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灵需要艺术的交流

2016-02-16 09:30张小娥赵晓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31期
关键词:邹平县辅导心灵

◆张小娥 赵晓燕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走进学生心灵需要艺术的交流

◆张小娥 赵晓燕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摆脱了贫困逐步地迈向小康生活,不用为衣食而忧,孩子们也不用为交不起学费上不起学而忧愁。但是,作为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依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忧愁、苦恼、莫名其妙地伤心,不如意,如何排解他们的烦恼,这是摆在每一位家长,科任教师及教育专家一项难题。

学生心灵 艺术 交流

心理辅导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也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辅导也不仅仅是进行逻辑分析,给予忠告与建议,更不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心理辅导也不是普通的会见,不是社交式的谈话,更不是指责、批评、游说、嘲讽或恐吓;至于用同情的态度、行为去安慰与开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辅导。如何把握好彼此的尺度,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绝非易事。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每天与学生打交道,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学生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帮助他们走出阴霾,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下面,我就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与大家分享。

案例:高三学生因学习压力大而想辍学,心理疏导后积极阳光成长。

一天,高三毕业班有个男孩来找我,说最近总是不愿上学,每当早上醒来,脑中一片空白,惶惶然,一到上学的时候就有一种压抑感。有时睡不着觉,最近都是穿衣而睡,有时半夜醒来,再难入睡,就起身随便做点作业,找不到自己奋斗的目标,学习的路上感觉没有热情和动力,无论怎样努力都在级部七八十名,总担心自己心理上出现问题。可就是这样一个男孩,谈吐间却很开朗,班主任、老师对他的印象极好,平日里对班级工作很热心,并在学生会担任重要职责,结交的朋友大都品质很好,很优秀。

我们的谈话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了解他的烦恼后,我试探着问道:“作业不想做,学习感到疲惫,甚至厌烦,那么今天的作业咱不做了,彻底放松。”学生说,“不行,老师都说某个题有可能是考点,我要不做,万一考了怎么办?”我试探着有针对性的作出指导,“既然你放不下,那就要面对,不过老师提个建议:一是你觉得不用做就会的可以不做,节省时间做你感到比较薄弱的科目;二是不管做完与否,十点半洗个热水澡,喝杯热牛奶,不可喝咖啡(前一阵经常喝),上床休息。可以放喜欢的轻音乐;三是若半夜醒来,不能起床,实在睡不着,想象一些能让你快乐的事,随便什么都行,闭上眼睛想,直至入睡。”这个孩子听后表示能做到。我紧接着说:“今晚无论如何,不开电脑(这个孩子略有网瘾,每天习惯开电脑,即使不玩,也要开)。做自己的主人,不做电脑的奴隶。”这个男孩好就好在态度很干脆,随口就说没问题。我看他很诚恳地接收我的看法,笔者顺势继续和他探讨:“周六、周日调整做作业的时间,那就是先做作业,再娱乐。周日下午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好是你自己喜欢的运动,让你的身体感到累,让你的大脑感到轻松,晚上早点上床休息,彻底放松。”交谈中,我嘱咐他周一再把感受告诉我。我跟他谈了自己的学习经历,还有这么大孩子的各种烦恼。并暗示他,其实这就是成长,只要突破这个瓶颈,你就又前进了一大步,到时回过头来看,这简直就是芝麻粒小的一点事。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嘛:有些让你痛哭的事,总有一天会让你笑着说出来。谈到这里,这个孩子笑了。他说:“老师,我明白了,这段时间我总是想尽办法让我的心轻松,反而更累更烦,就是因为我只是在想,而没有做些什么;现在你让我尝试去做,在具体行动中寻找自己的突破口,调节心态。”我说:“你很聪明!”

不知不觉,一节多课过去了,看着他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我的心也感到一丝的轻松和喜悦。相信,他会从这次谈话中感受到人生的某些启迪性的哲理。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的烦恼可能微不足道,不足一谈,但在孩子的心中,就是一片阴霾,一座感觉难以跨越的坎坷的大山。面对孩子们成长中的烦恼和困境,我觉得作为师长应俯身倾听孩子内心的世界真实的想法和对某些问题的偏差认识,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想孩子们之所想,巧妙地解决孩子内心世界对某些问题的偏差认识和感悟,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灵更加阳光和灿烂。

总之,通过以上案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青少年成长中,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熟,考虑问题还不够全面,做事缺乏科学正确的判断,很多学生想当然的凭着直觉去做事,也就是说,跟着感觉走,不顾及后果,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成长中的误区,不走弯路,这需要家长、老师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心去感受他们的想法,以朋友的方式和他们交往,切实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真实的想法,和他们打成一片,才能有效地陪伴他们成长,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明辨是非,快乐健康地成长。

[1]秦曲波.用微笑沟通老师和学生的心灵[J].基础教育研究,2009,(16).

[2]晓方,金文泉,田林.沟通 走进学生心灵[N].湖北日报,2004.

[3]徐德明.21世纪是走进学生心灵的世纪[N].天津教育报,2007.

[4]李好连.转变角色 走进学生的心灵[N].开封日报,2007.

猜你喜欢
邹平县辅导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一起工程纠纷“拉锯战”
my family
Intorduce Myself
阳台的秘密日记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