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娟
(鄂尔多斯日报社,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媒体转型中的“变”与“不变”
□王雪娟
(鄂尔多斯日报社,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转型发展,求新求变,成为“突围”的唯一路径。此时,“变”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然而,媒体终究是媒体,不论以什么样的容貌示人,其新闻载体的实质和价值追求的内核都不会改变。因此,把握好媒体的“变”与“不变”,是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变生存压力为创新动力的不二法门。
纸媒遭遇新技术冲击和生存危机并非第一次。当年的广播和电视出现之时,纸媒就曾经面临发行量下降、广告经营滑坡的困境,而党报还经历了一轮与市场化报纸争夺市场份额的竞争。结果,纸媒照样在生存发展,党报也继续前行,于是,一种侥幸心理开始蔓延,尤其是党报,基本处于被动局面,大家都在想:本轮冲击,也会如此安然渡过吧?
事实是残酷的,这次传统媒体遇到的并不是什么简单的技术,扑面而来的是底层技术革新的巨浪。已经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并非新媒体,而是母媒体。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传统媒体都要换一个地基,拆迁重建。如果不能在这个新地基上再建重生,结局必然是万劫不复。因此,发展和生存成了一个问题,不能发展,或说不能转型,就无法生存。
这样的重建必须是拆开每一根血管、每一块皮肉的痛苦过程。传统媒体的观念要“变”,不是屈尊降贵俯就新媒体,而是脱胎换骨变成“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工具要“变”,微博、微信、客户端,只要能提升新闻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就要学习使用和掌握,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传统媒体的人也要“变”,著名媒体人罗振宁提出一个“U盘化生存”的概念,新媒体或说全媒体的人,都要“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从而变成全媒体新记者。
以地市级党报为例,从2001年《沈阳日报》试水全媒体开始,到2009年,全国首支视频全媒体记者队伍在浙江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新闻部出现。“报网融合”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图文到视频,从有线到无线,多媒体发布平台开始全面开花结果。这场没有硝烟的新技术之战,传统媒体有了一个还算及格的开局。任何侥幸心理都不会有好结果,哪怕是只想修修补补不愿另起炉灶的观念,都难以应对此次变革。面对挑战,传统媒体唯有大胆地“变”。
虽然传播信息的媒介变了,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会变;信息海量增长,但人们对优质信息的需求不会变;媒体的经营环境变了,但经营的性质不会变;作为信息的载体,传统媒体应该是更加重要的存在。
内容取胜,将是“不变”的坚守。传统媒体拥有专业化的编辑记者队伍、良好的传播品牌,公信力、权威性无可替代,这一点将是不变的优势。坚守新闻专业主义,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选择、加工和评判的新闻精品,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利器。
求真的新闻价值取向,也是“不变”的标的。新媒体的软肋之一,就是真实性欠缺。信息量巨大,但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信息的碎片化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真正值得关注的新闻信息也会淹没于其中,新闻价值得不到进一步开掘。事实图像失真,价值图像扭曲。而忠实记录事实,就是传统媒体需要在转型融合过程中坚守的价值坐标。传统媒体的转型不应该迷失自我,而应该在转型中重塑拥有公信力的新媒体品牌。
维护公平正义,传递正能量,也是传统媒体在转型中需要坚守的“不变”理性。让沉默者发声,为社会公序良俗点赞,传递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正能量,都是转型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理性高地。道德与理想,永远是超越技术和手段的终极武器。
宣传党和政府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是传统媒体“不变”的理念和操守。传统媒体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双向传递信息、双向服务的作用不能因为转型和融合而变化。这一点,也是新媒体不具备的优势。
简单的电子化和形式上的融合绝对不是传统媒体的应对危机之道,反而有可能进入误区,加速衰落。把握“变”与“不变”的尺度,让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才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正途。
其实,在一片唱衰传统媒体的喧嚣中,也有好消息传来——美国纽约时报公司2015年10月29日发布的收入报告显示,这家企业通过发展数字用户和收紧运营支出,成功在第三季度扭亏为盈。报告显示,纽约时报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盈利940万美元,而就在上年同期,这家企业还亏损1250万美元。法新社报道,纽约时报能够重新盈利的“秘诀”在于,迅速促进媒体转型,在纸媒读者下降的情况下着眼发展数字用户。这家企业第三季度增加了5.1万名数字用户。这也许就是传统媒体转型突围的先声。任何危机都可以是一次机遇,成败就在变与不变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