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2016-02-15 13:41孟宪锋
中国校外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思政精神传统

◆孟宪锋

(河南中医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

◆孟宪锋

(河南中医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标志,更是其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撑。它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利用它为新时期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服务,俨然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鉴于此,文章阐述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并在借鉴前人的经验基础上融入新的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路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人们文化素质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大学生作为我国一个高素质的群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主力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一些新兴文化的影响,例如外来文化、大众文化、青年流行文化以及网络文化等,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应不断的更新我们的教学观念,积极的引导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充分的挖掘和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和人才支持。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所谓的民族精神是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是维系其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培养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是当代高等教育的新责任与新使命。在思政教育中,如果我们避传统文化而不谈,那么就等于剥离了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精神包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也就是说,将会导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失落、降低他们的民族凝聚力。从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因此,教育和培养大学生继承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提升优秀传统文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道德精神

2011年4月24日,在庆祝清华大学成立10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发言曾强调过,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就必须不断的加大推进文化传承的创新力度,这也就是站在时代的最高角度上赋予大学教育的新使命与责任。从文化角度而言,大学不单单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或者是文化创新的基地,更应是培养学生文化精神和知识经济的思想库。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精神,其非常注重人的道德修养。现如今,全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各有千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也日渐趋同,这些理念都体现出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结合。一所高校思政教育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是否给予大学生正确的人文教育。而大学作为培养学生高素质和道德的重要阵地,应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发展趋势,朝着满足社会与培养教育对象的需求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应以其独特的精神品质引领社会的道德方向,作为社会伦理道德的捍卫者和提升者,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的去改变社会,重塑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对人的道德熏陶与培养。以道家、佛家、儒家思想为例,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道德精神财富,直至今日,中华儿女的思维里面都流传着这种道德。中国传统文化向来都是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传承与发展成为优秀的传统道德,它所蕴含的精神与思想可以穿越任何的境界,为后来者借鉴与流传。特别是在传统文化中所体现出的那种勤俭、诚信、博爱、慎独、进取精神已经民族气节等传统美德根植于人们心中。例如,诸葛亮的《戒子篇》中至理名言:“静以修身,俭于养德。”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美德。而《论语·学而》中的“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句话讲的是,人与人之间一种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对如今的社会发展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充分的发扬和继承这些宝贵的财富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

在教育中能够塑造灵魂,培养学生拥有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领域,称为高等教育。它肩负着创新知识、发现智慧以及真理的重要使命,加上其所具有的独立思考、自由思维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也早已开“学术自由”的先河。例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的诸子学说和“百家争鸣”,其重要的意义就是提倡学术自由。又如,宋代的“书院”教育,所提倡的就是自由讲学、独立思考、学生可以自由的听讲、注重交流,在不同学派之间可以各抒己见,互相论辩,同时还体现了自主研究精神、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现代思政教育工作者所需借鉴的地方。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借鉴和学习传统文化中在教育方面的这些有效的方法,融入于高校思政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的精神。

4.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处理人、自然、社会这三种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个人内心的自我完善。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始终秉持以培养人格的精神,对于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首先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思想,其次在此基础上借鉴并发挥先人在人格教育中的优势,并结合现代教育内容与方法,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儒家思想中所体现出来的内涵,例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关注个体的修养、追求理想人格,这对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具有现实的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体现出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这些在传统文化思想,都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的处理“人、自然、社会”这三种之间的关系,为培养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从目前中国教育发展形势来看,大部分的高校教育没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方法中,因此,对于高校思政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培养学生教学计划和教学培养目标中,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以实现提升大学生传统优秀道德和文化修养;要坚持调研题目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授课教师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调研报告的指导,以避免出现调研报告网上“复制”“粘贴”“人人作业一个样”的现象,要达到通过调研报告的撰写提升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的目的。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要大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可以通过一些热点的社会话题开展启发性和探讨性的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师应多鼓励、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志愿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正真的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2.开拓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开辟网络教育阵地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数字网络、手机传媒等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日益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越来越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最快捷、最便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思想观念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应不断的开拓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开辟网络教育,充分的发挥网络作用,通过搭建以网络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平台,为广大的学生更够更好的接受思政教育创造条件。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都创建了自己的网站,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创新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将一些理论变成音频或者视频等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领会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校园网路的构建,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思想方面进行有效的指导。除校园网络建设外,应及时的净化网络环境,因为网络作为一个集散地,其信息鱼龙混杂、信息量大、内容过于繁杂,加之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思想教育者应熟练的掌握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对网络信息进行客观的分析,同时加入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大专题论坛、网络平台、校内网以及QQ群等,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充分的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为广大的学生开辟更多的思政教育途径。

3.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建设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中明确指出:“所有从事大学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和指导者。”因此,优化大学思政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作为思政教师,更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能力,以“传道、授业、解惑为首要任务。但是,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在大学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中,大部分的教师缺少相对应的职业道德素养,加上没有将太多精力投入其中,缺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他们自以为思政课程极为容易,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敷衍了事,这样一来,导致大学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极为低下,也发挥不出该门课程所应有的作用。

端正教师教学的态度。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的统一体,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其在认知方面的各种能力,决定着能否有效的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而教师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着能否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应将思政教育当作一门极为重要学科来对待,在教学当中自觉的改进教学方法,要严于律己,尽职尽责,方能提高教育的效率,同时要以身作则,方能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的积极性。

丰富教师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学精深的教师往往会受到更多学生的拥戴,因此,不断的丰富教师知识面,全面的领会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不断给与自己补充能量,多掌握不同门类的知识,让丰富的传统知识不断的武装教师队伍,以发挥他们个人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赢取更多学生的喜欢,让传统文化课真正的“活”起来,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热情。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现如今,一些新兴媒体的出现,不断的丰富与改变着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因此,身为思政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教学方式,掌握并熟练操作媒体设备,用更加符合时代、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以不断的丰富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学中的方法和手段。

4.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情操陶冶、思维启迪以及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开展一些学术讲座、调研报告会,特别是一些“国学经典”等专题报告会,能让学生详细的解读国学经典在现实当中的意义,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而对于一些传统节日、纪念日、重要的历史事件等,学校应鼓励各大院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邀请一些知名的专家、英雄模范以及优秀人物进行报告,利用一些典型榜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引领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除此之外,还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知行统一,践行传统文化的正真内涵,使自己成为道德高尚的人,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的宗旨。

总而言之,大学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程,需要国家、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各方面通力协作,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不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路径,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道德精神、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等方面的有效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朱荣英.试析习近平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论述及其现实意义[J].开封大学学报,2014,03:1-7.

[2]张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3,(14):14-16.

[3]李奕.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研究[J].现代妇女,2014,(11):284-285.

[4]杨康贤,沈世强,郭亚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261.

猜你喜欢
思政精神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老传统当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