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平
披文入情,由情入文——文言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黄平
学生自初中接触文言文以来,几乎很少有人喜欢并主动阅读文言文,更有甚者如遇猛虎唯恐避之不及。文言文意味着没完没了的背诵、默写、翻译,总之一句话,学习文言文就意味着枯燥无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为什么学生对历史先贤的智慧结晶抱有如此深厚的偏见呢?归根结底在于缺乏生活基础,和一定的社会环境。时间的隔膜和考试的压力,使得学生对古文完全失去兴趣,硬着头皮强行背诵,积累枯燥的实词虚词,与新课标下语文学习的理想背道而驰。
作为一位刚刚踏足教师行列的新手,我仅从略少的教学实践中浅谈一些自己的文言文教学心得,以期师生共同探讨,力求达到知识与兴趣的完美统一。
传统文言文教学中都采用先“词句串讲”,后“内容分析”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词句串讲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但事实上,这种看似切实、有效的“串讲加分析”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却被异化成了令学生头痛的紧箍咒。老师激情四射,学生昏昏欲睡,教学陷入一种令人尴尬的境地。
为使学生参与文言教学,我化用时空穿越方式带着他们一起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一文中,以兴趣入手,我这样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追随屈原的脚步聆听了汨罗江畔痛苦的呻吟,今天我们继续沿着历史的脚步往前跨越,来到500年后的汉朝,看看它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接着由两位穿着汉服的同学上场(一位扮演焦仲卿,一位扮演刘兰芝),表演深情依别之景,台词均由原文转译而来,并融入现代版本,这使得大家兴趣盎然,观赏之后再回到原文,由各小组点评,加工,并继续完成下文的翻译工作。最后设身处地,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至于要求理解的字词句,则由群众演员完成,每人都要找出你感兴趣的内容,有奖征答。
文言文中骈句居多,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强烈的节奏感和富于乐感的音韵构筑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环境。许多文章读起来,都给人一种琅琅上口,如同行云流水的感觉。
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加强诵读是文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时,我先让学生通过早读课的预习诵读,从整体上了解文章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平仄错落有致的特点和强烈的节奏感以及富于乐感的音韵。在课堂上,我又通过自己范读和学生个别朗读、集体朗读的方式,让学生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旨。
除此之外,需有情感体验才能真正融入文章内涵,而我们鄱阳就能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学校后门就有孤鹜,虽没有浩瀚的江水,但有柔情的小河依偎。这最能激发学生亲身体验文中美景,由此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练习写景散文。最后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朗诵出来,实实在在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学生自能读书”。我们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具备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进而拥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市鄱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