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2016-02-16 08:00:36陈治淇王团真任晓琨
台湾农业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贸易壁垒壁垒福建

李 洁,陈治淇,陈 钦,王团真,任晓琨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绿色壁垒对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李 洁1,陈治淇2,陈 钦1,王团真1,任晓琨1

(1.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在当今国际贸易市场上,绿色壁垒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使用的有效的贸易保护工具,大大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该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壁垒及其类型,并基于福建省农产品的出口现状,对福建省绿色壁垒的主要成因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对福建省农产品贸易如何应对绿色壁垒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对策;福建

虽然,自从乌拉圭回合谈判和协定签署以来,世界各国的关税壁垒大大降低了,非关税壁垒中的贸易限制措施也逐渐被取消,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使用新型的贸易壁垒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口。据WTO统计,WTO成员中有关农产品绿色壁垒的通报数量中,发达国家占了40%以上。近年来,绿色壁垒已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商务部的调查,有九成的中国农产品、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目前,因绿色壁垒影响而受到出口贸易阻碍的农产品已经从先前的以果蔬类和茶叶为主逐步扩展到水产品和畜产品。在这样的出口贸易背景下,福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也经常受到欧盟、美国、日本等进口国所设置的绿色壁垒的阻碍,使得福建省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由于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绿色壁垒几乎覆盖了福建省出口的所有农产品,因此,近年来绿色壁垒的设置给福建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当前,福建省的农产品要如何在国际市场上突破绿色壁垒的冲击,是福建政府和农产品出口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鉴于绿色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因此,应该辩证看待“绿色贸易壁垒”,积极主动地改进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从而更好地发挥绿色壁垒的积极影响,减少且尽可能地避免其消极影响。

1 绿色壁垒的理论分析

1.1 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的全称为绿色贸易壁垒,由于该贸易壁垒本身的特性,因此也称之为环境贸易壁垒,具体指的是在国际贸易市场中,一些进口国凭借自身科技优势,表面上为了保护本国的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实则为了保护本国的国内贸易,以立法或制定复杂的强制性技术法规与环保法律法规为手段,并颁布较为严苛的环境技术标准、检验检疫、认证和审批制度及产品包装标准,最终达到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目的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

绿色壁垒依照相关严格的环保和技术法规,对进口农产品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不仅体现在质量上,还体现在农产品的设计、包装等方面。在实践中,某些国家常常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产品、保护本国市场为真正目的,对外国产品的进口设置了部分带有歧视性或无必要的国际贸易障碍。绿色壁垒的各项措施让发达国家成功阻碍了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发达国家本国的国内市场,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带来很大障碍。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近年来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1.2 绿色壁垒的类型

绿色壁垒主要包括6种类型。一是绿色关税,指的是产品进口国对其所认定的破坏环境、危害人类健康的进口产品,在征收正常进口关税的基础上,还额外征收环境进口附加税。二是市场准入,指的是进口国借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及违反国际公约等法律法规来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进口而采取的相关措施。三是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由政府或相关部门按照相关环境标准颁发的,呈现在产品或产品包装上的图形标志,是产品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均符合环保要求的象征。四是绿色技术标准,指的是进口国为了限制外国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产品进入该国市场,通过立法方式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2]。五是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指的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及复杂的检疫程序。由于每个国家的环境和技术标准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检验指标的无标准性,导致这些规定有很大的随意性,并由此成为发达国家制约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贸易壁垒。六是绿色补贴制度,指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各国政府使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对环境成本进行内在化处理[3],通过补贴本国企业在治理环境、改善农产品加工工艺方面的支出,促使本国企业通过增加绿色科研、实施绿色生产来提升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3 绿色壁垒的作用机制

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是指通过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的共同作用来实现限制国外产品进口、保护本国经济安全的目的。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其作用机制也是通过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来实现其贸易目标[4]。

1.3.1 绿色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 出口方为了将其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在海外市场中获得相应的贸易利润,就必须设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对其产品所造成的阻碍。在对外贸易中,绿色壁垒从以下2个方面影响产品的价格优势。一方面,出口产品只有通过进口国海关的审查才能顺利出口,而海关审查需要支付相关费用,由此便增加了产品价格,使得出口产品在价格上失去了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出口商必须通过改进产品本身的质量来突破绿色壁垒的阻碍,而由于进口国的标准较高,产品的改进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就增加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出口产品价格的提高。可见,绿色贸易壁垒通过抬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降低出口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限制了产品的进口,这便是绿色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

1.3.2 绿色壁垒的数量控制机制 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是进口国针对进口产品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法规,并把这些标准和法规作为评定进口产品是否合格的标准。如果进口产品达到或超过了进口国的标准,那么这些有针对性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法规便无法对国际贸易产生预想的影响,绿色贸易壁垒也就无法形成。在实践中,绿色壁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每当绿色壁垒无法产生效果后,进口国便会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而开始制定新的绿色壁垒,并根据规定对进口产品进行较为详细的检验,在实施检验的过程中,进口国会通过一定的方法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或禁止。进口国通过本国或国际相关法律法规中的严格质量标准来限制和控制进口产品的数量,从而达到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这就是绿色壁垒的数量控制机制。

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和数量控制机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出口产品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就必须面对产品成本提高、竞争力降低以及利润下降的情况。进口国通过绿色壁垒的数量控制机制来限制进口产品数量的方法较为适用于产品数量不多的情形,但当产品规模较大时,这种机制的作用将不明显,此时则应转而选择作用较大的绿色壁垒价格控制机制。绿色壁垒的作用机制就是这种由数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交替循环产生作用的双重控制机制,以逐步实现对出口国出口产品的限制或禁止,最终达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5]。

2 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现状及面临的绿色壁垒

2.1 福建省农产品出口现状

如表1所示,2010—2014年福建省初级产品的出口额呈增长趋势,从2010年的529791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918602万美元,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由2011年42.23%的增速降低到2014年的7.06%。福建省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主要包括水产品及其制品类、蔬菜水果类2大类,且从2010年到2014年,每一类农产品的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都在发生变化。此外,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额占福建农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是最大的,出口额由2010年的264914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553192万美元,出口额所占比重由50%上升到60.22%;另外,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的出口额从2010年的165117万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215063万美元,但出口额所占比重却由原本的31.17%下降到23.41%;除此之外,畜类产品的出口额总体也呈上升趋势。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福建农产品出口额为115.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8.5%,而进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8%。此外,福建省农产品的进出口均以一般贸易为主,2014年第一季度,福建省农产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111.8亿元,下降18.8%,占同期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96.7%;一般贸易方式进口83.3亿元,增长14.2%,占同期福建省农产品进口总值的94.5%。从中可以发现,近年来福建省农产品的进口市场好于出口市场。其中,福建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东盟、台湾省和日本。2014年第一季度,福建省对东盟出口农产品34.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26.8%,占同期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29.7%;对台湾省出口16.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8.5%,占14.2%;对日本出口15.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占13.2%[6]。

2.2 福建省农产品出口所面临的贸易壁垒

由于绿色壁垒有着一定的扩散性和连锁效应,国家之间出现了相继模仿制定绿色壁垒的现象。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近30个国家针对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设置了高低程度不一的绿色贸易壁垒,且这些国家从最初的欧盟、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延伸到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福建省由于具备地理环境的优势,近年来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较快,但因其自身存在着对农药、农产品质量监测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其所面临的绿色壁垒种类较多。从整体上看,福建出口农产品遇到的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2.1 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添加剂、激素等化学物质将会大大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但我国农民普遍缺乏这一方面的意识,他们往往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而大量使用这些有害物质。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农药年使用量居世界首位。由于使用不当,以及对农药和其他有毒物质监管不力等方面的原因,国内农产品中农药及其他有毒物质残留问题较为突出。加之目前发达国家对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十分严格,许多发达国家利用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较高的农药及其他有毒物质残留标准,这些高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禁止或限制了福建农产品的出口贸易。

2.2.2 动植物病虫害 有的国家为了防止动植物病虫害传入本国,除了对患有病虫害的农产品禁止进口,还制定了禁止从发生病虫害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相关农产品及其加工食品的规定。福建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使其农产品遭受的病虫害种类多样,加之我国目前的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健全,以及动植物防疫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福建农产品的出口频繁遭遇绿色壁垒,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2.2.3 绿色包装制度 从表面上看,农产品本身的包装并不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但如果产品包装不符合进口国的包装规定,海关也不会允许其进入该国市场。农产品的绿色包装制度要求农产品包装符合不污染环境、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使用或自然分解、节约资源等要求。由于福建省出口的很多农产品不符合发达国家在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和包装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及标准,且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农产品出口在包装上也受到了一定限制,这大大阻碍了福建省农产品的出口贸易[7]。

表1 2010—2014年福建省农产品出口额 (单位:万美元)

注:数据来源于《福建统计年鉴》。

3 福建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3.1 内部原因

一是农业生产组织程度较低,生产方式较为落后,且不注重产品质量。福建省的农业生产大多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生产组织规模化程度低,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加之,生产者普遍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意识及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导致他们在生产中对农产品的质量问题不够重视。二是农产品安全意识缺乏。农业生产者和加工者往往缺乏环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只是片面地追求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污染和破坏。三是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与国际通用标准存在差距。目前我国现行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种类较少,且分类过于粗糙,不够细化。四是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存在着一定问题。目前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严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结果。此外,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种类繁多且划界不清,也影响了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3.2 外部原因

第一,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十分盛行。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国家为了巩固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基础地位,大多数选择了利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来保护本国农业的发展以及本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二,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各国政府开始制定更高更严的安全卫生标准,发达国家更是以此为借口,不断提高绿色技术标准,导致其他国家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其标准,从而限制了出口贸易的发展。

4 福建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建议

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各国对农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为了应对较高的质量要求,突破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促进福建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待绿色壁垒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对于不合理的绿色壁垒,可以通过WTO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而对于合理的绿色壁垒,则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鼓励发展农产品绿色经营,在农产品的“产供销”全产业链过程中按照较高的标准来执行,力求实现农产品绿色壁垒的突破。

4.1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虽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立了和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整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目前,我国现有的农产品标准大多都低于国际市场标准,因此还需要尽快建立与国际标准相吻合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和落实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同时,农业的质量与安全有着“公共产品”的性质,只靠政府和市场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重视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监管,严格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严惩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加强农业、质检、工商、卫生4个部门的协调合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4.2 提高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农产品出口企业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必须在提高自身技术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从而在提高出口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降低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超标等而受到的绿色壁垒阻碍。福建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还应实施出口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以达到规避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带来的风险。除此之外,农产品出口企业要想减少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应积极申请农产品进口国的认证,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机会进入该国市场[8]。

4.3 利用WTO赋予的权利,加强贸易谈判

在出口贸易遇到贸易摩擦时,应积极加强贸易谈判,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贸易摩擦,并利用WTO的相关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为福建农产品出口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9]。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采用过高的技术标准设置绿色壁垒来限制农产品的出口,则可以根据WTO的相关规定提出抗议,充分利用WTO法律赋予的权利,在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维护自身权益。

4.4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出口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面对西方发达国家所设定的内容越来越复杂、标准越来越高的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可以通过贸易机构、媒体等途径收集发达国家的行业、产品标准,以及环保要求和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等方面的信息,整理资料并建立绿色壁垒信息库,及时了解当前国际市场上绿色壁垒的最新内容,并利用有用的信息来预测和把握其发展趋向,并及时将信息提供给出口农业企业。除此之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组建专门的政府机构,研究在对外贸易中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遇到的绿色壁垒,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逐步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10]。

[1]丁长琴.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10(5):96-99.

[2]孙芳.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和对策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

[3]孙克强,鞠华等. 绿色贸易标准与经济发展[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

[4]徐立青,于晟鹏.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业的影响[EB/OL]. (2005-04-05). http://blog.gmw.cn/blog-5049-7326.html.

[5]匡增杰. 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谈我国出口行业的对策[J]. 国际商务研究,2004(4):64-66.

[6]2014年1季度福建省农产品进出口情况统计分析[EB/OL]. (2014-05-13). http://www.askci.com/news/201405/13/1316413939111.shtml.

[7]张鸿燕.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 镇江:江苏大学,2008.

[8]吴珊.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4.

[9]徐维.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D]. 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10]吴雯雯.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Impacts of Green barrier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in Fujia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LI Jie1, CHEN Zhi-qi2, CHEN Qin1, WANG Tuan-zhen1, REN Xiao-kun1

(1.SchoolofEconomics,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2.CollegeofTransportationandCivilEngineering,Fujian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002,China)

In today’s international trade market, the green barriers have become an effective trade protection tool for countries in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have greatly affected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definition and types of green barriers were firstly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the main causes and impacts of green barriers in Fujian were analyzed based on its export statu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countermeasures on how to deal with the green barriers in the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Fujian were put forward.

green barrier;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impact; countermeasures; Fujian

2016-03-13

李洁(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森林资源与生态经济.E-mail:303010531@qq.com

陈钦(1968-),男,教授,从事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E-mail:956585977@qq.com

10.16006/j.cnki.twnt.2016.06.009

F320;F752.62

A

1637-5617(2016)06-0039-06

猜你喜欢
贸易壁垒壁垒福建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那个梦
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 13:17:04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贸易壁垒问题及对策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0
论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2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福建医改新在哪?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4
鱼与鱼缸
来吧,福建求贤若渴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
创业家(2015年2期)2015-02-27 07:52:27
破除部门间壁垒之利器
汽车零部件(2014年2期)2014-03-11 17:4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