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

2016-02-16 07:38崔成志
中学语文 2016年34期
关键词:庄子核心文本

崔成志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

崔成志

本刊讯 2016年10月20日晚,《中学语文》读者群以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为话题展开了在线研讨。主持人荣幸地邀请到三位主讲嘉宾: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卢世国、江苏省宿迁中学语文教师董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一中学语文教师王力。三位嘉宾从不同的角度,理论联系实际,阐述了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的理解。研讨交流中,主讲嘉宾与网友精彩互动,分享交流,观点碰撞,整个研讨气氛和谐融洽,生动热烈,收到了良好的在线研讨效果。现把此次在线研讨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一、卢世国老师研讨内容综述

卢老师以他受邀参加的2016年10月10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首轮教学研讨会上执教的莫言的《卖白菜》一节公开课为例,具体阐述了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些认识。

《卖白菜》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也是苏教版新教材新增加的篇目。这节课,卢老师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教给学生读懂文本的方法;一是教给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策略。

1.教给学生读懂文本的方法

卢老师指出,教学中惯常的做法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的做法固然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考场上怎么办?日常的阅读怎么办?所以培养学生自己能提问题应该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比如有一学生针对结尾段中“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一句提出:“最坏的事情”是什么事情?问题提出了,谁来解决呢?当然还是学生。于是学生得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最坏的事情是多收老太太一毛钱,有的说最坏的事情是三棵白菜都没卖出去,有的说最坏的事情是让娘丢了脸,有的说最坏的事情是无法面对母亲。到底哪一个答案更好呢?卢老师让学生读课文。于是学生发现了“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这个句子,“一……就”这个句子表明,回家前“我”是很纠结的,“我”最担心的是无法面对母亲,因为前文中不止一处写母亲对“我”的殷殷期望,所以无法面对母亲才是最坏的事情。答案出来了。卢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答案是怎么来的呢?意在让学生明白:自行提问题,尝试得出若干答案,结合文本反复比较,取有依据的最佳答案。

2.教给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策略

细描是《卖白菜》这篇小说最显著的语言特征,但初一学生对细描这种表达方式还不够了解,教师又不可能专门教细描这一概念术语。为遵循“在语言运用中领悟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原则,卢老师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比较下面的句子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表达更好?为什么?是怎样表达的?

①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

②母亲无计可施,万般无奈,决定卖白菜。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②句简洁概括,①句具体生动细致,①句表达更好;这样写突出了母亲的万般无奈,更加感人,让人印象深刻;是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达出来的。学生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学生还没有真正弄清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语言能力的教学还需要再推进一步。于是有了这样的追问:作者写了哪些动作、神态?是怎样连接起来的?这些动作神态可不可以调换?学生思考后得出了如下结论:作者写了母亲掀铺炕、拉抽屉两个动作和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的神态;这些动作和神态用“时而……时而……最后”连接起来;动作和神态不可以调换,因为动作之间有时间顺序,也有范围顺序,动作和神态之间也有时间顺序。卢老师在学生得出结论的基础上继续追问,写一个动作或神态就可以表现母亲的贫困无奈,为什么还要写这么多?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这样写更突出了母亲的无奈,更加感人,为卖白菜做铺垫。

卢老师意在通过以上训练,达成学生的语言建构的目的。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语言知识,懂得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但是建构达成还需要在运用中转化为能力。于是设计了以下能力训练环节:揣摩下面句子的情境,把“上课时间马上就到了。可她还被锁在屋子里没法出门。她非常着急”这三句话改写成一段文字,用上 “时而……时而……最后……”。学生写出来读出来,展示评议修改,读写一体,水乳交融,在语言运用中形成了语言能力。

卢老师认为,经常进行这样的语言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定能够提升。

二、董健老师研讨内容综述

董老师以他的一节公开课《秋水》为例阐述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初稿)》关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有这样的表述:“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于漪老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思维中最高级也是最核心的能力,一定要摆在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领域来考虑”。所以,教学中董老师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上下功夫。

《秋水》(节选)是一篇传统课文,不同版本教材都有节选。苏教版把它选编在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单元,节选部分一共142个字。在备课时,董老师和备课组的其他老师认为节选的文本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主要就是读懂文本,积累文言知识点。但董老师细读文本后,发现节选文本虽然很短小,但故事相对完整,字词的解释上有几处颇值得商榷;在文“道”上,节选的这部分表达的主题思想又与庄子思想相矛盾,很值得探究。因此,董老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以质疑为出发点,着力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1.质疑

思维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的训练,“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建立在“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基础之上的,因此本课的教学也是从语言的积累与应用开始。首先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检查学生对文本文言知识点的积累和对文本中重点语句的翻译。在检查中以“旋其面目”为切入点,培养学生对权威的质疑精神。通过这个活动意在达到三个目的:第一,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权威的习惯,引导学生不要迷信课本,更不要迷信各类参考书;第二,培养学生基于“证据讲话”的习惯,对一个问题有疑问,不是主观臆断,而应查证权威的工具书,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第三,引导学生通过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方式,让学生学会思维判断要符合形式逻辑。

2.探究

接着“旋其面目”的讨论,董老师继续引导“河伯的态度发生了怎么样的改变?”从而得出所选文本“人不能骄傲自大,否则就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有比较才会有鉴别”“谦受益,满招损”的主题思想。作为节选的文本这样的主旨总结是没有错的,但这种层次的阅读只是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的阅读,是一种缺乏深入思考的阅读。因此,董老师设计了第二个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另两段《秋水》节选文字,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探究庄子《秋水》的核心思想。这也是核心素养的第四个要求: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如果把文本的主题思想仅仅停留在不要骄傲自满之上,肯定是没有读懂庄子,既没有批判的思维,更没有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在这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研读三段《秋水》中的文字,沿波讨源,弄清这节选的142个字只是《秋水》的一个引子,它所表达的思想并非庄子《秋水》的核心思想。这样启发学生对于“自己的见解”也要有质疑精神,批判性思维不是“手电筒只照他人”,不是仅仅质疑他人,要“双向质疑”,既质疑他人,也质疑自己。同时通过这个问题探究,学生对“庄周梦蝶”“鼓盆而歌”“庖丁解牛”这三个词语也有新的理解,这也给学生一个启示,我们司空见惯的知识与理论也有可能也是错的,我们要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进行思考,不懈质疑。

3.辩论

董老师设计了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庄子吗”这个辩论活动,意在引导学生关注批判性思维的两个维度:第一,通过对庄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并非绝对“真理”的分析,让学生接受“世上没有众人真理,只有个人真理”“所有这些命题,都仅仅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都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念;第二,通过要不要向庄子学习的辩论让学生懂得,可以质疑庄子的思想,批判庄子,但要允许别人学习庄子,赞美庄子,“包容异见”是批判性思维的另一个重要特质。

三、王力老师研讨内容综述

王老师以2012到2015三年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分享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认识,王老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应包含知识素养、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及对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1.语文学习的要求

新一届学生到校后,要给他们讲清楚语文学习的要求。给他们讲农村学生面临的挑战,语文学习应注意的问题。每节课前做好上课准备,提前朗读课文,听课时认真作笔记,阅读课文要求圈点勾画、批注,作业要求,选择题做出过程,纠正错误。

2.语文学习的准备

准备字典(如《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抄写本、字帖、不同颜色的笔等。

3.阅读教学

主要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概括力和对语言的品读鉴赏力。每课注意新学的词语,掌握其写法、读音和意义,归纳整理,以后还要听写、复习。概括课文内容,言语简洁,注意言语形式,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后习题提示用五言形式概括,白居易《琵琶行》可用七言形式概括。文言文、诗歌鉴赏更多训练学生用四字句概括的能力,个别学生还能写简单的绝句。重点词句研读,词语赏析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除了动词以外还有形容词、副词、名词、数词等都可以研读、品味。

4.写作教学

写前知识指导,选择合适的作文题,体现思维能力又有话可说;一题多写,升格练习,一个题目至少可写两次,第一次没达到教学预期,在翻阅学生作文的基础上,总结不足,再写一次,合格的学生自由写作;实在不会写的,再面谈,面批,再写第三次。

5.兴趣培养

引导学生多看视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播放一些有助于语文学习的视频;开设阅读课,每周一节,高三也要坚持,语文不需要做那么多题,相反需要阅读,所以每人要求订一份语文类报纸,鼓励学生买书;遇到节日,可以暂停上课文,就利用节日进行语文学习,如清明节介绍《我们的清明》一诗及视频朗诵,劳动节让学生给父母发短信,要真诚等。教师及时鼓励、带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依据学情,落实常规,养成习惯,激发兴趣,扩大视野,尽量寻求学理与学情的统一,“历史的合理性”与“未来合理性的”的统一。

四、网友精彩互动摘要

山东王尧锴老师认为,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中,名师的课总能在平淡中或高潮落下时添一把火,让课堂有层次,有余温,有回味。

深圳鲁力老师认为,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选文要恰当,要能击中学生的思维神经。

江苏杨虹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应该是素养的一种体现。

安徽魏为秋老师指出,核心素养培养的层次感梯度感都很强。

江苏桑苗老师认为,语文基本素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通联:安徽怀远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庄子核心文本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