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视角下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2016-02-15 00:48魏媛李儒童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贵州环境保护资源

魏媛 李儒童

(1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绿色发展视角下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研究

魏媛1李儒童2

(1贵州财经大学管科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财经大学公管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需要经济发展支撑,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何保持生态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规模是实现绿色发展的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研究区实际,研究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相互影响作用关系,探讨如何实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环境的对策,为促进研究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耦合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绿色发展;贵州

1 引言

随着贵州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日趋短缺、环境质量逐渐下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渐凸显,这逐渐成为制约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八报告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是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期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习总书记2015年6月在贵州调研时再次强调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国内主要从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相互作用机理、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型方法等进行研究[1-4]。对于喀斯特贫困山区贵州来说,绿色发展之路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从矛盾冲突走向协调共进的必然选择。贵州由于石漠化严重等特殊原因,经济一直欠发达,且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众多,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该区发展经济不仅要考虑增长速度,而且还要和环境相互协调,最终实现绿色发展。因此,研究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相互影响关系,揭示二者相互作用规律,探讨如何实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好环境的对策,为促进研究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耦合耦合协调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贵州地处中国西南部(103°36′~109°35′E、24°37′~29°13′N),东毗湖南省,西连云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邻重庆市和四川省,是首个国家级大数据集聚发展示范区,以贵阳、遵义、贵安新区为中心建设大数据基地、是一个距沿海港口和长江较近的内陆省份、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2个省(区、市)之一。总面积为176167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m,境内山峦起伏,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景观独特,气候类型多样,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是世界上岩溶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优越。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贵州的美丽与神奇,是理想的避暑胜地。2015年,贵州省生产总值达到10502.56亿,人均GDP为29938.54元,全省年末常住人口3529.50万人,城镇化率42.01%,?年末森林覆盖率50.0%,环保资金投入95.74亿元,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7.46%。

3 贵州经济发展与的生态环境现状

3.1 贵州经济发展现状

贵州是中国西南喀斯特贫困山区省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快速推进,贵州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5-2015年贵州经济发展状况统计结果如图1:

图1 2005-2015年贵州与全国人均GDP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贵州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

图1统计结果表明,2005-2015年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GDP由2005年的5052.0元上升到2015年的29938.5元,增长幅度为492.61%,年均增长了44.78%,分析表明11年间贵州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图1中还可也看出,同期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在快速提高,2005年全国人均GDP是贵州的2.81倍,2015年是1.64倍,表明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在不断缩小,揭示近年来贵州经济发展快速,但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2 贵州生态环境现状

贵州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但由于二者没有统一协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继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质荒漠化形势严峻;耕地减少,坡耕地比重大贵州山区耕地资源有限,随着人口增长与经济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坡度大于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19.48%;草地退化,天然草地质量下降。过度放牧,使得草地植被退化;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由于岩溶发育及地形切割强烈,贵州以滑坡、崩塌、塌陷、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5]。工农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并对其带来了一定的污染,水量呈减少、短缺趋势;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生态破坏。矿山开采占用土地,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诱发滑坡,地烈,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农村环境污染,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大量排放,使受害农田及土地面积逐年增加,农业上农药,化肥,农膜等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

4 贵州经济发展与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增长对资源环境需求的无限性与资源环境供给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但生态环境的保护了离不开经济发展;经济持续发展需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因此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4.1 贵州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

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正效应,即经济发展使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更先进的技术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来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物质、技术、管理条件,增强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和承载力,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二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负效应,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发展总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治理环境总要占用一定的资源,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发展[6]。贵州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三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农业生产污染由部向整体蔓延。由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废弃物的排放超越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资源短缺、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近年来贵州喀斯特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往往是以环境资源大量消耗、废物大量排放和低效率利用为前提,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十分严重,人地矛盾突出。

4.2 贵州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中的生产产品的原材料来自于环境中自然资源。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部分资源转化为产品,另一部分变成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优良的生态环境能使经济发展的效益高、成本低,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一旦经济活动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载力,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陆续产生,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随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影响。贵州是西南喀斯特山区“两欠”省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不仅人均资源相对紧缺,而且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全省石漠化面积已占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并且每年仍以533km2的速率递增,已严重影响喀斯特贫困山区民众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经济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2005-2015年贵州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全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贵州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但由于二者没有统一协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相继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生态环境脆弱、问题突出、贫困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是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现状。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的辩证关系。贵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资金、先进的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了资源的过度开发、浪费性使用和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污染的环境使经济发展的效益低、成本高,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贵州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协调发展。因此,贵州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经济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全新道路。

5.2 展望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关系由制约性向促进性转化,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整体协调。对于脆弱喀斯特贫困山区贵州来说,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从矛盾冲突走向协调共进的必然之路。因此,贵州紧紧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步伐,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大生态环境投资力度,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

[1]原琳娜,李富佳,董锁成,等.西安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35(3):128-132.

[2]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25-30.

[3]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67(10):1299-1307.

[4]韩瑞玲,佟连军,朱绍华,等.基于ARMA模型的沈阳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科学,2014,34(1):32.39.

[5]魏媛,盛珊珊.贵州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1):153-157.

[6]蔡平.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J].齐鲁学刊, 2005,25(4):154-157.

魏媛(1976—),女,贵州毕节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生态经济研究。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6]1521-1号);国家商务部联合研究项(2016SWBZD12);2014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基地项目(2014JD102);贵州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黔教合KY字〔2012〕091号)。

猜你喜欢
贵州环境保护资源
环境保护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贵州,有多美
资源回收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