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刘恒杰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问题和对策
吉林刘恒杰
语文或者语文教学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们都认为,包括了传统知识在内的语文是对我国文化的精华,它是一种智慧结晶,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探索和反思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及小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现状 问题 对策
“3岁看大,7岁看老”,中国传统学说就对小学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较为科学的论断,并进一步给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启发。我们可以认为,青少年阶段或者说小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是社会化过程中基础的阶段,它奠定了他们的一辈子基础。这个是社会学相关理论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众所周知,语文或者语文教学对于我们国家而言,对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们都认为,包括了传统知识在内的语文是对我国文化的精华,它是一种智慧结晶,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急功近利等社会心态的蔓延,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一种揠苗助长的心态,因此,如何利用语文教学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精神供养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在这样一个阶段,探索和反思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研究语文教学在小学教育及小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是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言,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及其课程对于小学教育和孩子成长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而且通过文献查阅和笔者自身实际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其对小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具体而言就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和功能。
第一、对于小学生道德品质具有引导和提升作用。
语文教学和教育有助于提升小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语文课程中有很多国学经典,而且当中有关道德和认知的经典著作和论述非常之多,这一点在他们受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它们是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梳理正确的三观。
第二、将有助于提升和改善小学生的礼仪水平。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礼仪著称于世,在中国文化论述和发展过程中礼仪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目前,由于早期教育的缺位,导致我国社会礼仪文化缺失,整个社会礼仪状况令人担忧。教育社会学理论认为,学校是社会化的场所,家庭是第一场所,学校一般而言是第二场所,而往往社会化在个人成长历程中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狼孩的例子就非常鲜明的验证了这一点。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可以有助于提升和改善小学生的礼仪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素质低下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相对较低,教学水平不高是当前小学教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握重点,没有优秀的教学内容,学生缺少集中管理,老师对待教学不够重视,而且偏离教学规律。
(二)脱离实际的教学内容
知识都是从生活的实际情况来梳理和归纳的,也就是我们经常这样说,从生活中认识到知识,最终会为生活服务。可是我们看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够主动寻找和挖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最后对语文教学内容很难理解和掌握。如果你不能把你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你的生活中,学生会有错误地认为语文并不是那么重要,这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减少,进而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教学方法单一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可以说,目前很多教师教学方法是非常单一的。过于片面的教师学习风格,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练习,大部分都是从事一些海上战术性问题,给学生留下大量的课堂作业,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学习。要知道,教学方法单一往往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使越来越厌倦了语文知识的学习。
(四)课堂的气氛较为沉闷
由于传统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不能够充分发挥的,学生作为主体的概念是不能得到体现。这就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缺乏互动,因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新时期的发展,新课改的提出和现行教育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去思考如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对策:第一、要逐步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巧妙融合。第二、要采用较为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创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制和机制,让学生的成绩得到一个合理的评价。
[1]罗剑宠.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3).
[2]王敏.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J]. 吉林教育,2010(1):74-74.
[3]余荣虎, 冯上荣. 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 2011(4):32-34.
(作者单位:吉林省集安市花甸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