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2016-02-15 08:09刘春玖
中小学电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专业化培训信息技术

☆ 刘春玖

(四平市教育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刘春玖

(四平市教育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课题。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支持载体。依托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培训,基于信息化资源的教学观摩、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核心的竞赛活动以及相应的教研活动,构成了“培训-观摩-竞赛-研究”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模式,在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中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引起了中小学的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深刻变革,给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笔者结合我市中小学实际,对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认识

1.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含义

教师专业化(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知识更新步伐的加快,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不仅带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学校教育教学领域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当前,国家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展“中小学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等。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也就是“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来实现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新突破、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新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突破、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机制新突破。这对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3.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还应加强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改变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专业化成长要与时俱进,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的教师培训也要随之改变。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培训要体现终身化、专业化、信息化、自主化的特征,即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应当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教师专业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将伴随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力求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地开展教师培训,注重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师培训要实现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按需施教,改进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使广大教师能够便捷地参加学习,在培训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

此外,如果不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就不能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地发挥教师资源优势,集思广益;培训手段单一,培训教师一言堂,缺少学员的参与,则不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训缺少延伸,培训结束意味着学习结束,与教师的工作实践脱钩的传统教师培训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4.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师培训的不足,实现教师与时俱进的专业化发展。

譬如:现代教育技术引发了新型的教育方法,即从传统的单纯由教师直接控制教学过程,转变为由师生双方共同控制乃至由学生自我控制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综合调动各种手段,使教学更生动、活泼直观,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极大突破时空限制,为大面积普及教育和实现终身教育开辟了广阔前景,提高教师的劳动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可代替教师大量劳动,使教师从批改作业、记录成绩、反复训练学生基本技能等大量事务性、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用于备课、科研和其它创造性劳动。

基于上述情况,结合我市中小学校的软硬件的建设情况,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了课堂教学和常规教学管理之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了此项课题,意在通过探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升其教育境界,加快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以推进教育发展和新课程改革,推动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

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明确它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对专业化发展的效果进行检验与分析。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标准,专家学者有许多论述。这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结合我市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索,为此,我们对全市教师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全市的骨干教师进行讨论,听取省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确定了我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内容标准。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落实能力

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要把课程改革中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教学目标彼此渗透、相互整合,落实到位。

2.教学方法运用能力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在多媒体环境下,选择适合本课教学和学生的教学法,这样更有利于开展教学。

3.教育信息化的理念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教育信息化,计算机再高级,iPad再薄,都不是教育信息化的标志,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不是教育信息化,只是信息产品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的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5.教学研究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研究问题的确定、研究文献的查阅、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的选用、研究数据的处理、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撰写等等。

6.创新实践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能力=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教师在知识水平发展的同时,敢于在教学上探索适合多媒体环境、与学生个性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地拓展思路,提出疑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实现上述任务目标,宜采取多元培训模式。传统的集中培训模式有着针对性强、时间短、见效快等特点,但也暴露出了固有的不足,如:专家讲得多学员练得少,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普遍性好针对性差等,学员学得快忘得也快。为此,我们在全市范围推行多元发展模式,既保留了集中培训的优点,又弥补了集中培训模式的不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

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力,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全员培训。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操作、农村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课件制作、专业软件使用(几何画板、理化生虚拟实验室软件、Office等)、网络教学资源搜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等方面集中大面积培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第二,有针对性的培训者培训。学校选派信息技术能力较强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专题培训,即“培训者”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培训者”回到学校后,开展校本培训,提高学校其他教学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一人学习,多人受益”。

第三,利用网络资源培训。充分利用国家、省组织的国培、省培,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除此之外,利用网络工具(QQ语音、YY视频和专业视频会议软件)与相关领域专家、技术精英进行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通过名师论坛、网络微博、网络空间与专家同行研讨专业知识,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2.观摩课引领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

观摩展示,实现样板带动。观摩课就是把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较好的课程展示给学科教师,供他们学习和借鉴,从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方法。为了推动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和水平,分三次集中推出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各学科96节精品课程,供全市教师观摩,然后对观摩课进行点评研讨。观摩课充分地展示了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优势,体现了上课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与学科知识的提升。

3.竞赛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手段的

竞赛能充分展示参与者的能力和水平,也能促进参与者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带动身边的人积极效仿,努力学习,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近几年来,我们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课件大赛、论文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优质课竞赛,不断锤炼广大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竞赛重在参与,争取人人有竞赛,人人有作品;县级竞赛重在提高,选拔优秀作品,不断提高;省级竞赛重在推优,把优秀作品推荐上来;国家级竞赛重在出精,评出优秀作品,供大家学习、应用。

4.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提升专业化成长的试金石

教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它促进教师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便于教师形成关于教学的系统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部分实验学校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总结出了较好的教学模式。双辽市第五中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在语文科的教学中探索出了“六分一合”教学模式。双辽市第一小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课堂教学强化“三个意识”即:目标意识、主体意识、训练意识。落实好“215”的教学模式即“两个特点”,“一个尝试”“五个环节”。四平市第十七中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形成了三种有效的教学模式:①课堂教学,师生互动;②媒体利用,深入浅出;③网站咨询,人机交互。双辽市第二小学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完善多媒体与学科的整合,提出了三个“关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学生的体验感受”,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辽河农垦管理区第二中学把课题研究落实于课堂,符合教科研的“三个服务”的方向:贴近教育,贴近课堂,贴近学生,提出“立足课堂搞研究,搞好研究为课堂”的口号,把每堂课当成研究课来上,做到“心中有课题,课课有研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构建“自主-创新-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伊通县教师进修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教研培训,开展了以教育科研为理论支撑,主题教研为核心内容,网络教研为有效载体的“三研统筹”的教研策略,构建教研工作的立交桥,探索研培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新途径。

在开展课题实验中,我们把实验学校按照小学、初中、高中进行分组,每组中又分出农村学校、城镇学校。通过培训、竞赛引导、观摩课示范、开展教研活动等环节,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目前已成为我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在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广大实验教师还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探索出了更好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

如何评价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系到能否准确检验课题研究成效的关键环节,也是指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标。

1.教师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让学生自主创新,并非否定教师的教,而是要求教师能更巧妙地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创新并非是放任自流地学,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及时查阅更多的资料,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形成了新的教学理念:①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②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③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知识大视野;④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组中合作探究,互相帮助、相互讲解;⑤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了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⑥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了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打破了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⑧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了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教师也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发式”,能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基本功训练和自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开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受到了挑战。一位教师说:“过去我们通常用考试成绩来划分好学生、差学生,但研究性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和才干,我觉得应该学会重新认识我的学生……”

2.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

教师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实现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实现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运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在备课过程中可以将大量的配备练习储存下来,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可以随意地加以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满足自己不同的学习需求,尤其是现在每个课题实验教师都是带笔记本电脑上课,设备便于携带,在课堂上的利用率也大大增强,可以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问题及时上网查阅,方便快捷。

3.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增加

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方面的就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有如下进步。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生开始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积极主动地从课本或网络上进行查找,并尝试和探索。

自主创新的习惯初步养成。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自主预习与复习的习惯、乐思善辩的习惯、质疑解疑的习惯。

五、小结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很多。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培训、竞赛、观摩课引领和开展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尽快形成专业素养的最便捷方法,特别适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本文是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专项课题“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编号:132430991)的研究成果。

[编辑:庄丰源;实习编辑:黄燕玲]

G434

A

1671-7503(2016)11-0030-04

猜你喜欢
专业化培训信息技术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