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中武
舞钢:“六变六要”力促节约集约
◎ 海中武
舞钢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646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辖13个乡(镇、街道),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生态旅游城市。在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活动中,舞钢市委、市政府采取“六变六要”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舞钢实际的节约集约用地新路子。3年来,全市共腾出建设用地指标247公顷,盘活存量土地106.7公顷,新增耕地748.7公顷。
一是变“粗放”为“精细”,向规划管理要土地。土地粗放管理是导致用地难题的症结。近年来,舞钢市在统筹考虑了产业集聚区各工业地块经济差异、产业结构特征和区域发展战略后,狠抓土地精细化管理,合理确定了产业集聚区用地结构。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该市严格按照用地标准用地,避免了过宽的公路绿化带、防护林带,减少或压缩不必要的管理、服务设施用地。对于工业用地,则分别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工业用地比例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用地控制标准,使节约集约用地有据可依。例如,商务中心区集结了全市大部分行政单位及审批中心和文艺中心,仅占地20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并且全部为山岗薄地,不建大广场,不建大游园,有效节约了土地。再如,产业集聚区主干道原设计宽度为45米,后改为35米,仅此一项就节约用地37.9公顷。
二是变“分散”为“集中”,向增减挂钩要土地。由于历史的原因,舞钢市农民居住分散,且农村宅基地面积普遍较大,全市190个村、834个自然村、近6.7万户,共占宅基地4740公顷,户均733平方米。针对这种情况,该市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试点市的有利时机,及时调整了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形成了中心城区—中心镇区—中心社区的三级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即“一个中心城、四个中心镇、十七个中心社区”。规划整合后,新占建设用地1853公顷,节余土地指标2887公顷,户均占地267平方米,节地率达61%。例如,尹集镇张庄中心社区原村占地73.3公顷,新规划占地34公顷,节约土地39.3公顷。近年来,该市共审批增减挂钩项目38个,批准使用增减挂钩指标523.2公顷,拆旧区复垦面积563.7公顷,其中用于新型农村社区275.5公顷,节余建设用地指标247公顷。
三是变“低效”为“高效”,向盘活存量要土地。舞钢市出台了《城中村改造实施意见》,将全市划分为47个单元,本着统一规划、连片开发的理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近年来,该市共收回低效利用土地和实施城中村改造13宗、面积106.7公顷。例如,恒大集团成功竞得原交通局汽车运输公司3.47公顷长期低效土地进行了集约开发,使容积率由原来的0.5提高到3.5。针对批而未征、征而未供等现象,该市一方面对近年来批地供地情况进行了大排查,通过政府补偿,督促企业按时开工建设,防止土地资源闲置浪费,使征收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94%,供地率由原来的51% 提升到70%以上;另一方面,对被认定的闲置土地,视不同情况,分别以不同方式进行处置,仅2014年,就处置闲置土地13宗、面积26.8公顷,其中依法收回闲置土地5宗、面积14.6公顷。
四是变“平面”为“立体”,向空间布局要土地。为确保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发挥最佳效益,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土地收储供应力度强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意见》,创新工业项目用地出让弹性年期制。产业集聚区的工业项目用地原则上出让年期为20年,重点工业项目经市政府同意后,出让年期可为20~50年,减少了企业投资成本,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严格限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和规模,对工业项目要求投资强度必须达到4200万元/公顷以上,产出必须达到6240万元/公顷以上;对投资强度低于1亿元的项目不单独供地,一律进标准化厂房。目前该市已建12栋标准化厂房,节约用地59.4公顷。同时,在产业集聚区统一建设公租房和公共服务设施,既减轻了企业压力,节省了资金,又节约了大量土地,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五是变“无序”为“有序”,向规模效益要土地。舞钢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铁矿石储量和灰岩储量分别达到10亿吨和8000万吨,开采价值较大,开采企业分别达到9家和12家。为了规范开采行为,达到既提高开采效率,又节约用地的目的,舞钢市下大力气进行了整合,9家铁矿石开采企业整合为6家,12家灰岩矿开采企业整合为2家,整合后使铁矿石回采率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加大矿山废弃地整治力度,收回矿山废弃地11.9公顷。
六是变“荒地”为“良田”,向综合整治要土地。实践证明,土地综合整治是增加耕地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舞钢市十分重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新增出高标准耕地748.7公顷,其中土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29.7公顷,补充耕地项目整理耕地719公顷。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变“荒地”为“良田”,极大地拓展了发展空间,有效地缓解了用地矛盾。(作者单位:舞钢市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