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向林 万里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土壤与施肥岗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晴隆种草养畜模式与草地畜牧业综合示范园区―贵州省晴隆县草地畜牧中心和兴仁放马坪种羊场调研
文│李向林 万里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土壤与施肥岗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的贵州省西南部,海拔543~2025米,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当地岩溶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气候属高原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年降水量在1500~1700毫米。当地牧草资源虽较为丰富,但由于过度开垦导致大面积草地开始退化,加之人口密度高,人为活动剧烈,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可利用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石漠化面积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年平均递增3.5%,而土壤一旦流失就极难恢复,耕地的丧失更使人们生存条件遭受威胁。为了破解贫困与环境的双重难题,晴隆县克服种种困难,最终走出了一条种草养羊、发展生态友好型草地畜牧业的成功道路。
1.引进和筛选适宜的优良牧草与家畜品种。晴隆县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人工草地建植、利用与管理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进行消化与创新,筛选出了适宜于当地种植的牧草品种,并建立了不同海拔高度与土壤酸碱度的牧草标准化种植示范区6000公顷,种植模式确定为放牧型混播草地+刈割型人工草地+越冬多汁饲料地。其中,高海拔混播放牧型草地(海拔1000米以上)种植多年生黑麦草(30%)+鸭茅(50%)+白三叶(5%)+高羊茅(15%),载畜量为0.8~1.0个羊单位/亩;中、低海拔混播放牧型草地(海拔500~1000米)种植宽叶雀稗(75%)+鸭茅(20%)+紫花苜蓿(5%),载畜量为1.0~1.5个羊单位/亩;紫花苜蓿与皇竹草单播刈割型人工草地年产草量分别为每公顷45吨和225吨以上;越冬多汁型饲料地(红薯、南瓜等)的产量为69吨/公顷以上。此外,该县还通过引智项目联合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有关技术公司及国内畜牧高新企业进行优良畜种的胚胎移植,完成杜泊羊和澳洲白的引种、纯繁、胚胎移植、杂交改良和推广等,并建设了优良畜种繁殖中心和原种场,跟踪指导养羊户进行优质杂交肉羊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养羊户的收益。
2.实行“草-畜-管”技术体系全天候服务网络。调研发现,该县通过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外技术公司及国内、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开展草地建植、肉羊生产管理、羊肉加工、胚胎移植、信息化管理技术等多方面合作;通过包户技术人员培训农户,指导农户种草养羊并与技术人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以指导和解决饲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种草养羊相关技术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使农户熟练掌握草、圈、养、繁等各方面技术,真正做到高新实用技术“乡土化”;此外,晴隆贫困山区农户居住分散,接受技术能力差,技术培训与普及难度大,为此,该县专门组建了从高-中-基层技术人员到农户养羊辅导员的金字塔形技术服务体系,定期到负责片区实地帮助农户解决相关问题,实行全天候全覆盖的技术服务网络体系。
3.以大型龙头企业全面助动草地畜牧业规模发展。为了挖掘现有畜牧业发展潜力并延长产业链以增加畜牧业附加值,该县先后引进了世界先进肉羊屠宰加工技术和设备,以优质肉羊资源为基础,知名肉类加工企业为龙头,在当地建立了年屠宰120万只羊的海权羊肉加工厂,该生产线总投资2.03亿元,预计年产值7.8亿元,是集屠宰、排酸、分割、真空包装、速冻、冷藏为一体的现代化一流肉羊加工厂,也是国内肉羊专业加工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加工厂,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拉动了当地20万户农户种草养羊。目前该生产线主要生产肉羊胴体和分割鲜肉,产量达1500余吨。
4.石漠化草地畜牧业经济与生态效益分析。据估算,晴隆县人工栽培草地鲜草单产150吨/公顷,销售价格为0.2元/千克,收入在2000元以上;人工栽培草地干草产量60吨/公顷,销售价格为0.5元/千克,收入在2000元以上,除去成本600元,纯利润在1400元左右,为种玉米的5倍。改良草地鲜草产量37.5吨/公顷,销售价格为0.18元/千克,收入为450元左右;改良草地干草产量12吨/公顷,销售价格为0.4元/千克,收入在320元以上,除去成本200元,纯利润为120元,相当于当地种庄稼的收入。除了种草之外,如进一步发展后续产业,实行种草养羊,则其效益是种植玉米的7倍。平均每户出1个劳动力,放养30只羊,羊的繁殖率最低可达到150%,若出栏30只羊,每只按销售收入800元计算,每年每户现金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加上土地补偿费等,目前该县每户农民的年收入约在3万元以上(表1)。
由于实行退耕还草,科学选择种植适宜的优质牧草并进行多种牧草混播,科学管理与合理载畜使当地草地达到保水、保土、保肥和四季常青的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良性循环。该县由于地处岩溶石漠化极为严重的生态脆弱区,种草前水土流失严重,种草后土地植被覆盖率上升,植被高度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11.9吨/公顷,土壤流失量减少1.3吨/公顷,土壤冲刷减少56.8%,人工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递增1%左右,改良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年增加0.5%,同时使得当地石漠化发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
放马坪种羊场位于贵州省兴仁县城北郊,海拔1600米,年均气温12℃,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场面积1980公顷,区内草场较为开阔平坦并具有丰富的牧草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2010年注册为国有独资企业,并与新西兰梅西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草科所、兽防站、品改站及云南省种羊场等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1.注重饲草料保障体系及草场基础设施建设。放马坪种羊场一贯重视饲草料储备保障体系的建设,并已在坪区及周边建立人工草地1500多公顷,改良草地800多公顷,高产牧草饲料基地300多公顷,建成饲料加工厂2个,年产饲草饲料达50万吨以上;此外,该场通过整合贵州省农委、省扶贫办和省发改委等部门资金共计1200余万元,新修草场公路14.5千米,硬化草场公路8.4千米,修建草场水窖1050立方米,建成2000只规模的原种场1个,1000只规模的标准化示范场8个,安装电围栏3万多米,全场目前可容纳4000余只羊和1000余头牛。2012年该场被省农委和农业部评为国家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目前场内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已基本能适应生产生活需要,区位优势得到明显改善。
2.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科学管理利用模式。实地调研发现,该场充分利用草场电围栏优势,实施“以栏管畜、以畜管草、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高效养殖模式,实现全天候放牧以降低生产成本。在家畜育种方面,通过电围栏实行公母分群、强弱分群、大小分群,以便于管理和补饲,配种则采用人工控制方法,一般在当年10月份和次年4月份完成交配,以避开冬季产羔问题并提高羔羊成活率,有利于种羊系谱档案的建立;在草地管理方面,利用电围栏实现分区轮牧,使草地得到充分利用,产草量大幅上升且载畜量增多,牛羊不掉膘的同时还可增加其疫病抵抗力和繁殖率。
3.提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战略构想。放马坪种羊场围绕全县未来战略发展规划,初步提出了今后草地畜牧业的建设构想。即到2017年将建成2个生态养殖园区包括放马坪和梨树坪,3条产业带包括西北环线产业带、鹧鸪园大哑口产业带和麻沙河流域产业带,200个示范养殖场(小区),实现草地建设(含改良)20万亩、新增存栏量羊单位(一牛四羊)30万只的工程建设规划,真正落实和做强做大资金、草场、畜群、品改、市场和品牌六大板块内容。
4.高效草地畜牧业示范园区未来发展目标。该场基于当前草地畜牧业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园区未来发展目标。即力争在三年内,将放马坪种羊场建设成为集生产、培训、科研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和省级龙头企业,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种羊5000只以上、能繁母牛1000头以上、种牛1000头以上的全州第一、全省前列、全国知名的现代草地畜牧业及休闲观光农业高效示范园区。
1.晴隆模式—贫困山区的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晴隆模式成功的关键主要得益于其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体制和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这说明高效的农户服务机制和强有力的农户服务队伍对于落后地区草地畜牧业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探索建立责权利分明的企业职工激励机制,公司与农户互利双赢滚动扶持的利益联结机制,分类扶持、向贫困户倾斜的“瞄准”机制三种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即成为其推进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围绕生态畜牧业项目建设的发展目标,该县不断完善并逐步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为种草养羊发展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升级及进一步规模化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2.放马坪牧场—学习新西兰建设标准化牧场。
贵州兴仁放马坪种羊场围绕品种良种化、圈舍标准化,牧草高产化、饲养规范化、防疫程序化、经营规模化的要求,按照生态养殖产业园区的建设标准,通过逐步实施和加强贯彻项目整合、资金整合、技术整合,锐意探索产业发展的经营机制,不断提高规范化和科技化的产业发展水平,最终实现扩容增量和提质增效,并积极推行“种羊场+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这对于现代草地农业高效示范园区的建设及其南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核心辐射和带动指导作用。
表1 晴隆县人工栽培与改良草地生产经济效益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