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海滨
(睢宁县古邳中学,江苏睢宁 22124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白海滨
(睢宁县古邳中学,江苏睢宁221241)
“任务驱动”是要让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任务安排的方式、时间及难易程度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关键,在课前、课堂上及课后要针对学习需掌握的知识特点,灵活地安排任务,同时注意安排任务的形式,通过网络任务、讨论任务、自学任务等丰富学生完成任务的途径,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更为精彩,也使学生能够通过体验任务的“完成”过程,体会到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技巧等,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
任务驱动;课前应用;课堂上应用;课后应用
当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主要从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促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发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把握好这三个环节,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在课前能够预习好,课堂上能够学习好,课后能够应用好。
课前的准备和预习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关键,但学生往往不理解,认为这类作业教师不好“检查”,容易“混”过去,因此,好多学生都难以完成这项看似简单的任务。应用“任务驱动”法实施课前引导,虽然这样具有一定的“强迫性”,但效果很好,并能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教学中,教师可提前向学生展示一些文本和表格信息,然后安排学生去完成任务。如: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文本设计,一方面看谁完成得好,设计得漂亮;另一方面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任务完成的心得,使大家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应用产生更广泛的兴趣。
一次任务中某学生选择《故都的秋》作为编辑文本,并在文字下方设计了落叶,将落叶进行了半透明化的处理,这样使整篇文章的感觉形象、美妙,其他同学对该名学生的这种设计也很感兴趣,在教学中他们开始讨论、研究,并且有目的性地向教师请教,在经历了这次任务完成及讨论后,学生课前预习明显积极多了。每个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都是有差异的,如果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拓展课堂教学一定会存在很多问题,如知识的拓展方向问题、知识的“过量”问题等。且当拓展的知识远远超出学生兴趣时,不但不会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还会使学生觉得厌烦。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教师扩充知识有了方向,避免了课堂知识拓展的冗繁,使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课前“任务驱动”使学生主动掌握了一些相关的教学知识,并能将自己对计算机应用的一些知识综合化,应用到教学预习当中,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更加清楚,教学的定位也会更加准确,那么,在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也更容易。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课堂应用形式非常多。以分组的“任务驱动”教学为例,在学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合理分组,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组员,以动态的分组形式应对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变化。如教学内容大家都很陌生,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并不难,在此情况下分组就可以较为随意,将平时关系好的学生分在一组,他们本来的共同话题就很多,在教学讨论中容易找到学习讨论的共同话题,提高了知识讨论的“共赢”效益,也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更为自信。任务的安排可结合每组成员平时的表现难易程度略有差异,这样任务完成质量高,学生学到的东西多且应用熟练。当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差异较大时,分组是最难的,如果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为准分组,能力较强的组完成任务的速度肯定快,可能远远超过能力较弱的组,这样就会给部分学生造成压力,使其对信息技术学习失去信心,也可能滋长了部分学生的骄傲情绪,影响课堂的正常秩序,因此,采用这种分组方法一定要对任务有科学、全面的设计,结合各组能力拉开任务的难易程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学参与中找到乐趣、自信;如果按良莠互掺的分组方式,那么,就需要保障每一组都有一个到两个“领头”人,以带动整个组活动的开展,任务安排上也要具体到个人,以促进学生在组内的互帮互助,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要坚持其灵活性、动态性,要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以确保教学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对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以作业的形式达到这一目的比较有效,但若能应用“任务驱动”法效果会更好。在笔者看来“留作业”就是“任务驱动”的一种形式,是将“任务驱动”应用于课堂教学后,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业的分配、评价等环节。例如:《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先安排若干个“话题”,围绕话题衍生一些作业,可以以人为单位,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完成和评讲。如以组为单位,组长与组员协商并选择一个话题,在这个话题下会有若干个小问题,这些小问题的解决由每组知识掌握较差的学生先进行选择,最后是知识掌握及应用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做大家都不愿意选的“任务”,这种“任务”完成形式灵活,学生易接受。任务完成后学生先对本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学习体验进行发言,教师再做总结性评讲,若在课后任务评讲中发现问题,可以适当延长章节知识的学习时间,力求学生学会,这样才不会使知识应用的问题堆积,造成学生对这一学科学习的恐惧、厌恶和学习效率差等不良后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比较常见,大多数教师会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熟,不需要再进行思考和优化,以至于教学实践中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全无,任务完成的效率很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课前、课堂还是课后都要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灵活性,要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其对知识的学习产生热情,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
[1]汪长海.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0),86-87.
[2]孙树森.基于任务驱动的分层分组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2),44-44.
[编辑:陈钺]
G434
A
1671-7503(2016)11-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