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林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讨
◆陈文林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金利镇初级中学)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能力,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凝聚力和民族使命感的效果。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很难满足这一教学目标,以此为背景,不少学校在进行音乐课程的编排设计中,加入了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考虑,希望以此来改善初中音乐欣赏的教学情况。以此为研究课题,对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可行性与相应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
信息技术 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的使用,成为了现代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环,它可以通过图片画面的演示,来营造一个恰当的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而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效用发挥到最大,成为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编排者的着眼角度。笔者首先介绍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再来对具体策略展开讨论。
(一)背景补充的特点
学生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因为无法对音乐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则很难深入理解音乐表述的思想感情,与音乐作者产生共鸣。而通过信息技术使用,则可以很大程度改善这种问题。例如在欣赏贝多芬的鸣奏曲《悲怆》时,可以通过PPT或者文字描述的方式简述《悲怆》所表达的主要情感,结合贝多芬的生平经历,与演奏时的个人情况,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进行思考与联想,达到更深层次理解音乐的效果。不再让欣赏与学习分开,避免出现学生听过即忘,毫无感知的情况。
(二)引起学生兴趣的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还处于一个开发成长阶段,对音乐审美没有明显的认识和判断。音乐欣赏课程对很大一部分学生而言可能就是一个“随便听一听、玩一玩、混一混”的过程,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质量。而针对这一点,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很好地进行改观,丰富多彩的信息冲击会让学生自发的受到影响,从无所谓的心态转变成好奇心理,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激发出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多做准备,为接下来需要进行音乐欣赏的内容准备一个完整的信息技术课件,例如在赏析管弦乐曲《火车》时,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出一个完整的信息知识库和音乐情景的模拟,让学生在赏析音乐时充分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感受其内涵韵味,并且了解该曲在其他地方的应用方向等,以此加强学生的代入感。欣赏完后可以多让学生发言描述自己的感想和观点,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同时对他们的音乐审美进行了培养。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互分享的过程来增进师生关系,也让学生对音乐有了一个较深层次的认知。
(二)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教师可以在课前或上课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课程任务,例如把本次或下次将要欣赏的音乐通过视频、音频的剪辑技术自己进行处理,在其中融入学生喜欢的元素,添加适当的文字、图像把它做成自己的东西,并开展一个评比活动。这样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过程中让其增加了对音乐的认识与理解,有助于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当然,这类活动应适当开展,太过频繁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负担感和厌恶心理,从应付交差的心态完成而不是凭借自身兴趣参与创作。
(三)进行课外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交互式的网络连接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和老师在课外的随时交流。当学生在日常的网络使用中,出现了对音乐方面的困惑和想法时,能够通过QQ、微信等方式与老师直接进行交流,而老师及时并详细的答复能够有效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当自主学习的现象和风气逐步在学生群体中弥漫开来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个帮助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的群体,例如构建教学平台等,为学生能够及时交流、多方互动、丰富资源、自主探究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交流空间。
信息技术的加入,能够有效改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情况。它以一种直观而具象化的方式很好的辅助了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盲点和教师传统授课中不能涵盖的方面进行了一个调整和修缮。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观学习能力,并在创新和实践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达到陶冶情操,培养高雅音乐审美观的音乐教学目的。
[1]邵晓芬.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3,(42):175.
[2]王世峰.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24):157.
[3]史洪敏.论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2010,(10):15.
[4]吴秀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提升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运用策略[J].北方音乐,2015,(0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