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王继林
“习惯”就好
文 _ 王继林
现在的高中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大多优越,“任性、自制力差、唯我独尊、自以为是”等成了学生的主要特征,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着他们健康成长。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是一个高中生所要具备的素质。近年来,山东省寿光一中积极推进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学校实施的养成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是一种使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走进寿光一中,可以看到新校建设完全体现了“生态校园、理性秩序、传承文脉、情感空间”的理念,融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于一体。六座教学楼分别以科技创造未来、人生的价值、国学简史、世界百大奇迹、世界名校、哲学的起源为主题;“求真”“崇善”“创美”“尚勇”的校训提醒着每一位学子奋发图强;清华、北大、南开、复旦的路名镌刻在每一位学子心中。
校园内随处可见各种观赏石,观赏石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因石的品格——寿、坚、安、实,内灵外美,文人雅士予石以象征意味:石历史悠远,成为长寿的象征;石坚硬不变,常让人比德于石;石性沉静,被借称于朋友之间的牢固友谊;石安固不移,寓平安之意……
学校弦月河上横跨五桥,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远望玲珑剔透,绵延三里皆为画,移步百尺不同天。中间一座桥命名为“三省”,以提醒我们的学子“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为人谋而忠,与友交而信,习经传而专”;其余四座,融入浓厚的自然色彩,分别命名为“凌风”“步云”“卧波”“映月”,既带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展现出一种人文风范。
雕塑文化很有特性,第一块雕塑选取了孔子、孟子、老子、荀子、墨子五位有代表性的人物,象征着历史悠久、鼎盛辉煌的华夏文明,也寄予了现代学校要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第二块雕塑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基本才能,寓意学校办学要发展学生各方面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块雕塑取材于《四库全书》经、史、子、集的内容,寓意中国文化内容丰富、学问深厚;第四块雕塑是日晷,上面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指向东、西、南、北方向,向同学们展现出中国最早对方位的认知。
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渗透着文化的气息,走进校园,每个学子时时处处都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受到美的教育与熏陶,并最终内化为学子的文明素养。
刚入学的新生对高中生活总是充满好奇与迷茫。入校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学生能否尽快适应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是否有活力,更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能否有实效。
入学教育具有预防性、指导性,内容可谓多姿多彩。干净的仪表、挺拔的军姿、整齐的队列,很难想像,这是刚入学的寿光一中新生。军训结束,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校规制度,听取学习方法指导报告会、国防教育报告会、法制教育报告会,进行逃生演练等,全方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结束后,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思考高中生涯该如何作为。“我来学校干什么”“要怎么做”“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的思索,有利于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减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并把这种热情带入高中生活,付诸于爱集体、爱学校、爱荣誉的行动中,做一个快乐知足的学子。
半个小时的记录短片把学子们从入学军训到备战高考的各种镜头剪辑在一起。此时,三年的时间似乎凝聚在了这一瞬间,相识、相聚、欢歌,曾经的欢乐与烦恼、奋斗与挫折也一一定格成了美好的回忆。《论语》里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作为学校养成教育的一部分,毕业生的离校感恩课程已然成为学校的传统和惯例。毕业典礼作为一门离校课程,使学生重温了自己高中三年的生活,感受到教师关怀、同学情谊,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生活、对学习的热情,促使他们以平和自信的心态踏上今后的人生之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抓习惯养成,只有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力量,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创新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土壤。学校出台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方案》,采取教职工自荐与级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推选德育导师:有意向的教职工填写《德育教师申报表》,领导小组根据情况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德育导师人选。各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受导学生。学校面向全体受导学生公布导师基本情况,同时向导师提供受导学生的材料,师生双向选择之后受导关系正式确立。全员育人导师制改变了过去只让班主任负责学校教育工作的现象,拓展了德育途径,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学校的教育工作中来,使得学校养成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做到学生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和谐发展。
时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有事找导师”在学生中被普遍接受,而导师对学生及时提供帮助,指导学生明辨是非,无疑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元旦汇演精彩纷呈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载体,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养成教育的实施,没有校本课程这个载体难以取得成功。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有其着力点,那就是围绕着“让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核心,立足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学校及社区教育资源为基本点,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开放、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正是基于这种思想的指导,学校在养成教育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不断地做,不断地总结,学校提炼出校本课程的开发机制、使用机制、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开发出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有助于养成教育形成的校本课程。已经开发的养成教育校本教材有《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学生完美人格ABC——道德修养篇》《中学生完美人格ABC——法纪教育篇》《构筑心桥,放飞心灵》《敞开心扉,拥抱心灵》《倾听心声,呵护心灵》等十几种。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只做样子,更重要的是要应用到学生的实践中。理论是灵魂,实践是血肉,两者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实施养成教育,搭建发展平台,优异的教育教学质量擦亮了寿光一中的品牌。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寿光历史底蕴深厚的学校,寿光一中一定会与时俱进,结出更加丰硕的育人成果。
【王继林,山东省寿光一中校长】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