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全方位突破

2016-02-16 00:42何亚非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大国外交

何亚非

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全方位新进展。中国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拓展了与各类大国的关系,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化,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思想和中国方案,丰富了治理内涵,推动治理体制机制的改革。盘点这些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绩斐然。

拓展全球伙伴关系

建立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使中国外交如鱼得水,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建立与拓展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创新之举。它超越了纯粹的“不结盟”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重道义、讲原则、谋共赢”,凸显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求同存异”、“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哲学思想与核心价值理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亲和力。

中国摒弃和反对“零和”思维和游戏规则,不赞成排他性的结盟关系,主张世界秩序开放包容、多元互鉴,国际关系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中国周边外交“亲诚惠容”的思想正是全球伙伴关系在周边的现实反映。中国已经与67个国家和5个国际组织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思想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赞同和支持。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倡导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伙伴关系思想的升华。中国倡导建立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与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军事同盟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冷战”时期建立起来的美国“军事同盟”是封闭的、排他性的,其根本目的是对抗,甚至是军事对抗。盟友关系并非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而是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国家依附或仰仗美国的安全保障。

相比之下,中国希望建立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管前面有没有“战略”两字,都是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不针对第三国,始终贯穿了中国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万隆精神”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共同发展服务的。

中国倡导的全球伙伴关系没有“厚此薄彼”的刻意区分,也没有“你们与我们”的阵营之分割,追求的是彼此合作的“全球主义”和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主张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也并非以中国为中心,而是多中心、多层面、有不同支点的同心圆组成的全球和区域合作网络。就像互联网一样,相互联结、相互交错。它既有南南合作,又有南北合作,更有不分南北、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世界丰富多彩,各国发展条件不一、发展模式各异,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提倡做加法和乘法而不是做减法,是1+1大于2,是“互联网+新时代”的各国相互学习、连接和合作的新模式。

全面参与 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事关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是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准绳和框架。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二十国集团(G20)核心成员,是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也是全球治理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思想和方案,丰富治理理念和机制,将对21世纪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习近平指出,随着全球性挑战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进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已是大势所趋。要推动全球治理理念创新发展,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治理正经历重大变化,这是全球治理变革的背景。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新自由主义”和“华盛顿共识”的神话,西方国家软硬实力受损,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机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迪的《21世纪资本论》虽相隔几百年,却都深刻揭示了资本与劳动相比的获利优势和资本贪婪本性。

二是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世界力量对比的“东西方鸿沟”迅速缩小,全球治理正逐步从“西方一统天下”向“东西方共治”转变。尽管如此,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制内话语权与自身力量增强并不匹配。

三是中国融入全球治理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唯一亮点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中国在二十国集团(G20)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无私、杰出表现赢得世界各国的赞誉。中国的制度优势、道路优势和发展模式由此受到世界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国全面、深入参与全球治理表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推动全球经济恢复强劲可持续增长。其中突出的例子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倡议创新了全球治理的国际合作模式,为区域乃至跨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已得到60多个国家的欢迎,是新世纪亚洲、欧洲和许多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国正与沿线国家进行政策沟通、发展战略对接,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一体化、资金流通以及文明交流互鉴做好准备。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新国际金融机构将给“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强大动力。

尽管美国推动达成的《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在制定全球治理新规则方面排挤中国,中国却始终对TPP等区域一体化设想抱开放态度。中国是世界128个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制造业大国,中国将在国内四大自贸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放,而且更加侧重对“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相互开放,如同亚洲腾飞的“双翼”,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世界经济强劲发展。

全球治理领域变革尚未有穷期,它将深刻影响新世纪国际秩序、国际规则的调整和重塑。各国高度关注中国作为G20核心成员和2016年轮值主席的引领作用。这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全球治理变革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大好时机。

特色大国外交显效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为指导,中美关系在矛盾中向前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框架;中国与欧洲等中等强国的关系开创新局面,“东西南北”的地缘政治概念被打破;中国与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正在深化,巩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基。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成功的国事访问是在国际局势日趋复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美矛盾不断出现的背景下进行的,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尽管最近中美在南海问题上分歧突出,美国进入大选期处理中美关系的难度和不确定因素增加,但中美沟通渠道畅通,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依然是两国的共识。

这些基本共识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双方都不认同中美作为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必然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在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基础上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道路。美国欢迎中国发展壮大,希望美中进行建设性竞争与合作。二是中美对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变革达成基本共识,美国对中国可能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担心有所缓解。秩序与规则之争历来是国家竞争的核心,也是中美在国际关系中碰撞的焦点。它既事关国际秩序,涉及全球治理体制,又关乎主权利益,对中美能否和平相处、合作共赢至关重要。中美在G20的密切合作为防止世界金融经济崩盘做出了贡献,使两国认识到,中美“块头大”、国际影响力大,中美合作不仅仅事关两国利益,更将影响世界的发展与稳定。三是中美坦诚以待,不回避分歧和矛盾,加强分歧和危机管控,建立两军沟通机制,搭建网络安全协调渠道,充分表明两国关系渐趋成熟,有能力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和对抗。

此外,中国加强与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中等强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体现。中国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设想与这些国家同中国发展务实合作、搭中国发展“顺风车”的愿望不谋而合。

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访问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典型例子。中英在核电、高铁、金融等领域深度合作开创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的新领域。国际关系中“东西南北”的两分法被打破,全球基于利益共同体的伙伴关系被广泛接受,中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思想越来越受欢迎。

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西方中等强国与美国在对外战略上有较大分歧。他们与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等发展中大国一样,都主张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2008年金融危机及紧随其后的经济和债务危机,给西方中等强国一个警示,那就是全球治理体系包括货币体系需要变革,以减少系统性风险。中国关于全球治理的思想被许多中等强国所接受,他们愿意加强与中国协调,改进全球治理体制,以反映世界格局转变的现实。

中等强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凸现,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应重视发挥中等强国在全球和区域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中等强国既包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也有墨西哥、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亚、南非、阿根廷、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或者其他国家。中等强国的特征是能在国际事务各领域采取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为自己制造腾挪和折冲空间。这些各具特色的中等强国已构成国际社会的“中产”和“中高产”阶层,成为推动国际权力结构向扁平化发展的动力源。如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由韩国、墨西哥、巴基斯坦、阿根廷等挑头的“团结谋共识”运动,成为打破日本、德国、印度、巴西“四国联盟”以捆绑方式强行获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的重要力量。

再次,广大发展中国家始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基和战略依托。中国十分重视自己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关系身份认同。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期间强调的那样,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会忘记在20世纪70年代初,是发展中国家支持联大通过2758号决议,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这种血肉联系将始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基础。

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发生双重“重心转移”:一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仅中国就连续几年超过30%,世界经济增长重心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中国对外经贸重心从发达国家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

21世纪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0%和20%。到了2010-2013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完全颠倒过来,变为1 9 %和81%。中国贡献率最大,约为35%。

中国近年来的出口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贸易伙伴。从出口增速看,2013-2014年中国出口增速回落到7.2%,其中G7国家降到4.4%,其他发达国家7.4%,金砖国家为6.1%,其他发展中国家仍有12%,其中东盟增速最高,为16%。从中国出口比重看,2000年G7国家、其他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四类经济体占比分别为48%、35.2%、2.7%、13.9%。2014年这四类经济体占比变为3.9%、30.8%、6.2%、29.2%,发展中国家份额上升近19%。

中国外交需要与时俱进,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关键伙伴作用。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一带一路”倡议颇能说明问题。这项倡议的实施将使中国从过去主要侧重对发达国家开放,转为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双重开放,并将对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摆在优先位置,实践了邓小平30多年前提出的“三个方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思想。

中国在发展,世界在前进。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大国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服务伙伴关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