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红枣黑斑病防治药剂筛选

2016-02-14 02:06刘艳祥郭庆元王登元白剑宇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阿克苏地区农技推广中心新疆阿克苏843000
河南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氰尿酸黑斑病毒力

刘艳祥,郭庆元*,王登元,白剑宇(.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 .阿克苏地区农技推广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新疆红枣黑斑病防治药剂筛选

刘艳祥1,郭庆元1*,王登元1,白剑宇2
(1.新疆农业大学 农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2.阿克苏地区农技推广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为了有效控制新疆红枣黑斑病的发生及危害,采用抑菌圈比较、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20种杀菌剂进行筛选。通过抑菌圈比较发现,80%乙蒜素、50%氯溴异氰尿酸、40%多·福、40%氟硅唑、50%乙嘧酚、72%霜脲锰锌、37%苯醚甲环唑和5%己唑醇8种杀菌剂抑菌力较强,抑菌半径在1.83~3.80 cm。对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氟硅唑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最大,EC50值(抑菌中质量浓度)为35.89 mg/L;其次为5%己唑醇,EC50值为58.24 mg/L;其余6种药剂EC50值为113.11~517.13 mg/L。选取抑菌效果好且稳定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80%乙蒜素最终防效最高(65.3%),5%己唑醇次之(61.7%),其余2种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40%氟硅唑)的防效为52.7%~56.3%。综上,80%乙蒜素和5%己唑醇防效最好,可作为当前防治新疆红枣黑斑病的主打药剂。

红枣; 黑斑病; 杀菌剂;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红枣(ZiziphusjujubaMill.)是原产于我国的传统名优树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1]。枣果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2]。新疆南疆地区因光热资源丰富,红枣种植面积迅速增加。2014年新疆红枣种植面积已达47.37万hm2,占全国总面积近1/3,盛果期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3]。然而,随着新疆枣树栽培面积的扩大及种植模式的转变,一些病害相继出现,危害面积也逐年扩大。目前,新疆枣果实主要病害有缩果病、软腐病、黑斑病、裂果病等,发生及危害程度尤以枣黑斑病为甚,病害的发生不仅导致红枣产量下降,而且严重影响红枣品质,大大降低了新疆红枣的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4]。

新疆红枣黑斑病情日趋严重,由2000年初病果率不足5%上升到目前的30%,严重的病果率达70%[5]。该病如不及时控制,新疆红枣这一地方特产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在枣黑斑病的相关报道中,病原至今未形成统一定论。季延平等[6]报道,枣果实黑斑病主要是由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sp.)侵染引起;王军等[7]报道,山东枣黑斑病的病原物为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吴玉柱等[8]、李夏鸣等[9]报道,枣黑斑病病原是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而李晓军等[10]则认为,枣黑斑病由黄单胞杆菌属(Xanthomonas)和假单胞杆菌属 (Pseudomonas)2种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由于在病原菌种类上的认识不同,国内开展防病试验的药剂选择侧重点也不同。吴玉柱等[8]对山东沾化的冬枣在枣树萌芽及坐果前期采用800倍50%扑海因和70%代森锰锌混配液喷施,可以达到85%的防效。蔡龙[11]对新疆枣黑斑病进行药剂筛选,在市面上常见的药剂中,43%戊唑醇5 000倍液和多抗霉素1 500倍液的防效较好。这些研究都是将细极链格孢视为枣黑斑病病原开展药剂防治。李晓军等[10]以黄单胞杆菌和假单胞杆菌2种细菌为研究对象,筛选出红霉素和链霉素以及50%轮纹宁400~500倍液作为防治药剂。对于枣黑斑病,在病原性质及病原种类上还有争议,新疆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按照柯赫氏法则,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为链格孢,这与王军等[7]的报道相一致。但以链格孢为病原,对枣黑斑病进行药剂筛选和病害防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采用抑菌圈试验、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筛选能够防治以链格孢为病原的新疆枣黑斑病的高效药剂,为新疆红枣生产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菌株

自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采样,经新疆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实验室分离、鉴定后保存的枣黑斑病菌株AHB1308-5-1、HTHB1406-5-1和WSGB1308-16-2用于供试药剂的抑菌圈试验和毒力测定。

1.2 培养基

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马铃薯 200 g、蔗糖 20 g、琼脂 20 g、水1 000 mL,pH值7.2。

1.3 供试药剂

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主要针对真菌病害的各类药剂20种作为供试药剂,具体剂型、推荐使用剂量、有效成分及生产厂家见表1。

表1 供试药剂名称、推荐使用剂量及生产厂家

1.4 抑菌圈试验

将供试菌株在PSA平板培养基上活化,然后接种于PSA斜面培养基上培养72 h,在试管中加入3 mL无菌水,轻摇,制成菌悬液备用。通过无菌操作将PSA培养基分装至培养皿中(直径9 cm,每培养皿10 mL)制成平板培养基。吸取100 μL上述病原菌悬液加入每个培养皿中,用灭菌玻璃涂布器把所加菌液涂匀。待干燥后,在培养皿中央重叠放置2片已灭菌圆形滤纸片(直径1 cm)。在滤纸片中央加50 μL药液(推荐使用剂量的200倍浓缩液),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加入无菌水的处理作为对照(CK),放入25 ℃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处理菌落长满培养皿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药剂处理抑菌圈直径,统计抑菌半径,运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1.5 药剂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毒力[12]。将抑菌圈试验中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作为供试药剂,参考农药推荐使用剂量及抑菌圈试验中的抑菌效果,对每种药剂设置从高到低7个有效成分用量。将各不同用量药剂与熔化并冷却至45 ℃的PSA培养基按1∶9比例配制成含药培养基,在超净工作台上分装至培养皿中(直径9 cm,每培养皿10 mL)。待培养基冷凝且表面干燥后,用直径相同的打孔器打菌饼(直径1 cm),分别放置于每个处理培养基中间位置,菌丝面向下。每种药剂每个剂量处理3个培养皿(3次重复),以不加农药处理作为对照(CK),25 ℃恒温培养72 h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重复菌落直径,统计抑菌半径以及对照菌落与每一处理菌落半径的差值,据此计算各药剂处理对各菌株的抑制率,根据抑制率保留5个适当剂量。以药剂质量浓度(mg/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抑制率的概率值为因变量,运用SPSS 20.0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求出各药剂的抑菌中质量浓度(EC50),比较抑菌效果。

1.6 田间药剂筛选

试验田位于新疆阿克苏阿瓦提县多浪乡小拜什艾日克村,面积4 hm2左右,海拔1 077 m,80°29.45′E、40°31.41′N,枣树品种为骏枣,树龄8 a,平均冠幅2.4 m,枣树株行距1.5 m×2 m。该田枣黑斑病发生较重,发病高峰期病果率在30%以上。

将通过抑菌圈试验和毒力测定筛选的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供试药剂,按推荐剂量使用。在田间每种药剂喷施50 m,随机选择连续3株为一个重复,每种药剂设置3个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共计9株,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每种药剂处理之间设置保护行。试验于2015年8月下旬(枣果上色期,发病前期)进行第一次喷药,选择无雨、风速小的天气,用背负手动喷雾器全株喷雾,确保上下均匀,喷药量以叶面聚集成滴为宜,共施药3次,每次间隔2周,且每次喷药后2周调查病情。采用定株定数随机抽样调查法调查,记录每株病果数以及病果病斑面积,统计各处理的病果率、病情指数以及各处理防治效果。枣黑斑病危害程度分级标准[13]见表2。

表2 枣黑斑病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20种杀菌剂的抑菌力比较

杀菌剂对枣黑斑病菌3个菌株的抑菌圈大小比较表明(表3):20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抑菌力有显著差异。在推荐使用剂量200倍浓缩液下, 80%乙蒜素和50%氯溴异氰尿酸的抑菌力较强,平均抑菌半径均在2.50 cm以上,尤其80%乙蒜素,平均抑菌半径达3.80 cm,接近培养皿半径;其次为40%多·福、40%氟硅唑、50%乙嘧酚、72%霜脲锰锌、37%苯醚甲环唑、5%己唑醇6种药剂,平均抑菌半径在1.83~2.26 cm;其余12种药剂抑菌力较低,平均抑菌半径均在1.80 cm以下。由此,筛选出80%乙蒜素、50%氯溴异氰尿酸、40%多·福、40%氟硅唑、50%乙嘧酚、72%霜脲锰锌、37%苯醚甲环唑、5%己唑醇8种杀菌剂进行后续试验。

表3 20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抑菌半径比较

注:Ⅰ、Ⅱ、Ⅲ 分别为菌株AHB1308-5-1、HTHB1406-5-1、WSGB1308-16-2;同列数据后标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在0.01、0.05水平极显著、显著。下同。

2.2 8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比较

通过比较药剂对3个枣黑斑病菌株的EC50值(表4)发现:8种药剂对黑斑病菌的毒力大小有显著差异。其中,40%氟硅唑对枣黑斑病菌的毒力最大,EC50值为35.89 mg/L;其次为5%己唑醇,EC50值为58.24 mg/L;40%多·福的毒力最小,EC50值为517.13 mg/L。其余5种药剂的毒力由大到小依次为50%氯溴异氰尿酸、50%乙嘧酚、80%乙蒜素、72%霜脲锰锌、37%苯醚甲环唑,EC50值分别为113.11、220.04、226.20、398.11、489.78 mg/L。

表4 8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比较

续表4 8种杀菌剂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比较

2.3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2.3.1 4种药剂处理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比较 综合抑菌圈试验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80%乙蒜素、50%氯溴异氰尿酸、40%氟硅唑及5%己唑醇4种药剂抑菌效果较好且稳定,选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各药剂处理在3次施药后的病情动态调查显示(表5),虽在有零星病果时期(病情忽略不计)开始施药,但平均病果率均呈现递增趋势,说明仍有新增病情,但与CK相比,各药剂处理的新增病情明显较小,说明各药剂对枣黑斑病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根据最终调查结果(表5),CK平均病果率达到31.6%,各施药处理平均病果率均小于CK;其中80%乙蒜素效果最好,平均病果率仅为16.0%,相比CK,病果率降低15.6个百分点;其次为5%己唑醇和50%氯溴异氰尿酸,其平均病果率均低于20%(分别为17.1%、19.5%);40%氟硅唑效果最差,但仍优于CK,病果率为21.3%。病情指数是反映病害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14]。由3次调查结果(表5)可见,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病果病斑面积逐渐增大,则各处理病情指数也相应增加。9月24日,新增病情指数、新增病果率总体大于9月10日和10月8日,说明此时为黑斑病发病盛期,之后病情发展减缓,至采收时达到峰值。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各药剂处理之间病情指数存在差异,依次为CK>40%氟硅唑>50%氯溴异氰尿酸>5%己唑醇>80%乙蒜素。

表5 红枣黑斑病病情动态

2.3.2 4种药剂处理的防治效果比较 按病情指数统计的各处理防病效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在3次施药后均有一定的防效,初始防效在60%以上,最终防效也在50%以上,但均不能完全控制病情的增加(图1)。不同药剂的防效有明显差异,第3次施药后2周,各药剂防治效果依次为80%乙蒜素(65.3%)、5%己唑醇(61.7%)、50%氯溴异氰尿酸(56.3%)、40%氟硅唑(52.7%)。其中,作为植物源农药的80%乙蒜素防病效果最为理想,5%己唑醇次之。5%己唑醇处理第2次施药的防治效果高于第1次及第3次施药,是由于此阶段为病害高发期,CK新增病情指数远大于其余两阶段。

图1 4种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从已有的报道来看,尽管枣黑斑病因地区和品种不同,鉴定的病原和采用的防治方法也不同,但药剂防治仍是目前预防及控制红枣黑斑病暴发与流行的主要措施之一。张栋海等[15]开展枣黑斑病的田间药剂筛选,发现3%中生菌素、70%代森锰锌和70%的甲基托布津防效较好;马荣等[16]通过药剂室内筛选,认为40%氟硅唑防效较好;王兰等[17]认为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对枣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商品果率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从20种杀真菌剂中,通过抑菌圈比较、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逐步筛选出4种以链格孢为病原的新疆红枣黑斑病防治药剂,分别为80%乙蒜素、50%氯溴异氰尿酸、40%氟硅唑、5%己唑醇,其中80%乙蒜素和5%己唑醇防效相对较高,分别为65.3%和61.7%,可作为当前防治新疆红枣黑斑病的主打药剂。

本研究中所筛出的4种药剂,除40%氟硅唑外,其余3种尚未见报道。张栋海等[15]认为,3%中生菌素效果较好,但在本研究中效果不明显。80%乙蒜素是对新疆枣黑斑病防效最高的药剂,它是一种仿生植物源杀菌剂,具有低残留、污染小的优点,能够在保产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50%氯溴异氰尿酸喷施在作物表面后能缓慢地释放次溴酸(HBrO)和次氯酸(HClO),次溴酸的活性是次氯酸的4倍,有强烈的杀灭细菌、真菌的能力。另外,因起始原料富含钾盐及微量元素群,氯溴异氰尿酸不仅有强烈的杀菌能力,而且有促进作物营养生长等作用。同时在试验结果调查过程中发现,80%乙蒜素、50%氯溴异氰尿酸及5%己唑醇处理行的枣软腐病病果率也大大降低,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兼防能力。

筛选出的4种药剂最终防效为60%左右,与以往报道相差很大,可能由于施药间隔较长,药剂后期的防效下降,在2次施药间隙期存在病情暴发迅速扩展的情况。对枣黑斑病防治效果最好的几种杀菌剂均为单一成分药剂,分析为在抑菌圈试验中,单一成分药剂针对靶标菌作用专一,而商品复配药剂因考虑田间多因素,直接作用于田间植株,在室内抑菌圈试验中作用不明显而被淘汰,可能引起试验误差,药剂之间的混配是否会提高防治效果,需在后续试验中加以验证。

[1] 曲泽洲.我国古代的枣树栽培[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63,3(2):1-18.

[2] 李林,倪座山,张文新,等.新疆南疆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J].落叶果树,2008,40(3):34-36.

[3] 秦泳泺,陈秋婷,党联,等.新疆兵团红枣产业高效生产中的问题研究[J].新疆农垦科技,2015,38(5):73-75.

[4] 漆联全.新疆红枣产业的现状、要求及其发展趋势[J].新疆农业科学,2010,7(S2):8-12.

[5] 靳增军,刘春琴,甄文超,等.冬枣黑疔病病原菌鉴定[J].华北农学报,2006,21(S1):162-165.

[6] 季延平,吴玉柱,刘慇,等.冬枣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3(6):7-8.

[7] 王军,辛玉成.冬枣黑斑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21-23.

[8] 吴玉柱,季延平,刘会香,等.冬枣黑斑病病原菌的鉴定[J].中国森林病虫,2005,24(2):1-3.

[9] 李夏鸣,郭黄萍,胡增丽.枣黑斑病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1):37-40.

[10] 李晓军,张勇,曲健禄,等.杀菌剂对冬枣黑斑病原细菌的室内抑菌效果[J].落叶果树,2004,36(2):50-51.

[11] 蔡龙.红枣黑斑病发病研究及药剂防治试验[J].山西果树,2013,2(3):3-5.

[12] 刘霞,杨克强,朱玉凤,等.8种杀菌剂对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J].农药学学报,2013,5(4):412-420.

[13] 邓吉,陆进,李健强,等.石榴枯萎病病害分级标准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2440-2445.

[14] 赵建廷,石银鹿.病情指数及其表示方法[J].山西农业科学,1990(3):30.

[15] 张栋海,赵思峰,李克福.8种药剂防治枣果病害试验初报[J].新疆农垦科技,2014,37(10):25-28.

[16] 马荣,刘晓琳,梁英梅,等.枣果黑斑病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田间药效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6):182-189.

[17] 王兰,冯宏祖,支金虎,等.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枣黑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防效试验[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34-135.

Screening of Fungicides for Controlling Jujube Fruit Black Spot in Xinjiang

LIU Yanxiang1,GUO Qingyuan1*,WANG Dengyuan1,BAI Jianyu2
(1.Academy of Agronomy,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Urumqi 830052,China;2.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of Aksu Region,Aksu 843000,China)

Jujube fruit black spot is a widespread and serious disease in jujube producing area in Xinjiang.This research aimed to screen out efficient fungicides to control the occurrence and harm of jujube fruit black spot.The methods of inhibition comparing,toxicity test and field control efficacy trials were used for screening from 20 kinds of fungicide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mong the 20 kinds of fungicides,the antibacterial capacities of 8 kinds of fungicides were higher in inhibition comparing,and their antibacterial radii were 1.83—3.80 cm,which were 80% Ethylicin,50% Bromo-isocyanuric-acid,40% Duofu,40% Flusilazole,50% Ethirimol,72% Nancozeb·cymoxanil,37% Difenoconazole and 5% Hexaconazole.The results of the toxicity test with 8 kinds of fungicides showed that the virulence of 40% Flusilazole was the greatest,and the EC50was 35.89 mg/L; the second was 5% Hexaconazole,of which the EC50was 58.24 mg/L; the EC50range of the rest six kinds of fungicides was 113.11—517.13 mg/L.Four kinds of fungicid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control effect test in the field,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80% Ethylicin was the highest for jujube fruit black spot (65.3%),followed by 5% Hexaconazole (61.7%),and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e rest two fungicides(50% Bromo-isocyanuric-acid,40% Flusilazole) were 52.7%—56.3%.In a word,80% Ethylicin and 5% Hexaconazole can be used as the main fungicides for controlling jujube fruit black spot in Xinjiang.

jujube (ZiziphusjujubaMill.); black spot; fungicide; toxicity test; control effect

2016-03-1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201130102)

刘艳祥(1989-),男,辽宁阜新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病理学。E-mail:lyxiang1105@126.com

*通讯作者:郭庆元(1962-),男,四川乐山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E-mail:guoqingyuan3009@sina.com

S436.65

A

1004-3268(2016)09-0078-06

猜你喜欢
氰尿酸黑斑病毒力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阿维菌素与螺螨酯对沾化冬枣截形叶螨的毒力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三聚氰胺氰尿酸盐/氧化锑/石墨烯复合阻燃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
布鲁菌缺失疫苗株M5-ΔznuA和M5-Δbp26-ΔznuA的构建及毒力和免疫原性的评估
水稻白叶枯病菌Ⅲ型效应物基因hpaF与毒力相关
高分散型三聚氰胺氰尿酸盐阻燃硅橡胶的研究
碳酸钙制备三氯异氰尿酸的研究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