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石国权
浅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重庆 石国权
新材料作文,就是指这些年来,吸收了话题作文限制较少的优点,给考生以较多的写作自由的新型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与以前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有了许多不同,它允许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既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又能让学生“有独立的写作思维”,并“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材料作文的材料有一则的,也有两则及以上(称多则材料)的。不管是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都需要认真审题,多数材料都需要我们做一些辩证的分析,才能够找准它的最佳立意。
很多材料表面看可能互不相关,但认真分析,它们其实性质有共通之处,也就是有“共性”,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共性”,并用这个“共性”作为作文立意的角度,这样才会符合要求。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材料二:《晏子春秋》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语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材料三: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道作文题目是由三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第一则是熟语,说的是接近什么,自己就容易变成什么;第二则是《晏子春秋》上“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几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植物,在不同的地方生长,因水土不同,结果会发生变异;第三则是成语故事“一傅众咻”,形容由于环境的干扰,做事难于取得成绩,也说明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很大。三则材料虽然长短不一,内容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共性”,那就是客观环境条件影响着事物的发展。作文时就应抓住这一“共性”来立意。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如教育要注重方法,或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都是偏离材料含义的。
有些多则材料,各个材料之间的内涵是相反或相对的,那么,在审题时就应当注意从它们的“对立”中寻求“统一”,即找到它们的“统一性”来作为立意的核心,这样才能准确审准题意。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有一天晚上,他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背不下来只好读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躲在屋檐下的小偷都背得下来了,他还在读。
材料二: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方仲永特别聪明,五岁就能作诗,称得上是神童。但他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结果十二三岁就“泯然众人矣”。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两则材料内容性质刚好一“正”一“反”,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不难看出:第一则材料中的曾国藩自小并不聪明,但后天勤奋努力,终于成为“晚清四大名臣”。第二则材料中的方仲永自小非常聪明,天赋很好,但由于他的父亲只看到眼前利益,不让他好好学习,所以几年后就“泯然众人矣”。立意时,如果只从“对立”的方面去选择角度,就容易失之偏颇。应该从它们的“对立”中寻找出“统一性”。那么这两则材料的“统一性”是什么呢?其实仔细分析两则材料,我们会明白,它主要想说明的是:只有后天努力学习,才有可能成才。这就是立意的关键。
偶然性和必然性也是对立的统一。用辩证法的思想看,偶然性的里面存在着必然性。有写材料中的内容,实践好像是偶然发生的,但若从逻辑上去深入分析,则往往存在“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因此,对这样的材料,应当从偶然的现象中去探求“必然性”,从它们的关系中去挖掘其内涵,寻求立意的角度。
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在理论化学里应该指出自然界到底有多少元素?元素之间有什么异同和存在什么内部联系?新的元素应该怎样去发现?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他不分昼夜地研究着。但他的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可他不屈服,不灰心,坚持干下去。有一天,由于过度疲劳,门捷列夫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睡梦中,他突然清晰地看见元素排列成周期表浮现在他的眼前,他又惊又喜,随即清醒过来,顺手记下梦中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发现成了一项划时代的成就,而因为在梦中得到灵感,所以人们称为“天才的发现,实现在梦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说的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事。表面看,元素周期表是门捷列夫在梦中发现的,是偶然的,但如果没有他十多年长期不懈的研究,可能发现吗?所以,准确的立意就应该是: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或者偶然中的必然。
上面谈到的仅仅是材料作文中的一个细小的方面。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是比较复杂的,要通过训练,掌握审题的一般规律,尽量准确地找到它的最佳立意。核心应该是不局限于对每则材料各自的理解,而是应该从几则材料的整体上去宏观把握,这样才能保证“审题准确”。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