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妙悟中传神在传神中优游于笔情墨韵

2016-02-16 21:45苏宝塍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12期
关键词:精神传统艺术

苏宝塍

国画,又称“中国画”,古时称丹青,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李百战将绘画视若内心的表达,融心境于画境,融画境于诗境,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使画作成为一种精神的代表,一种华夏文明的寄托。

铭心趣然,感悟艺术

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华夏腹地,英杰豪才、文人名流雅集于此,高谈阔论。李百战就是生长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现代画家,他自幼便对绘画铭心趣然,笔墨纸砚成为他幼小心灵的至爱,古秦之地的文化积淀滋润了他的艺术创作,也根植于他对艺术感悟的心绪里。

1983年,李百战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又经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深造,在该校工作至今。在学习中,他深受中国画传统艺术精髓的影响和启迪,以及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长安画派名家大师的濡染,以及西北山水风物和西北人的气度浇铸,绘画风格粗犷豪放,在长安画坛显露峥嵘,为各界所瞩目。

多年来,李百战痴迷于山水间,游走于笔墨之中,有一颗永不熄灭的艺术之心。对艺术的追求和挚爱,使他忘却了许多现实的功利,淡化了许多人生的创痛,执着的追求艺术的境界。读他的画集,可以寻觅到“清荷雅趣”的文人画的黑白墨香,也可以感受到“松云在画中”的气势磅礴,更能寻觅到“十里溪山最佳处”的幽深与博大奇奥。他的画作与画论相辅相成,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境界。

看李百战作品的名字:《溪山静远图》、《山林晚秋图》、《高山秋静》、《暗香清远》、《蒲柳诗梦》、《溪山秋静》等等,即使不看画,亦能感受到这些文字所传达的意境,体会到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的气魄。

细观李百战作品《沙汀飞燕图》,有一种“沙汀宿雁破烟飞”的意境,这是一幅严谨而缜密的写意花鸟画。那一排排隐现在水天一色中的稀疏的蒹葭,错落布满整个画面,使这幅画产生了一种自然的静谧和悠远感。前面是一丛丛普通的水草,更前面是一群群常见的野鸭。然而,因有了艺术的表现,极其普通景物表现出一种在寂静宇宙中凝固了的永恒感,画面疏密相间,乱中有序,像流动的音符,铺天盖地掠过画面,给人以静动结合,并在动中产生“静”美的感受。整个画面层次分明,精美别致。静与动的表现宛如一首交响曲,歌颂大自然的万千生灵,生生不息,天长地久,细品此画很有生活气息,创意独到,耐人回味,宁静致远。

再观作品《溪水秋山静》,猛一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仔细端详,就有了“山静似太谷,日长如小年”的感受,在寂静中变换人的时间感觉,前面的几间草屋,一丛树林都显得有些苍古、宁静。完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枝一叶含古意,一丸一勺蕴苍奇”。山溪曲折,小桥古拙。“高梧立双玉,绿影如秋水。”、“空山不逢人,心静自太古”达到了“白云自吞吐”的境地。

明李日华题画诗道:“霜落蒹葭水国寒,浪花云影上渔竿。画成未拟将人去,茶熟香温且自看。”品着一杯香茶,伴着几缕墨香,欣赏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画面,渐渐地,似乎听到了生命的妙音。中国艺术的妙境,就在这形式之外妙香远溢的世界中。这“香”飘的遥远而又悠深,是静静的飘远了,带着诗意的梦想。这是从李百战花鸟画中可以明显体会到的,着墨不多且能感受到色彩的悠淡、格调的迷蒙,似乎画中有水声潺潺,传达的是悠悠神韵,真使人有暗香浮动的感觉。在他的山水画中所能体会到的也是“烟霭湿我衣”、“山翠落幽襟”,包含的意蕴是我在这生命的清静悠远的境界中融化了、升华了,心灵随着这溪山小径,清香起伏,诗意四溢。

意趣天成,融入文化元素

历代有成就的画家都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做法。李百战作品,不仅深得古人思想精髓,同时兼具自身创新思维,并能身体力行。张大千曾说:“古人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见闻广博,要从实际观察得来,不只单靠书本,两者要相辅而行的。名山大川,熟于胸中,胸中有了丘壑,下笔自然有所依据,要经历的多才有所获。山川如此,其他花卉、人物、禽兽都是一样的。”为此,李百战也曾走过祖国名山大川,并将其熟于胸中,从而达到画陕北、画江南、画湖泊,天人浑一,万物皆于我的境界。他的画所关注的是自然内在的规律和根本的映像,渴求的是物我神遇迹化的豁然开悟之境,他的画看似情之所趋,随意而为随时生发,逐步深入,实则是意在笔先“度物象而取其真”,深得“万趣融其神思”的自然山水灵气,具有自己的审美情趣。

作画时,李百战从来不追求所谓的新潮,而是依靠自己的理解,胸藏天下的气度,沉浸在传统之中,畅游于山水之间,以虔诚之心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有思想有感情且具独特意境的作品才能感染人们的心灵,没有感情的作品,既不是艺术家所为,也不会感染受众。同时,他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画作中,因为他推崇“画者文之极也”的说法。中国画作为一种有着数千年发展历程的艺术形式,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简单地说就是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千年来所形成的中国文化传统。这种精神不仅积淀在被人们称之为“文人画”的绘画作品中,同样也沉积在一切中国的文化艺术作品中。不管它以什么形式存在,必然都具有这种中国“味”,即中华民族精神。

“不识规矩门外汉,泥于窠臼是半残”。为了让自己的画作能够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李百战博览群书、爱好广泛,不仅执迷于绘画,还对历史、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研究。同时,他主张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创作应是创新举措,没有新意的雷同之作,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正所谓“同则无继”。

一直以来,李百战都在沿着这一文化之脉来实现自己的文化自尊、文化自信,这是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内在实质的精神走向。因此,他的画作总是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他深知,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有继承性的,不可凭空创造。一切创新都应有修养与文化内涵的创新,进入具体的书画艺术创作过程,都应有文化的积累、人格的修养和对艺术的理解与探索。

另外,李百战凭借着扎实深厚的绘画功底,用点、线、面、皴、擦、渲染摄取大自然的骨相与气韵,苍苍莽莽,深化无迹,虚实得体,笔墨控制自由,因时因地用墨,因情因势敷色,融心境于画境,融画境于诗境,诗中有画,画中寓诗,情景交融,四时不同。其笔势开阔,气力丰盛,山是有血有肉的山,水是有灵有性的水,苍茫万丈的烟霞云岚,澎湃汹涌的松涛飞瀑,或翠屏丹崖,灿烂如诗;或鸣风游云,霞蒸雾霭,皆咫尺万里。他作春山淡雅而明丽,画夏山浓郁而苍茫,写秋山烂漫而丰满,绘冬山肃穆而壮阔。既有传统,又有新意,显现出丰富的生命力量,给人以大气淋漓之感,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达,更是对华夏文化的一种颂扬。

香丽而静,和润而远

创新性思维,必须是定位于人们的普遍的思维规律和价值大框架基础上的突破性举措。“创新”是“完善”和“发现”的过程,是继承中的“革新”和“批判”。在人类的精神领域,艺术家独特的感受是内在的,而不是仅仅靠外界物质来感动的东西,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但有构思的创作能力,而且应该善于用生动的方式从构思作品中显现;作品不仅仅考虑为了表现思想成熟的形式,而是努力用“深化”后的、表现思想意识、实现思想的核心,使思想真实化,具体化,直到获得生命力,让作品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美的本质是永恒的,自然本身是无法美化的,在艺术创作中改变自然的是艺术家的情绪和欲望,自然依然是自然,所以艺术创作不等同于自然,与自然不同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家。但是,天才的艺术家对于自然美的表现形式却是千变万化的。

纵观李百战先生的创作历程,尤其近几年的创作,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传统,吸收广泛的营养,逐渐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朴实意识到深刻的思想,由深刻的思想凝聚成一种精神力量,而他又由精神性切入自然,超越自然,在其绘画的意境里体现着写意思想,传统精神,可谓“香丽而静、和润而远”。

而今,李百战已经出版有《李百战画集》、《李百战花鸟画集》、《中国当代画家李百战山水画集》和论文集《丹青絮语》。其作品曾多次参加过国内外大型画展并屡次获奖,有五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美展,与人合作大型壁画《丝绸之路》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作品展览;十余件作品曾获全国及省级以上美展特等奖和一、二等奖或优秀作品奖。他荣获2013年度风云人物杯“艺术成就奖”金奖。作品《陕北秋色》获得第二届风雨人物杯艺术成就奖金奖。1996、1997年曾两次应有关部门邀赴中南海作画,其中山水作品《西岳何壮哉》,《终南秀色》,《江山万里图》,《终南劲颂》分别被有关部门收藏并悬挂;在全国美术及其他类报刊发表作品约400多幅,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一时间,梦幻与现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在这里唤起我的心灵的体验,渐渐地以一种独有的山水画形式语言在类比与组合着……我的潜意识正在通过一种完整的意境展现。这种完整性不是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我的心智之果。”李百战以一种极大的艺术魅力吸引人们走进他的画,亦走近他的心,尽善尽美,至真求新,拓展了中国国画艺术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精神传统艺术
虎虎生威见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老传统当传承
拿出精神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