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4年云南省玉溪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

2016-02-16 07:30:48杨汝松倪兆林洪艳丽刘红雁王树坤
卫生软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玉溪市肠道病毒口病

杨汝松,倪兆林,洪艳丽,刘红雁,王树坤,吴 强

(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2009-2014年云南省玉溪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

杨汝松,倪兆林,洪艳丽,刘红雁,王树坤,吴 强

(玉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对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为手足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等手足口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流行呈现周期性趋势,高发区域呈片状分布,各县/区中心城区高发,郊区及城区结合部报告病例较少。患者全年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4-7月份和11月至次年1月,呈双峰型分布;发病年龄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发生了5次优势病原体的更替,在普通病例中EV71型和CoxAl6型手足口病所占比例分别为43.01%和41.71%,但EV71型手足口病在死亡病例及重症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00%和85.13%,而其他肠道病毒和CoxAl6型分别占重症病例的7.81%和7.06%。[结论]玉溪市手足口病控制需要根据其流行规律和病原谱的变化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对EV71型进行更加深入的亚型和流行病学研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人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由人肠道病毒71(human enterovirus 71,EV 71)、柯萨奇病毒A 16(Coxsackievirus A16,CA 16)等20多种人肠道病毒(Human enterovirus,HEV)血清型引起的全球性幼儿和儿童常见传染病,是亚太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1-2]。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3],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并可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4]。作者通过对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回顾性分析,以发现其流行的特征和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09-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及玉溪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资料,人口数据资料来自2009-2014年玉溪统计年鉴。

1.2 诊断标准和暴发疫情定义

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手足口病诊治指南(2009版)》进行[5]诊断。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7.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9-2014年玉溪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6,445例,其中重症881例,死亡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0.48/10万,位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一位。2009-2014年间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55,P<0.05;χ2=341.53,P<0.01;χ2=135.15,P<0.01),详见表1。2.2 玉溪市手足口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09-2014年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呈上升趋势,每年流行趋势基本相同,总体呈双峰流行。2009-2012年呈下降趋势,2013-2014年呈上升趋势,2014年手足口疫情发病呈现5年来的最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和11月份至次年1月,发病高峰集中在4-6月份,且发病高峰呈提前趋势,呈现夏季和冬季手足口病高发,春秋季流行强度减弱,见图1,2。

2.2.2 地区分布

将手足口病发病率由低到高分为4个区间:0~200/10 万、200/10万~400/10 万、400/10万~600/10 万、600/10 万以上,全市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高发区域呈片状分布特点,即高发乡镇地域都是相连的。年均发病率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气温最高的元江县澧江镇、甘庄街道,流动人口聚集的通海县纳古镇、新平县嘎洒镇和玉溪市中心红塔区,见图3。

表1 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病例报告情况

图1 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图2 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各月分布图

图3 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发病地区分布

2.2.3 人群分布

2.2.3.1 年龄、性别分布

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手足口病例总数的90.77%,2009-2014年各年分别占90.6%、89.8%、90.0%、92.8%、92.4%和90.6%。男性儿童发病高于女性儿童,男性占57.9%,女性占42.1%,性别比为1.37∶1。

2.2.3.2 职业分布

2009-2014年历年散居和幼托儿童发病人数之和均占年度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其中散居儿童发病人数最多占发病总人数的69.4%,其次为托幼儿童占发病总数的24.4%。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学生和其他职业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5,P<0.01)。

2.2.4 暴发疫情

2009-2014年以来,共发生暴发疫情43起,报告病例数682例。2009-2014年分别报告手足口暴发疫情2起、4起、3起、9起、4起和21起;暴发疫情主要集中于托幼机构和学校,占暴发起数的58.14%。发病总数的66.86%;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3-6月和9-12月。

2.2.5 重症和死亡病例

2009-2014年玉溪市累计报告881例重症病例,死亡7例。每年都有重症病例报告,死亡病例均为2009年报告病例。881例重症病例中,散居儿童704例,幼托儿童166例,学生11例,最小年龄0.25岁,最大年龄11.8岁,年龄中位数为2.25岁,男女性别比为1.38∶1。实验室确诊病例269例,病原为EV71型229份,CoxAl6型19份,其他肠道病毒21份。7例死亡病例中,散居儿童6例,幼托儿童1例,最小年龄为1岁,最大年龄为2.83岁,年龄中位数为1.51岁,男女性别比为1∶2.5,实验室确诊病例6例,均为EV71型。重症病例从发病至诊断时间为1~5 d,中位数1.7 d。7例死亡病例病情进展较快,2例为2天,3例为3天,1例为4天,1例为7天。

2.3 病原学监测情况

2009-2014年共检测手足口病标本3563份,阳性标本1663份,总体阳性率为46.67%。其中EV71型阳性832份(50.03%),CoxAl6型阳性598份(35.96%),其他肠道病毒233份(14.05%),混合感染5份(0.03%)。2009年玉溪市手足口病病原谱主要以EV71型肠道病毒为主,占90.06%;2010年EV71型和CoxA16型阳性率分别为50.43%和45.23%;2011-2012年,EV71型成为优势病原体,同时偶有其他肠道病毒和混合感染;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4年以CoxA16型为主,其次为EV71型和其他肠道病毒。

EV71型和CoxAl6型在普通手足口病病例中所占比例基本相同,均占42%左右,但EV71型占死亡病例的100%和重症病例的85.13%,而其他肠道病毒和CoxAl6型分别占重症病例的7.81%和7.06%。重症病例与普通病例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09,P<0.01);死亡病例与普通病例阳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P<0.05),详见表2。

表2 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病原学构成情况 n(%)

3 讨论

3.1 玉溪市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手足口病自2008年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以来[5],全国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云南省发病率水平与全国相当[6-8]。玉溪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呈现发病率高、重症病例比例高、死亡率低的特点,即玉溪市发病率、暴发疫情起数、重症病例比例高于全国和省内外平均水平[2,6-10],居于云南省前列,而病死率低于全省[8],且死亡病例仅发生于2009年,从2010年后未发生死亡病例。究其原因,一是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容易实现,不仅经粪-口传播,也可经空气或接触等传染途径传播,在人群密集场所一旦有病例或隐性感染者出现,容易发生聚集性病例[11];二是可能其辖区内人口密集程度高,幼托机构数量多,且人口流动频繁,为手足口病聚集暴发创造了有利环境;第三可能与其医疗水平处于省内前列,报告意识更强有关。另外,玉溪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比例高、死率低,可能与玉溪市制定针对性措施以及市疾控机构和医疗单位密切配合有关。

3.2 玉溪市手足口病流行趋势

玉溪市手足口病常年均有病例报告,时间分布呈“双峰”形,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和11月至次年1月,即现夏季和冬季手足口病高发,春秋季流行强度减弱,有别于我国北方省份春夏季有1个疫情高峰,南方省份春夏季或秋季有2个疫情高峰的发病特点[2]。2009-2014年玉溪市手足口病发病呈现周期性变化,与孙军玲等人[3]研究报道结果一致;男性病例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为主,90.77%的病例为5岁及以下儿童,略高于其他省份人群分布[4];发病呈区域片状分布,气温高、流动人口聚集、市中心地区发病率高,不同地区发病强度不同,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与全国的情况相似[6],可能与各地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卫生状况、人口流动等因素有关[12]。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和CoxAl6引起,其他肠道病毒检出较少,引起玉溪市年重症手足口病的感染病原主要为EV71(85.13%),与国内其他报道一致[13-14]。经历了2009年以EV71型为主,2010年EV71型和CoxA16型阳性比相接近;2011-2012年以EV71型为主,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2014年以CoxA16型为主的优势病原体的更替。玉溪市死亡病例均发生在2009年,且该年手足口病EV71型占90.06%,印证了EV71感染手足口病病例临床症状重、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而导致重症和死亡[15]。

3.3 玉溪市手足口病防控措施及对策建议

玉溪市手足口病呈现发病率高、重症病例多的特点,尤其是2009年发生死亡病例之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除根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和《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开展工作外,还严格按照“政府领导、防治结合、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的原则防控手足口病。首先,针对2009年发生了7例死亡病例的情况,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负责手足口病例的识别、转诊,县级医院负责辖区内轻症手足口病例的诊治和重症病例的识别、转诊,市级医院负责重症病例的诊治;要求疾控机构和医疗单位密切配合,疾控机构必须及时向医疗单位反馈手足口病病原监测信息,提供实验室支持,使医生用药具有针对性,从而杜绝了死亡病例的再次发生。其次,开展手足口病高发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看护者为非农民职业是手足口病的保护因素,儿童与患儿接触史是儿童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16],凸显出农村地区针对患儿的隔离显得尤为重要的特征。对此,一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医院确实履行预检分诊制度,合理划分手足口病门诊和病房,做好院内感控工作;二是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认真开展晨检工作,发现疑似病例后要求家长及时对患儿做好居家隔离,不带患儿到公共场所和拒绝同村儿童的来访;三是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中的职能作用,做好辖区患儿的随访,指导家长及时对患儿的衣物、玩具等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同时督促家长做好隔离工作,做到医院和居家的有效隔离。再次,针对玉溪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多的现状,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提出风险管理建议,规范积极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处置,有效控制暴发规模和二代病例。

虽然玉溪市在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取得一定经验,特别是在早期发现重症病例降低死亡方面,但在全市疫情流行强度和聚集性病例控制方面仍待提高。鉴于造成手足口病流行与暴发因素的复杂性,要根据玉溪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和病原谱的变化情况,不断完善和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对EV71型进行更加深入的亚基因型和流行病学研究,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CHEN SC,CHANG HL,YAN TR,et al.An eight-year study of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J].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2007,77(1):188-191.

[2] 任 敏,张 凯.2008-2010年我国手足口病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568-570,589.

[3] 孙军玲,张 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9):973-976.

[4] 陈 茜,董晓春,孙美玲,等.2013-2014年天津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5,30(6):463-46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EB/OL].(2008-05-02)[2013-03-16].http://www.moh.gov.cn/jkj/s3577/200805/1a8bb3668 b7d4540afb0531dfcef978d.shtml.2008.

[6] 肖革新,胡跃华,于石成,等.2008-2011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2,27(12):932-936.

[7] 曹 洋,洪志恒,金连梅,等.2011-2012年全国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12):975-980.

[8] 寸建萍,尹 洁,姜黎黎,等.2008年至2014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1):47-50.

[9] 林 燕,王荣华,戚艳波,等.2008-2013年云南省手足口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4,29(10):791-793.

[10] 谢忠杭,蔡少健,林英英,等.2010-2012年福建省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10):839-843.

[11] MAO Q,WANG Y,YAO X,et al.Coxsackievirus A16:epidemiology,diagnosis,and vaccine[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4,10(2):360-367.

[12] 曾立华,任 敏,赵培利,等.手足口病与气候关系的探讨和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1,25(3):227-229.

[13] FAN X,JIANG J,LIU Y,et al.Detection of human enterovirus 71 and Coxsackievirus A16 in 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Henan Province,China in 2009[J].Virus Genes,2013,46(1):1-9.

[14] LIU W,WU S,XIONG Y,et al.Co-circulation and genomic recombination of coxsackievirus A16 and enterovirus 71 during a large outbreak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in Central China[J].Plos One,2014,9(4):96051.

[15] CHEN SP,HUANG YC,LI WC,et al.Comparison of clinical fearures between coxsackievirus A2 and enterovirus 71 during the entewovirus outbreak in Taiwan,2008:a children’s hospital experience[J].J Microbiol Immunol Infect,2010,43(2):196-199.

[16] 马 跃,尹 洁,蒋 立,等.云南省手足口病高发地区发病的危险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10):1820-1822.

(本文编辑:谢碧钰)

Study on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Yuxi during 2009-2014

YANG Ru-song,NI Zhao-lin,HONG Yan-li,LIU Hong-yan,WANG Shu-kun,WU Qiang

(Yuxi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YuxiYunnan653100,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in Yuxi from 2009 to 2014,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FMD. Methods Descriptively and epidemiologicaliy studied HFMD surveillance data to “Chines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rveillance I1nformation System Report” from 2009 to 2014. Results From 2009 to 2014,it indicated a cyclical incidence trend of HFMD in Yuxi. The high HFMD incidence area distributed as flakiness.High morbidity was in the central cities or counties,and less was in suburbs urban area. Morbidity was throughout the year. Peak time concentrated from April to July,and November to next January. Most cases were under 5 years old. Enterovirus 71(EV71)and Coxsackie virus A16(CoxAl6)were 43.01% and 4171% respectively in common cases. EV71 was(100%and 85.13%)respectively in death and severe cases. Other EV71 and CoxAl6 were 781% and 7.06%in severe cases. Conclusions HFMD control need according to the popular rule and the changes of pathogens spectrum,and the targeted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he subtypes of EV71 type should be more in-depth and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hand-foot-mouth disease,epidemiology,EV71,CoxAl6

2016-01-14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3.014

玉溪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12-70)

杨汝松(1976-),男,云南江川人,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的研究。

吴 强(1968-),男,云南通海人,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的研究。

R183.3

A

1003-2800(2016)03-0177-04

•疾病控制与防治•

猜你喜欢
玉溪市肠道病毒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幼儿园(2020年18期)2020-12-30 11:58:02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作品展示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34
碧玉清溪 墨韵飘香——玉溪市老年大学书画系发展侧记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32
玉溪市粮食局 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取得实效
中共玉溪市红塔区委宣传部专题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多种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EV71-CA16肠道病毒荧光定量RT-PCR诊断试剂盒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