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在线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6-02-15 07:07孙国强石文萍
现代情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群体行为群体性社交

孙国强 石文萍 王 莉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国内在线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

孙国强 石文萍 王 莉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在线社交网络甚至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等日常生活的主要行为方式。网络群体作为在线社交网络的主体,受网络结构和信息传递的影响,在线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研究已经成为各界不可回避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图就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对国内文献进行科学计量,以CitespaceⅢ软件作为科学计量工具,采用路径搜索(Pathfinder)算法,以不同指标进行聚类,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热点及前沿领域作出合理划分,最后在总结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在线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科学计量;CitespaceⅢ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在线社交网络(Online Social Networks,OSN)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沟通方式,甚至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和娱乐等日常生活的主要行为方式。2010年11月16日网络高峰会上Meeker指出,Web3.0由“社交网络、移动设备和搜索”所组成,同时Web3.0的到来将会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7月23日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1],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移动社交网络成为社交网络的关键部分。因此,在线社交网络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线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在信息网络上由社会个体集合及个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构成的一种社会性结构,已经成为各界不可回避的重要热点问题之一。

用户作为社交网络的中心,网络群体作为在线社交网络的主体,受网络结构和信息传递的影响,用户就某个事件在某个虚拟空间聚合或集中,相互影响、作用、依赖,有目的性地以类似方式行动形成了社交网络的群体行为。因此从用户角度出发对群体行为进行分析就成为在线社交网络研究的核心问题。

然而学术界对于网络群体行为的研究还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有比较丰富的成果,但研究尚且不够深入和系统,因此本文依据国内权威数据库CNKI,通过知识图谱软件等统计工具考察了近几年对于社交网络张群体行为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前沿性分析。

1 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研究知识基础

知识基础是有利于进一步明晰研究前沿本质的概念,如果将研究前沿定义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如研究思路),那么研究前沿引文就构成了相应的知识基础[2]。文献共被引分析是计量文献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即一篇文献被多篇文献共同引用的状态。由于知识图谱不能够对中文文献中的共被引关系进行有效分析,因此本文运用中国知网软件对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的基础文献进行分析,通过知网图谱软件,剔除相关度不大的文献后,筛选出被引文献排名前12的文献,如表1所示:

表1 社交网络群体行为高被引文献(Top 12)

通过对表1中高被引文献的分析与解读后发现,尽管理论上可以从群体智慧和群体极化[3]两方面对群体行为进行分析,但是从高被引文献来看研究内容主要集于中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群体极化的分析。尽管研究视角与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大致可以将研究内容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分别为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分析以及对群体行为的引导与治理。

1.1 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群体事件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集群行为[4]。通常当群体利益诉求在现实体制内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向网络寻求支持,加上互联网匿名性、互动性、低成本性和平等参与性等方面的特征,使得网络公共领域为网民的表达其诉求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与空间,随之产生了网络群体性事件。基于群体性事件的文献主要集中对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和背景以及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诱因——网络谣言等对群体性事件本质的分析。

1.2 网络群体行为的引导与治理

在网络群体性行为的引导与治理中,大致从3个方面对群体性行为进行分析,分别为从政府的角度,政府作为国家部门面对网络群体性行为应该由被迫、被应对到主动应对、由隐压式处理到公开、透明处理[5];从意见领袖的角度,有效培养理性意见领袖,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积极引导作用;从法律的角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法律的手段对网络谣言的行为进行有效规避。同时也有学者将网络群体极化行为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诱发阶段、酝酿阶段、发展阶段、激化阶段和高潮阶段等[4],政府通过建立舆情预警系统、主动设置公众议程、争夺网络话语权、搭建网络对话平台4个方面来正确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

上述文献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成为目前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的基础性文献,具有奠基性的作用,这些文献无疑成为社交网络群体行为中最重要的文献。

2 社交网络群体行为前沿分析

研究前沿是指以共被引文献为知识基础的施引文献形成的集合,在一定程度而言,可指施引文献集合的主要部分,其表征的是某一研究领域代表性思想的进展状态[6]。本文主要通过关键词分析和关键词激增分析,结合基础文献来分析目前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的研究前沿内容。

2.1 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知识图谱是融合计算机技术和计量学等多种学科的一种研究方法,可以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结构和趋势,是显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机构关系的一种形式,能够直观显示学科演进和研究趋势[7]。本文采用来自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研制的CitespaceⅢ软件作为可视化分析工具,以社交网络用户行为中群体行为为研究基础,通过对国内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并对现阶段的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相关研究中热点、前沿问题进行分析与展望。

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本文主要选取国内权威数据库CNKI中的核心期刊和CSSCI作为数据源,关键词主要选取“社交网络”并含“群体行为”或“网络”并含“群体行为”或“微博”并含“群体行为”或“微信”并含“群体行为”或“论坛”并含“群体行为”或“网络”并含“群体极化”进行模糊检索。检索时间段为2000-2015年,检索时间为2015年10月25日。检索结果为1 314条文献信息。

2.2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能够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和主要内容,因此对关键词词频的分析可以了解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研究热点内容[8]。关键词作为文献内容的精髓,聚类分析可将异质群体区隔为同构性较高子群,以节点和连线的形式显示,并提取出施引文献中的关键词为标签,是对研究领域的高度精炼和概括。因此对关键词的分析能够把握目前关于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的研究热点问题。通过对知识图谱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可以得出表2所示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及相应词频数。通过对表中各关键词所处的网络位置不同,可将各关键词梳理为一条有序的研究脉络图,如图1所示。

表2 关键词分布情况

图1 关键词脉络分析图

研究主题主要为高校中的大学和青少年等对网络接触比较多的网络群体,研究客体为网络舆情、网络舆论、群体性事件等等网络事件,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主要载体为网络、微博、社交网络、新媒体等网络平台,与该载体相关的研究还包括社交网络的影响因素、信息传播等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群体极化、政治参与、网络行为等,并对该网络行为进行治理与引导。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梳理出一条清晰的内容主线,因此该研究为现阶段社交网络群体行为中的热点问题,但是由于针对网络群体行为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例如目前的研究主体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和大学生,但是由于我国老年化问题的日渐严重,老年人逐渐成为社交网络的又一大用户群,同时随着各企业内部社交平台的推出,企业员工之间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用户群,因此针对老年人和企业员工等群体的行为分析,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社交网络等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线社交网络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到包括政治、教育、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随着国内双11的到来,网上购物热潮只增不减,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主流购物方式之一,超过70%的社交网络成人活跃用户选择了网上购物等等,但是社交网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通过聊天工具发布虚假信息、利用在线购物平台、虚假红包等形式欺诈顾客。因此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针对突发事件或各种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怎样对网络舆论等突发事件进行监督与管理?并对网民进行良性引导,在社交网络中如何刻画群体的存在?以及群体成员之间如何进行行为互动?产生网络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都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问题,尽管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从内容来看研究还不够深入,并且系统性的研究更少,还需要后续研究者进行广泛和深入的分析。

2.3 关键词激增分析

关键词激增指数(Citation Burst)能够探测出频次变化率高的关键词,以确定研究领域的前沿内容。研究前沿是科学研究中最先进、最近、最有发展潜力的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研究前沿所强调的是新趋势以及突变特征,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把握突现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可使我们探测到教师权力的研究前沿。图2列示了社交网络群体行为排名前20的激增关键词,由于数据库中激增关键词有限,因此图中只有8个激增关键词,粗线条表示激增年份的时间段。

图2 引文激增文献分析

从激增关键词来看,8个关键词中有6个关键词的激增时间段都发生于近两年。包括“微博”、“网络谣言”、“新媒体”、“社交网络”、“协商民主”等。通过相关关键词所指引的文献进行阅读后发现,基于我国转型社会的现实以及社交网络消息迅捷性、平等性、自组织性等特征的存在,使得人人都可以作为信息发布者,人人都可以反腐等等,不可避免的网络谣言也随之产生,社交网络作为新媒体,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等就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在腾讯发布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9]中显示,微信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称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截止今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微信已对人们的生活、社交、消费等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同时,微信的定位与签到等功能,能够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由于微博的用户流失,热度下降。微信展示了用户的社会关系和社交媒体话题多元化的魅力,在亲友、同学、同事和同好者之间迅速流行。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前卫网民的新宠[10]。尽管文献中关于微信用户群体行为等相关研究还不够多,研究内容也不够深入,但充分说明基于微信作为社交网络平台对网络谣言进行探析已经展示出巨大的前沿性趋势。

3 未来展望

我国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群体行为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尽管已有一些基金项目立项,研究方向也已经基本明确,但是相关的期刊论文还不够多,而且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目前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社交网络群体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群体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造成的影响等定性阐述和计算机理论的定量研究中,对于群体行为相关研究还不够系统,如何规避群体极化行为的产生,以及如何引导网民进行良性运作等。这些可能是目前在理论和实践更亟需解决的问题。总体而言,目前关于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一下几个特点:

(1)从研究对象来看,学者对社交网络用户群体行为的产生机理以及行为引导等社交网络治理的相关研究还处于思辨层面,尚缺乏深入的分析。而且现有研究中大多数文献都是针对从众行为等单个行为进行单独调查研究,尚且不能对现实的网络舆情产生有效的影响。因此后续研究中需要透过表面现象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到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以及作用机理,并对社交网络舆情进行良性运作将会更有价值。

(2)从研究方法来看,基于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较为单一,除技术接受模型、结构方程、问卷调查外,在分析工具及研究方法上是否能够有新的突破,以使所研究的内容更加具有现实意义还有待继续深入探讨。

(3)从群体行为治理来看,未能很好地诠释用户群体与舆论事件之间的匹配性,如何防止行为极化,鲜有从动态化的视角对社交网络用户群体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如何从社交网络的建设和管理角度提出有效的引导策略,对于社交网络治理的研究则更少,因此对社交网络用户行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造成了局限。

社交网络群体行为作为社交网络的研究主题,作为社会网络发展的前沿内容,对于揭示社交网络的基本功能及其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目前,只有深入探究社交网络群体行为的动机来源、影响因素,同时运用更加合理、更具有解释力的方法来对社交网络中不同角色的用户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从而引导网络走向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以此来推进网络民主化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至于如何突破以上不足,来净化社交网络环境,开始社交网络发展的健康之路,将是学术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5/201507/t20150723-52626.htm.

[2]陈超美.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陈悦,侯剑华,译.情报学报,2009,(3):401-421.

[3]方滨兴,许进,李建华,等.在线社交网络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4]罗亮,黄毅峰.网络群体性事件:转型时期社会危机的新形态[J].求实,2011,(1):51-54.

[5]巢乃鹏.从“对抗”到“协商”——以“躲猫猫事件”为例探讨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新模式[J].编辑学刊,2009,(5):33-37.

[6]樊贵莲,郭淑芬.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文化产业研究动态与特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0:69-75.

[7]Vail E F,Andersen A.Mapp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J].Knowledge management review,1999:10-15.

[8]王圣云,吴丽红.国外教师权力研究热点与脉络演进——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方法的透视[J].外国教育研究,2014,(12):114-122.

[9]腾讯:2015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EB/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324845.html.

[10]人民网发布:2014年互联网舆情报告[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GB/392071/392072/.

(本文责任编辑:郭沫含)

A Review of Group Behavior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and Future Prospects

Sun Guoqiang Shi Wenping Wang Li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es,Taiyuan 030031,China)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terminals,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has become even access to information,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etc.group Networking as the main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affected network structure and information transfer,research online social networking group behavior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hot topic all walks of life can not be avoided.This paper attempted to conduct scientific measurement of literature,As a scientific measurement tool for CitespaceⅢsoftware,using the path search(Pathfinder)algorithm,clustering with different index,made a reasonable division on Frontiers of user behavior research,finally summarized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issue of possibl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prospected.

online social network;group behavior;science measurement;CitespaceⅢ

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07

G250.73

A

1008-0821(2016)02-0038-05

2015-11-18

2014-2015年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我国网络社会治理研究”(批准号:SSKLZDKT2014044)。

孙国强(1963-),男,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组织创新与网络治理。

猜你喜欢
群体行为群体性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群体行为识别深度学习方法研究综述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下的群体行为模拟演化研究*
基于因果分析的群体行为识别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
群体行为驱动:流行语的社会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