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特点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2016-02-15 23:56储诚明孙家珏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8期
关键词:自主性大学目标

◆储诚明 孙家珏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基于大学特点的学习方法和路径

◆储诚明 孙家珏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

大学学习有其本身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应当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游刃有余,拟或困难重重,无不与学习方法和路径选择得是否得当有关。研究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寻求最佳的学习路径,对于大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大学学业是十分重要的。

大学 学习特点 学习方法 学习路径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进入大学的任务就是学习,但大学学习有其自身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应当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有些人在学习上能做到游刃有余,大学生活过得丰富多彩;也有一些人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跟不上大学的学习节奏。因此,了解和研究大学的学习特点,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寻求最佳的学习路径,对于大学生顺利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大学学业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学习的特点

大学学习与中学相比,虽然也是学习,但由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学习过程和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它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

1.学习目标的定向性。大学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一定的领域从事专业工作,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学习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的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那就是为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准备。

2.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大学学习主要是以某一专业为主线展开,学习相应学科或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必要的专业技能训练。高校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学生在具备通用职业素质基础上,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转而在学习和从事其他专业时也能驾轻就熟,水到渠成。

3.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到了心智相对成熟的大学阶段,学生应当培养和适应学习的自主性,回归学习的本质,即为需要而学习。大学学习机制据此设计,强调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是课程选择的自主性。现在大学一般都实行学分制。学生通过选课,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自主选择学科、专业和课程以及学习进程。二是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大学学习要在老师指导下自己去支配和决策。老师领进门,学习在个人。大学生要充分发挥个人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探索和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学习的实效。

4.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课堂虽然仍是主要的学习途径,但已不像中学时那样几乎是唯一的途径。听课、阅读、复习、实践、发明创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都是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已广泛地从课堂之内延伸到课堂之外。

5.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大学生学习更具有研究和探索的性质。一门课程可以有多本教材、多种参考书;某一理论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观点,甚至不同的结论,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思考、把握、选择,确立自己的见解。大学学习不仅仅在于掌握知识,更在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发现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下各个高校普遍注重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课程安排、课程衔接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研究性、探索性学习,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知识、创新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习管理的开放性。高校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行为特长,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教学管理形式偏重“目标管理”,管理规定大多是目标要求、规则要求和“底线”要求,目标需全力追求,规则必须遵守,“底线”不可逾越。实行学分制是学习管理开放性的标志,它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指引和毕业要求,但如何达到毕业要求主要在于学生,达到毕业要求的才准予毕业。

二、大学学习的方法

刚进大学的新生,对大学学习生活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适应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探索学习的方法。大学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一些普遍的方法可供借鉴和参考。

1.目标与规划并行。人生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行动,有行动就需要规划。大学生应该开放思维,站在高的起点上,设定具有挑战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有准确的努力方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有了目标,再制订与之相适应的规划,可称为“大学学业规划”。 大学学业规划应将毕业目标细化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措施。以此指导,制订每周、每天的时间利用计划,将自己在课内的学习以及课外的实践、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2.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习是进步的基础,思考是进步的阶梯。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将老师讲授的知识进行整理、分类、归纳、提炼,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掌握知识的本质与内涵。思考是我们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能力培养的要求,我们要乐思、善思、勤思。一是敢于发问。真正有成就的人是善于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要逐步变“不问”为“敢问”,变“敢问”为“善问”,同时在问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是敢于否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不能否定一切,但也不能相信一切,凡事必须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不迷信权威,不随波逐流,这样才能求得知识的真谛。三是敢于创新。探索未知和发明创造是人类独具的禀赋,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有了大胆体验、探索创新的激情和冲动,就会眼界高远、思维开阔,就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

3.课内与课外融通。大学里,课堂教学仍是学习的中心环节,但各类课程课堂讲授时间相对减少。老师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挈领式的,做启发性的指导和答疑解惑。在课外的大量时间里,学生课前要做到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发现课程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的内在联系,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听课的主动权;课后应通过查阅资料、补充笔记、完成作业和课余思考等消化课堂知识。将课内和课外构成一个整体的学习体系,主动、积极和自觉地开展学习,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融通。

4.理论与实践统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来是治学的两条基本途径。读万卷书就是学习理论,行万里路就是勤于实践。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知为了行,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学有所成。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之中,以发展实践应用能力。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深刻体会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将二者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三、大学学习的路径

1.掌控学习时间。大学生学习在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把握上,都更加强调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承担的主体角色,强调学习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对学习时间的把控也是如此。时间是有限的,不可逆的。大学生应当有效把控时间,切莫虚度光阴。第一,制订时间计划。这是有效控制时间的根本措施。时间计划可分为长期和短期两种,长期计划就是学习规划、学业规划或大学生涯规划等,短期计划包括周计划和日计划。在计划制订之后,确保严格执行。第二,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充分利用最佳的学习时间段,控制学习时间长度,进行交叉学习,注意劳逸结合,等等。第三,克服拖延习惯。拖延是时间利用管理的大敌,有效克服拖延习惯的方法就是再一次对照设定的时间管理目标,列出未完成的任务,认识拖延的后果,给自己施加压力,压缩其他时间或利用机动时间予以补足。

2.培养自学能力。大学学习自主性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必须具有自学能力。现代社会,知识总量越来越大,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一时学习,够用终身”的观念早已过时。有人说,教育的任务不是“教会一切人一切知识”,而是“让一切人学会学习”。同样,学习的任务不是“学会一切知识”,而是“学会学习知识”。大学期间,在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础上,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以便将来运用这些方法和工具获得新的知识。上大学与其说是学习了一门专业,倒不如说是学会了如何学习,让自己今后能够“无师自通”。因此,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是大学生学习的应有之义,一方面是高效率地掌握知识,善于将老师传授的知识融会贯通;另一方面是具备独立吸收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的修炼,一是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二是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学会主动交友。大学有学识渊博、能“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有思维活跃、才思敏捷的同学。主动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交流,能获得很多有益的启发和帮助。老师的学术水平高于现在的你是毋庸置疑的。他是你现在的学术导师,将来也可能仍然是你的导师或是专业上的合作者。主动认识老师,无论是对你现在的学习还是将来的工作都是有益的。结交志趣相投的同学,向学长们请教,向同学们学习,如了解哪些课程该重点学,哪些课程该选修,怎样获得奖学金,考试时如何整理复习资料等,这一切会让你受益匪浅。

4.注重实践创新。实践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用人单位更偏爱有实际能力的人。实践经历、实践作品、实践证书的具备更能证明学生的能力。大学里老师除了传授现有知识外,更多的是通过介绍前沿知识、最新研究动态,包括各种学术争论和有待深入探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学生在继承前人积累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应当有所探索,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大学里实践创新训练的途径很多,如课内的实验、问题讨论、综合练习、综合应用、课程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课外的学科竞赛、申报为鼓励学生实践创新设立的科创基金项目、省和国家设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等,学生通过这些途径,使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的相互结合和相互融通。

[1]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45-48.

[2]冯志.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3]沈彬.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及指导[J].文教资料,2010,(02):226-228.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81.

猜你喜欢
自主性大学目标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大学求学的遗憾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