文|张瑜(山西省晋城市畜牧兽医局)
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的应对之策
文|张瑜(山西省晋城市畜牧兽医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生猪产业的迅猛发展,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这一难题也应运而生,并且始终困扰着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针对目前山西省晋城市生猪收购价格在高位运行一年后有所回落的情况,笔者深入晋城市养猪大县高平市和泽州县的大中型养猪场户进行了走访调研,在了解掌握全市生猪生产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如何应对生猪市场周期性波动这一全国性难题作了一些分析和思考。
近年来,晋城市把发展生猪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通过大力实施政策扶持,加快推进生猪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使生猪发展走上了一条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品牌化、生态化的康庄大道。2015年,全市生猪出栏达307.6万头,年出栏3000~4999头的规模养殖场达到83家、5000~9999头的规模养殖场达到35家、10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达到27家;生猪存栏182.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7.6万头。生猪出栏连续多年名列全省前茅,已经成为山西省最大的商品猪生产、外调和种猪繁育基地。
从2015年5月开始,晋城市生猪收购价格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一路上涨,这次生猪收购价格的快速上涨是对2013年到2015年前半年期间价格长期低迷的反弹,具有一定的恢复性和补偿性。猪价的高位运行使晋城市中等规模以上的养猪户大多都实现了扭亏为盈,这不仅使养猪户的“钱袋子”又鼓起来了,也显著增强了其继续从事生猪养殖的信心。
但是随着生猪产能的趋于稳定,生猪收购价格从2016年5月底达到20.14元/千克的顶峰后开始逐渐回落。
综合实地调查和基层反馈情况,结合国内外生猪生产总体情况,初步分析导致生猪收购价格逐步回落的主要原因有:
1.生猪产能供过于求。生猪生产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是导致本次猪价逐步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是从生猪养殖流程来看,从能繁母猪补栏到形成商品猪供应一般需要13~15个月,也就是从2015年5月左右猪价上涨开始算起,到2016年6月以后,补栏及时的养殖场户的商品猪就会陆续上市,并且出栏高峰期一直会持续到11月,因此导致2016年6月以后生猪收购价开始逐渐回落。
二是由于2016年猪价行情好,利润高,养殖户购买仔猪积极性高,购买的仔猪现在也到了出栏期。
三是近年来生猪产业疫情平稳,晋城市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严格按国家规范执行,连续十二年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也从没有发生过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使生猪生产多年来保持健康迅猛的发展势头,生猪存出栏数量稳定增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市生猪市场供过于求。
2.进口猪肉的涌入加剧了生猪市场竞争。从国际市场来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养猪发达国家,由于有更优良的品种、更优秀的生产管理、更合理的饲料配方、更有效的防疫程序,加之其蛋白饲料的垄断性优势、其他饲料的低成本优势和饲料生产的规模优势,导致国外生猪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内同行。同时,由于此前国内猪肉价格强势上涨,内外价差过大,导致2016年进口猪肉量猛增,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内生猪市场竞争。
3.生猪市场信息传递滞后。总体看,从事养猪行业的企业一般都是一步一步地从小养殖场做大做强成了地方龙头,对互联网等信息高科技不是很了解,对市场行情判断仅仅依靠口口相传或从收购方获取只言片语,缺少必备的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缺少全面准确的市场判断能力,也就缺少了市场博弈中的主动性和话语权。
4.屠宰企业趁势压价。泽州县养猪协会相关负责人提到:2016年由于养猪户出栏增加,屠宰企业采购无压力,一些屠宰企业就联合起来趁势压价。加上2016年一些屠宰企业在6~8月大举补充库存,进口肉的有益补充及造势,压价底气十足,这也一定程度上使生猪市场雪上加霜。
生猪产业是晋城市畜牧业乃至于大农业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吸收了农村大量闲置劳动力,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可观的工作岗位,对晋城市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整个生猪产业发展而言,在猪粮比价处于(6∶1)~(9∶1)时,笔者认为生猪产业发展要由市场经济起资源配置作用,政府应尽量少干预,要通过大浪淘沙,将容易形成“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局面的小散户淘汰,形成以大规模养殖场为主要生产力的稳定形势。而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生猪产业进行适当的调控,对此建议如下:
1.建立生猪生产风险基金。即当生猪市场发生剧烈变化,生猪价格大幅下跌,且猪粮比价连续四周低于6∶1时,对存栏能繁母猪一定规模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和拥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户发放临时饲养补贴,建议补贴额度在200~500元/头,以缓解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有力维护生猪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例如2013年和2014年,针对生猪市场价格跌至低谷、养猪场户普遍亏损的严峻形势,晋城市在全省首次创立和启动了生猪生产风险基金,对规模猪场的能繁母猪和种公猪按照每头100元的标准发放饲养补贴,两年共发放补贴资金1530.31万元。这为破解生猪产业稳定发展这一全国性难题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政策探索和创新,受到了山西省政府乃至国务院的高度关注,也有效稳定了生猪产业发展。
2.开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即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下,对存栏数量或年出栏育肥猪一定规模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投保。在保险期间内,因保险合同责任免除以外的原因造成保险生猪的约定出栏猪粮比平均值低于约定猪粮比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3.加强猪肉进口调控。国家要把握好猪肉进口时机、节奏,完善进口调控政策,加强进口猪肉检验检疫监管,使猪肉和猪价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避免出现“价高伤民,价低伤农”的现象。
4.进一步完善生猪市场机制。要通过完善整个生猪产业市场体系、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形势,及时公开产业和市场信息,使养猪户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做好生产计划、结构调整和规避市场风险等工作,从而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市场,使生猪产业真正走向市场。各养猪协会也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农协组织“平抑市场、扶持农民”的经验,带领养猪户一起抱团闯市场,逐渐在市场中形成规模,进而取得主动性和话语权,全面提高晋城市生猪产业在全国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