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超
情之所钟,心之所系
杨朔超
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性见解,借助课堂内外、阅读与写作、情感和理性诸多方面,激发学生研读文本,体味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不同时代生命个体的生存价值。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美,提升审美精神。
语文是一种感动,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后激起的浪花;语文是一种震撼,是生命与生命对话后绽放的花朵。语文课堂就是文本、受教者、施教者三方对生命的理解、情感交流的平台。把握语文学科的规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的主流方向。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正发生变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授《鸿门宴》一课,课前请同学们了解相关内容:(1)司马迁生平及后人对他的评价。(2)《史记》的内容、体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写下你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认识,并即兴交流。有同学这样写到:“‘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司马迁用如椽的史笔记录下我们中华民族三千年间的风起云涌,沧桑巨变。伟哉!一个大写的人;奇哉!一部不朽的史册。”也有同学说:“一个卑微的史官,一个残废的男人,然而,他却有着宏大的理想,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非凡的勇气,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审视历史,鞭挞残暴与黑暗,歌颂正义与美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他就是司马迁。”课堂就在对英雄的崇敬中拉开帷幕,字里行间透露出学生对文本最本真的解读。
有人说:“母语是父母给的,母语是家给的。家给的语言,是一种有形无形、有声无息的存在,是历史流注的民族精神,是万方辐辏的智慧融合,她宽厚地孕育涵养着每一个子民,全息地体现着民族流动不息、丰富多采的生活。”因此,语文教学就必须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见解。教语文,就必须站立在文化的平台上,而非简单的语言文字的叠加。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往往会滑向技能操作的一端,降格为技巧训练。只有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产生心灵的共鸣,才会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获得生命个体的全新体验。
布鲁纳说:“我们教一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
采用讨论和交流的方法,深入感受分析、概括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内涵,设置论辩“妇人之仁”和“君人之度”的讨论活动,同时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广阔的天地,组织学生交流、评析围绕“项羽”“刘邦”专题搜集的材料,丰富课堂教学文化底蕴。教学中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多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体悟语文的美感,获得审美愉悦,使课堂在情感和思想的河流中流淌,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审美教育的真谛体现在品读与思考之中:主要是对语言文字材料的感悟、理解、思辨、评价、鉴赏等。马斯洛认为“审美是一种高级需要,美在自我实现者身上得到最充分体现。”在语文的大千世界中,充分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同时也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从而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语文教学过程中,走进作品,通过阅读、感受、质疑、激发的过程,实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只是完成教学的一小步。傅书华说:“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引领学生进入语文领域,让学生热爱语文,而不是对语文学习的实际完成。”走出作品,通过自我观照,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正是缘于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教学设计,开发了语文教学资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使《鸿门宴》一课的教学成为深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们在课前资料搜集、课中文本分析、素材阅读、写作生成等实践环节中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并从整体上丰富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承载多元化的角色:首先是一个设计者,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其次是一个评价者,恰当的评价是激发学生潜能的动力;再次是一个梳理者,在纷杂的知识海洋中,教师的作用是梳理出一条通向成功的航线;教师更应该是一个升华者,在迷茫时指引方向,在消沉时给予力量,在偏激时给以匡正。因此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备课,不是对教学参考书的简单取舍,而是用心灵去解读文本,用情感去传递思想。
语文课堂一方面是学生知识成长、思维成长、精神成长、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每个学生孕育新思想、新观念的摇篮。课堂更应立足于学生的心理层面,关照学生的课堂生命体验。诚然,课堂教学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照亮学生求知的阳光,而不是让学生带着口袋来,装着答案走。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中生成。另一方面语文课堂又是教师浓缩的人生,交织着他对生命的思索,渗透着他对人生的感悟,张扬着他的人品和个性的风采。情之所钟,心之所系,语文教学就是要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自我观照中真正实现情感态度和世界观的统一;在共识、共享、共进中实现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金华市宾虹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