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娣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十中学)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感触
◆刘海娣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十中学)
为了更好地唤醒学生们内心的色彩世界,使其学会利用美术知识来点缀生活。在美术教学中,以“源于教材,情境导入”为基础,使学生“彰显自我,寓教于乐”,借助“由此及彼,融会贯通”的教学方式与“团队演绎,收获快乐”的教学途径,不仅仅是超期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学生们愉快的笑脸的同时,也完善了他们自身的知识框架!
美术教学 情境导入 寓教于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虽说初中学生们的内心是感性而丰富多彩的,但都各有一汪待激起涟漪的清泉,唤醒他们内心,使其融入课堂氛围彰显其自我,方能万紫千红总是春;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目光,我常以“源于教材,情境导入;彰显自我,寓教于乐;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团队演绎,收获快乐”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中学美术教学的最新动态趋势,把教学新理念积极贯彻和应用于教学之中,力求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与多样性。
情境教学要源于教材并取材于现实,定准教学目标,设定学生们学习的情境点与切入点,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力求广泛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引起其共鸣,更好地认知所将学习的知识点,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我在讲授《大自然的色彩》时,借助几段视频短片的播放,对照不同的季节与地域,将自然界的绚丽色彩展现于学生面前,在感官上给其予震撼,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辅助于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唤醒并让他们自主描绘出他们心中最美的自然界色彩,通过教师的归纳与总结,使他们感受身边的美丽的无处不在,色彩的无时不有,净化他们的心灵的同时,学会懂得珍惜自然界所赋予的一切。
采取以寓教于乐为目的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并用,借助游戏与表演等教学手段,既能吸引学生自觉参与,又能展现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唤醒其各自独到的灵感;拓展其空间思维,培养其动手能力;使其学会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其教学效果同样喜人。例如,我在讲解《大家动手做条龙》该课时,采取分组教学的方式,事先让每个小组自己收集关于龙的相关造型与材料,自己动手设计并完成,以舞龙和时装秀的方式,展示其各自小组的作品,班级每个学生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委,全员动员使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空前的高涨,学生们充分发挥其想象的空间,所呈现的作品也是精品辈出,超期地完成教学预定目标。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更注重美术教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贯通,借助文、史、音、德等学科的知识与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中穿插应用,彼此联系融会贯通,往往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1.文学中的诗歌与美术的渊源最深。语言描述对学生了解绘画的背景、内涵及绘画技能的学习与运用,有很大的帮助;如我讲解国画时,一直以来沿袭着诗画相配的原则,以诗歌和画面两种形式完整地表达画者的心声。这种教学方式使其仿佛身临其境,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带着作品意境去联想,再遐想,由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意识,扩宽其创作空间。
2.历史学科与美术欣赏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在分析美术作品的时候,要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如在分析《捣练图》和《簪花仕女图》作品时,就学生把历史课中所学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和当时的人们审美观以胖为美的人物形象相结合,这样让学生在历史背景的感染下进行分析和理解,自然而然地读懂了画面的内涵。
3.在美术教学中穿插适宜的音乐,可以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学生们在音乐中放飞心灵的同时,往往会诞生出很多好的创意与构思,这也正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所乐于看到的。
4.美术教育与德育更是彼此相互渗透的,教学中要注重用优秀的作品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如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该课应注重引导着学生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用作品中的正能量去鼓舞学生。
美术课教学中,我也常采用的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各自的看法,从而活跃其思维,跨越心理障碍,往往单一的问题,却能派生出诸多答案,学生也常常从中感受自我成功的喜悦,收获快乐。如我在《笔墨情趣》课程的讲解中,利用我事先布置几个国画图案,各小组自行设计组合,自行搭配景致,通过各自团队的讨论,以达到其小组作品的画面的最佳效果与布局,学生们在其众说纷纭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学会团队合作,最终我对各小组所呈现的作品予以点评,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也懂得了团队合作的真正内涵,学会以快乐的心态来面对团队,懂得谦让与取舍。
在美术教学中,我推崇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并用,使学生们了解什么是美,自觉地接受美术的熏陶,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可与其它学科学习有机相结合,相互融会贯通,彼此间灵活运用,完善其自身的知识框架,最终达到“唤醒学生自我,使其知行合一”的境界。
[1]燕国材.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和谐变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
[2]齐梅,马林.教育学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6.
[3][美]库恩 著.郑刚 译.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1.
[4]翁振宇.美术教育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9.
[5]张幼云.融合、互动、创新——中外美术教育比较.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