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保障“舌尖上安全”:禁“高”还需尚“低”
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其亮点之一就是针对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问题严厉监管、严格限制的具体要求。
然而,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用与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的推广在我国一直都是“老套路”与“新途径”的较量。在一些地方,农民用惯用高毒农药,杀虫见效快,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贻害无穷;而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虽然见效慢,但安全环保,不易产生抗药性,而且生产的农产品品质更好,价格可以卖到更高。
如何将“高毒高残但高效、低毒低残却低效”的用药误区告诉农民,并非三言两语、一朝一夕可以实现,这需要通过政策引导、专家指导、试验示范等一系列实质性工作。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为加快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部制定并推出《种植业生产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品种名录》,并将大力推进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补贴工作。
多项政策制定与实施表明,我国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在食品安全和农村环境治理的迫切要求下,未来农药使用监管,一方面,要加大禁用品种的监管力度;另一方面,要扩大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通过禁“高”和尚“低”两个环节齐发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