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6-02-15 17:46段泽运
中学语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外初中语文课文

段泽运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段泽运

初中语文一方面承担了语文知识与语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求其对优秀民族文化进行继承和发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势在必行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要从课堂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当地民俗民情,以兴趣为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本传统文化的熏陶,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初中语文作为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愈发突出之时,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在初中语文,使新世纪出生的一代更好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了语文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务。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吸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从实际教学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传统文化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初中语文(7年级至9年级)古诗文的比例也进一步增加。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论述如下:

一、结合当地风俗民情,以传统节日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关系,以课外阵地来配合课内教学,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因此,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风俗民情与利用传统节日,是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的途径。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如广州、佛山、东莞等地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在初中语文涉及到相关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这个说法把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如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以课外辅助课堂教学,又以教学内容来反馈到课外去,从而使传统文化渗透有一个完整的循环。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之《社戏》为例,在上课前的预习中让学生结合当地风俗,去了解当地戏剧情况。在上课的时候,课堂教学设置从当地戏剧出发,把清明的来由、庙戏的出现、祭祖文化与崇祖文化等结合起来,渗透到整篇文章的分析与教学中,从而在无形中渗透了传统文化教育。在课程结束之后,又布置学生去调查当地社戏、庙戏的开展情况及缘由,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学设计过程充分考虑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战场,又兼顾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课外调查,既达到了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生活进入教学过程,又把教学内容运用于课外调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是通过学生的调查来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善于运用传统节日为突破口,从学生实际接触到的风俗民情出发,不仅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能更好处理好课内课外两个课堂的关系,确立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二、立足于初中语文教材,从课文中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古文、古诗、古代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学习探究,使学生在探究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达到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

由于新课标的要求,初中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厚重的传统文化教育史,从神话传说到先贤伟人,从古代诗文到传奇小说,无一不承载着厚实的传统文化,这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最佳舞台。然而,初中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影响,强化其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重知识传授而轻文化传播,从而使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日渐式微。立足于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课文中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正道,也是首选之路。新课改理念强调语文学习要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求语文教师要积极大胆鼓励学生要去探究课文内容,感受强烈的人文关怀,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无论是《中国石拱桥》《桥之美》,还是《苏州园林》《中国博物馆》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建筑艺术、园林艺术、设计艺术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工艺出发,表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艺术历史,无论哪一篇,其本身的人文性与传统文化渗透,都远远大于其工具性,不仅旨在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更重要的是在感受人文性的同时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拓创新,使中华民族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语文老师把这一单元当作是说明文的典范,传授学生如何分析说明文,如何写好说明文,不要说人文性与传统文化的渗透,甚至于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都无法体现。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要转变教师观念,深挖课文内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感受传统文化的厚实,才能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有意识去接触、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在阅读过程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渗透

阅读是每一个人获取精神食粮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接受传统文化渗透的良好方式。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阅读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要求要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引导过程中可以由古代白话小说如四大名著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诗经》《史记》《古诗十九首》《资治通鉴》等,由浅入深熟悉古代诗文,使学生在阅读过程潜移默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阅读也不是无的放矢,可以有针对性结合课文教学来进行,使之更好地配合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让学生在阅读《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来学习,其学习可以举一反三,使之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而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渗透传统文化。而第六单元《出师表》,则可以从礼仪、结构、语言表达等引导学生阅读如《礼记》《论语》《讨武曌檄》等经典文学作品,使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辅助。当然,语文教师也可以从新课标要求出发,在每个学期指定一批经典书目让学生阅读,使之配合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开展,更好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自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因此,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要使学生养成长期自觉阅读的习惯,并在阅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并能结合自身实际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从而开阔阅读视野,丰富知识结构,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身修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教学诸要素中深入挖掘,以语文教材和课文为载体,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传统节日和当地的风俗民情,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探究方式,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渗透,运用传统文化精髓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开阔视野,提高兴趣。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把掌握优秀民族文化和掌握语文知识放在同等位置,才能真正使语文课堂弥漫传统文化的芳香。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上寮学校。

猜你喜欢
课外初中语文课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小满课外班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