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诺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哈尔滨 150080)
破冰:马克思异化理论对夸示消费的审视
陈奕诺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哈尔滨 150080)
[摘要]伴随着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社会逐渐进步、财富逐渐增加、消费越多就越幸福的观念开始成为支配人们心灵和行动的决定性力量。那么,在自然环境严峻、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到底应该怎么认识消费问题,这是事关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消费问题就必须要了解其发展和变化的脉络,从消费的本质和目的的变化去认识消费背后的社会变迁。应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去重新审视夸示消费,对消费问题给予新的评价,进一步规范合理性消费的范围和途径,大胆探索扬弃消费异化的可能性途径。
[关键词]消费;消费异化;夸示消费
消费问题是人的生存问题,是人类对人之存在的永恒思索和不懈追求。当代社会的消费意识彻底颠覆了以往社会关于物质需要的消费观念,这是一种符号化的消费。消费所代表的符码主导和操纵着人的思想及行为,使人陷入一个扩大生产和过度消费的恶性循环。这不仅使得人类丧失了主体地位,被消费所奴役,更使得资源和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人类的生存状态、环境和条件都变得岌岌可危。这种严峻的局势要求我们必须把消费这一新的问题纳入视野,并加以认真的思考和评价。
一、人类消费观的千百轮回
人是一种历史性的产物,消费也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要彻底地理解消费的合理性,解读消费异化问题,就必须要对消费方式转变的历史过程加以剖析。
1.农业文明时代的消费观。古代社会在生产力不发达、生活资料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其消费目的非常单纯,基本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即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必需品。消费的对象也是自然直接产生的东西,主要是农产品和牧产品。这时的产品没有太多的人工参与,属于自然产物。人们吃的东西是自己采摘的,穿的衣服是自己织布制作的,住的房子是自己建造的,治病的草药也是向大自然索取的。这一时代的生产和消费与自然处于和谐统一的状态。古代社会整体的消费观可以称为节俭。西方国家是禁欲、克制,东方社会强调的是勤俭持家。往往认为过度消费是一种浪费,是一种罪恶,而真正的生活应该是简单纯朴的。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最后被放逐的故事[1],就是倡导人们要抵住诱惑、克制欲望,引导人们通过这一世的苦行来获得救赎,最后进入天堂,为下一世而修福。所以从整体来看,古代社会人们普遍是单一、纯粹而直接的消费观念。
2.早期工业文明时期的消费观。工业文明时代的文艺复兴颠覆了古代社会的农业文明,这一时期的消费观念开始从传统转向现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针对当时神学和宗教盛行的状况,倡导社会要重视人的自由和价值、幸福和尊严,开始强调人权。关注尘世生活,反对禁欲主义,要求自我解放,这一主张对反对封建思想和宗教神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思潮也使得资本主义发展走向了天平的另一端,从而导致了现代性危机。当人们开始从禁欲苦行中解脱出来,追求个体解放、及时享乐,这就为之后资本主义过度消费的趋势埋下了伏笔。人道主义者声称尘世生活才是人的根本所在,人的天性就是享受生活和积累财富。但是受生产力发达水平的限制,消费主义还没有成为普遍的价值取向。节制的消费观仍然深入人心,秉承奢侈是社会幸福的最大敌人,而公共浪费比之私人浪费具有更大的危害性。资产阶级仍然保持着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的良好习惯。这一时期,禁欲和纵欲两种观念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形成了近代的消费理念。“这种世俗的新教禁欲主义与自发的财产享受强烈地对抗着;它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而另一方面它又有着把获取财富从传统伦理的禁锢中解脱出来的心理效果。”[2]这时的获利不再是非法的,而是合理合法的。这一场斗争并不是提倡获利的非法化,而是提倡要理性地获取和消费财富。这种文化冲突使得人们不反对追求财富也不提倡过度消费。
3.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消费观。
农业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初期之所以提倡禁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产力不发达,生产资料不够富足,原始积累缺乏。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劳动产品开始出现剩余,这时禁欲和节俭的观念很难再持续下去,相反,纵欲和享乐型的消费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社会的主导。过剩的生产必然通过过度的消费来达到平衡。资本主义开始等同于享乐主义,资本主义“它所倡导的个人第一、竞争至上、唯利是图,使人类理想湮灭、信仰缺失、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人类的生活走上全面的物化和异化”[3]。此时,资本主义社会积累大量的、丰富的物质财富,颠覆了人们以往的消费观念和传统的价值体系。这其中大众传媒和广告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告中所演示商品的无穷魅力对人们有着致命的诱惑力,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刺激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提示人们开展新的生活,即消费和享乐的生活。此时,消费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本质已经彻底与消费相背离。消费和需求的关系越来越远,与炫耀的距离越来越近。消费的目的不再是利用其使用价值,而是需要彰显符号价值。
二、消费异化的嬗变
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一个消费占主导的社会来临。这种消费以过剩的生产为前提,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背离人的本真、阻碍人的发展,此时的消费是被异化了的消费观念。
1.异化概念的演化。在这个被各种异化危机笼罩下的新时代,认真反思异化问题,可以说是大有裨益的。“异化”一词自诞生之日起,就对人类思想发展影响至深。异化概念对黑格尔来说是“绝对精神”转化到外部世界,又回到自身活动的范畴。而人类社会和全部自然世界也是“绝对精神”的异化形式,这一形式具有普遍性,所有的对象化都可以看作是异化。费尔巴哈的异化概念则立足于感性世界,认为人和人的思维最高的对象。“绝对精神”和上帝都是人类思维的异化,对传统宗教神学思想的给予重击,却忽略了人的历史性和社会性。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是建立在两者基础之上,又不同于两者。他的异化概念落脚点在劳动上,认为异化就是劳动者与自己所生产的劳动产品相背离、相对立的状态。人自身的活动成为异己的力量,人不但无法把握和主导这力量,反而还会被这种力量所驱使。发现异化和认识异化是人类思想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异化在新的历史阶段又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即消费异化。消费异化僭越了人在生活中的合理需要,引发了人的迷茫和困惑,使人类陷入了精神上的生存危机。
2.消费异化的前提。消费异化产生的前提是劳动产品的剩余,过剩的生产才能保证挥霍性的消费。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节俭纯朴的消费观就被过度奢侈消费观所取代。18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过度的生产必然带动过度消费,推动消费观念发生深刻变化。过度的挥霍型消费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的,传统社会也曾有过。其区别在于,传统社会的奢侈消费只存在于少数统治阶级那里,他们通过剥削和压迫广大人民来实现自己的过度消费。但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是广大人民群众进入到消费领域,挥霍成了大多数人的消费和生活方式。显然,传统社会关于消费的价值体系是用节制来进行自我束缚,而现代市场经济所倡导的就是大众挥霍型消费的价值观。这时的社会是名副其实的消费社会,这时的消费已经背离消费原有的本质而成为一种异化的消费。生活的必要条件,即衣食住行已不再是消费需要满足的第一要素。满足欲望,即心理上获得满足才是消费的目的所在。
3.人与需要的背离。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们之所以进行生产,并不是为了有益于消费者或者社会,他们不关心生产的东西是什么,而只在意能否得到利益、得到多少利益。这就割裂了生产者的目的和消费者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两种逆转。一方面消费不再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和手段。目前,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把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既然消费扩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消费再也不能遵循人们的基本需要而进行,相反,应该是不断地超越人们的基本需要。制造出各种新、奇、特的商品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这样才能不断地产生新的需要,生产过程才能维持正常运转。
这个时代的消费再也不是单纯的消费,不是为了需要而进行的消费。而是为了彻底消耗和根本毁灭剩余产品而进行的活动,这是典型的异化消费。这种消费的目的是实现心理上的欲望,这种欲望当然是没有止境的,它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一个欲望达到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消费曾经是人们实现幸福生活的手段,现在却变成了人们生活的目的。人们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往往依赖于消费,不断地去购买更新更好的产品,以彰显自己存在的价值,甚至是购物狂们通过消费来缓解压力、排遣寂寞。这种消费往往是不受理性制约的,它具有强迫性。人们迫不及待地要将各种新款新品纳入囊中,这一点从每一季苹果公司的新品发售,消费者们都通宵排队来购买产品就看得出来了。相对产品自身的功能而言,它所代表的身份和地位就成为更重要的因素。一旦消费背离了人的需要就会产生诸多威胁,甚至危及人的安身立命。毫无顾忌地消费破坏了生态环境,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仅是环境,人的身体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现代社会各类疾病频发和人们过度的高脂肪饮食是分不开的,人类的摄入超越了人身体自身的需要。
3.人被消费操纵。当消费的目的由满足需要而转变成拉动经济增长后,消费就一直处在受外力制约和束缚的状态下,主要是被生产商的牟利目的所驱使。消费品的诱惑力往往是通过大众传媒宣传来实现的,如广播、平面广告、电视等等,包括消费者花费上百元走进影院也不得不“欣赏”片前数分钟的广告,甚至在电影中也不乏到处可见的植入式广告。生产者就是通过这种手段引诱人们消费,使得人们通过消费来实现自我满足,自然而然地就接受了这种意识形态层面的控制和支配。这样看来,某厂家为了获得收视率第一,综艺节目的冠名权花费3.5亿就显得物超所值了。所以,消费不再为人服务,而是人被消费充分支配。消费者通过消费来实现自我价值,展现经济实力,证实社会地位。此时的人们已经不再是消费的主体,而是被消费的对象。弗洛姆对此有十分精确的认识:“消费本质上是人为刺激起来的幻想的满足,是一种与我们的真实自我相异化的虚幻活动。”[4]很多产品,人们并没有使用它的需求,购买仅仅是为了占有。社会对人的评价也不是以人本身作为标准,而是以人占有的财富作为衡量尺度。社会核心的价值体系需要负责的对象,不是品行和贡献而是购买力。
三、消费价值的终极指向
在传统社会里,生产的重心在于产品的使用价值,消费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而在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生产普遍过剩,产品的使用价值不再是人们关注的范畴了,商品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取而代之。
1.夸示消费的目的和意义。夸示消费指的是人的消费不以生存消费为目的,而以炫耀自己的财力、物力,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羡慕的消费。这种消费的主要特点就是“浪费”,关注点在于对非必需品的消耗。如上文所述,人们对商品的关注点已经从它的使用价值转移到商品的符号价值,消费的目的也不再是满足需要,更多的是展示、夸示、炫耀。从前在商品的使用价值面前可谓是人人平等,但是就符号价值而言,平等不复存在,只剩下符号所彰显出来的等级化、差异化、阶级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能通过最直观的方式给人留下印象的莫过于支付了,尤其是夸张的支付,这是声誉和名望的一种象征。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价值和命运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人们的家庭和出身决定了其社会地位。但是在当代社会,评价人的社会地位的标准不再是出身,而是其消费的水平和层次,人们依靠消费来传达个人的信息,包括阶层、品位等。人类历史发展到世界历史的阶段,人和人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大,接触越来越多。人对人的了解不再建立于血缘和出身上,而是根据其生活方式作以判断。所谓生活方式最外化的形式就是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了。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编码方式来对人的身份、地位和作用加以解释和识别。
此时此刻,消费所代表的符号差异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手段和功能。例如在人的着装消费中,看重的往往不是其御寒、遮体的功能,而是其所代表的意义。一种品牌的消费可以作为一种标识,从质地到款式处处代表着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和文化品位。符号消费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种,即同一性和差异性。所谓同一性是指通过消费来获得某一阶层的认可和肯定;差异性是借助消费品来突出自己与其他阶层的差别。往往人们通过对高端奢侈品的消费而使自己得到进入上流社会的门票,同时也通过消费对象的差异来表现与下层社会的区别。消费行为表面上是对商品的享用,实际上却是借此来隐喻地表达欲望。生产商品的过程也就成了生产符码的过程。这种产品的消费是成功的象征也是自我价值的确认,是存在感、尊严感和优越感的体现。
2.夸示消费的途径。夸示消费并不是凭空要价,往往是通过了一些手段使得高额消费看起来合情合理。主要的途径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方面是通过产品的深加工来达到奢侈消费的目的,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产品的过度包装来掩饰使用价值的缺失。按照传统观念人们总是以为深加工是对资源的重新整合是有益的。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要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就要把产品重新置于生产过程中,需要附加的生产工具、劳动时间、劳动力的投入,这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浪费。不仅如此,按照生态学观念,能量转移的效率是低于百分之十的,这就意味着在深加工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能量流失了。就食品来说,为了方便保存和美观效果,在深加工中不得不加入大量的添加剂、防腐剂。人们吃下的色素、染料、合成物、人工食品总是比食物本身还要多。这就不仅仅是无意义了而还是对身体和健康有害的。深加工后的食品丧失了其原始的营养和风味,取而代之的是浓厚的各种调料的味道。所以经过深加工的产品尝不出是哪种食材制作也就不足为奇了。除了深加工,夸示消费的另一种方式就是过度包装。为了销售而对于商品进行合理的包装显然是必要的,但是过度的包装不仅是人力物力的损失,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度浪费。当代社会,包装也发生了异化,不再是为了单纯的包装,而是用较多的装饰和精心的设计作为增加产品销量、拉动经济增长的手段。现代社会盛行的电子商务、网上购物,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很多便捷。但是其副作用也并非是完全没有的,著名的购物网站一天的交易额最高达到过900多亿元。可想而知,这900多亿背后涉及的包装所造成的资源耗费是多么惊人。为了防止邮寄途中破损,货物中的填充物也是很惊人的。综合来看,美国人人均年度包装的消费是225美元,德国40%的纸张都被用来包装。所以说,过度包装造成的浪费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四、消费异化的代价和对消费合理性的追寻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各种资源日趋匮乏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对待消费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关系到子孙后代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伦理问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消费异化的后果,更应该对消费问题给予重新地评价和规范。
1.消费异化的代价。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惊人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消费来拉动和实现的。这种对消费的依赖和宣扬使得奢侈消费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新尺度。这种消费给人们的生存带来了无限危机,包括资源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价值危机。地球只有一个,地球的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也并非是没有限度的。但是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由于生产力、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对消费无止境的追求,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自然环境疯狂的开发,这种近乎掠夺的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首先是土地资源,大城市的扩张占用了很多耕地和林地,一些小规模的煤矿常是采得少丢得多,浪费了无数资源。能源状况也不容乐观,维持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各种大机器、交通工具都是依靠石油、汽、天然气来维持的。如果不在高消耗的今天认识到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不主动思考能源结构转变等问题,能源的危机将会愈演愈烈。其他方面的资源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海洋资源日益枯竭,矿产资源贫瘠。滥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越来越小,过度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造成了可怕的“温室效应”。还会引起各种旱涝灾害、泥石流、山体滑坡、海啸、海平面升高、海水倒灌等问题。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还应该注意的是,除了这些资源和环境的危机,在这样一个符号化的消费横行的年代,人类需要面临还有更为深刻的价值危机,用消费和支付来证明自己的方式让整个社会物欲横流、唯利是图。消费时代的副作用还有理想、信念、价值的丧失,这些让人之所谓成为人的思想统统淹没在崇尚消费这个新的价值体系之下。很难想象,在一个失落了信仰的年代,人类还能向前走多久、走多远。这些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种种危机无一不要求我们冷静地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各种危机和问题,在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中,重新思考消费的定位,追寻合理化的消费路径。
2.消费的合理性探寻。为了满足人们炫耀和攀比心理而进行的奢侈消费,是没有限度的消费,造成了人与自然界的尖锐矛盾,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相互挤轧和排斥造成了人的生存困境与危机。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控制和改善,那么一旦消费状况超过社会所能承担的范围,就会引发资源、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全人类和整个地球的灾难。所以,在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去反思消费的种种问题,既保证当代人的生存需要又能保证生命有质量地延续,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关于消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认识。
第一是提倡节约。所谓节约不单单指维持生命,还应该保证人们的健康和发展。也就是说,既要告别贫困,也要拒斥奢侈浪费。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产品,都要有所节制,做到合理消费。这里的节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禁欲,禁欲的本质上是极不人道的,是危害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做法。真正的节约是对那些“非生存发展”需要的节制。第二是适度消费。这里的适度,最难的当然是这个度,其中应该包含两种尺度:一种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健康需要的尺度,一种是能够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尺度。不能维持健康的生活,再节约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节约的目的为了人更好的生存,这个生存既包含了他人的生存更包括自己的生存。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节约不是真正的节约。所谓人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指作为人类生命的延续。不管是人类还是其他任何生命有机体,种族延续都是最重要的问题。第三是防止盲目。人们的大部分非必需消费都来自于盲目跟风,或者是像亲友同事看齐,或者是受到广告宣传的诱惑。这都属于盲目的消费范畴。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去一次超级市场买回来的东西有一半不是自己预期的,无非是看到赠品或者活动而盲目购买的结果。所以,了解自身需要,防止盲目跟风的消费也是抑制符号化消费的有效途径之一。
五、扬弃消费异化的可能性探析
消费异化是当代资本社会资本逻辑盛行的必然产物,要彻底地扬弃消费异化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改变社会制度方能实现。就像恩格斯说过的,支配生产的主导因素就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对我们的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5]。消费异化问题作为近年来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对扬弃消费异化的途径探索不在少数,但是如果只把消费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没有把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考量进来,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注定了只能是脱离物质大地的乌托邦式的幻想。像阿多诺很早就关注到了文化的工业化对大众文化的统治,但他没有找到现实条件来消除异化问题,只能对现存的所有事物加以批判和否定。他强调“在充满晦涩的恐怖和苦难时代,相信艺术可能是唯一可以接近真理的思想是很明智的”[6]。把所有解放和扬弃的希望都寄托到他认为完全与否定辩证法相适应的艺术上,显然是无济于事的。列斐伏尔提出了日常生活批判来扬弃日常生活异化和消费异化,认为人首先要消除自我的异化,摆脱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成为一个总体的人。但是他却悲观地认为,人只能改变异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却无法从根本上消解异化,没有意识到只有现实中展开全面而系统的政治革命、经济革命才能彻底地扬弃异化。可见,列斐伏尔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之病灶,却无法给出解药良方。而鲍德里亚对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的落脚点居然是象征交换和死亡。他绝望地指出只有死亡才能消除符号的梦魇,摆脱异化的统治。象征交换所倡导和注重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固然是好的,但是他提出的生死可以互逆的死亡观对解决当代的消费异化问题却是没有实质性帮助的。
总体来说,无论是大众文化、日常生活还是符号统治都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行的结果,都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所以,任何脱离生产而进行的对消费的指责都是空穴来风和无病呻吟。因为生产最终是通过消费来完成其整个过程的,也就是说生产从最初就牢牢地刻上了消费的印记。只有将两者关联起来的看待,从改变生产环节出发最终到达并作用于消费阶段,才有可能改变生产和消费的方式,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存方式,引发社会变革,调控社会生产,使异化劳动转变成人们自我需要的劳动,使异化消费转变成健康良性消费。究其根源,导致消费异化的根本因素还是因为分工和私有制的不断发展才使得大部分人丧失了自己发展的机会和权利,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所以要想彻底的扬弃异化、消费异化就必然要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社会物质普遍丰富,才能消灭私有制,使人们可以超越资产阶级的狭隘视野,自由的选择、全面的发展。消费异化作为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那么也必然会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而生发出能够让其自我扬弃的主客观条件。人自身所缔造的生产生活,社会生活也必然能处在人类有计划、有意识的控制下,这才能实现对消费异化的彻底消解和扬弃。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历史过程。 在传统社会,人的智力、能力和创造力都被用来增加物品的使用年限,衣物鞋帽要结实耐用、及时缝补。很多年代久远的建筑物如埃及的金字塔、雅典神庙、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除了其使用价值外,更多地还包含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而现代的建筑物追求的是豪华和时尚,反复地建了拆、拆了又建,强调的是除掉一切历史的痕迹,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和繁荣。而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没有什么比历史更重要。没有历史就是没有意义。所以,就现代社会而言,更应该倡导一种回归,回归对使用价值的关注和崇拜,正确理解符号消费,摆脱符号的束缚和压迫,建立自身的理想和价值体系,树立科学合理的人生观,拒绝被这个符码笼罩的社会所同化,这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发展都是意义非凡的。
现代社会消费主义的盛行,社会逐渐进步、财富逐渐增加、消费越多就越幸福的观念开始成为支配人们心灵和行动的决定力量,然而自然环境日益严峻,资源匮乏,信仰缺失的环境下,我们应该进一步审视人类自身,消除异化、消除异化消费观念才是人类幸福的旨归。
[参考文献]
[1][法 ]让·巴蒂斯特·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53.
[2][德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134.
[3]张奎良.人类的五种生产及其文明积淀[J].学术交流,2015,(7):38.
[4][美 ]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7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Theoder W. Adorno: Aesthetic Theory[M].Routledgeand Kegan Paul,1984:27.
〔责任编辑:崔家善〕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3-0015-06
[作者简介]陈奕诺(198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2-20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