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飞(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论晚清宿儒萧光远的学人之诗
唐燕飞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名列《清代贵州名贤像传》的黔北宿儒萧光远于经学、史学研究颇深,其诗歌创作亦取得很高成就。他著有《鹿山诗钞》四卷,其诗远宗唐代诗人杜甫与韩愈,在叙事、状物、纪乱、抒情等内容中巧妙融入经史内容,表达自己生逢封建末世的人生体验,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呈现出鲜明的学人之诗特点。
关键词:鹿山诗钞;宗杜学韩;学人之诗
萧光远是晚清时期黔北颇有造诣的学者和诗人,名列《清代贵州名贤像传》,学问“睥睨三杰间,殆无快愧色”[1],与沙滩三贤郑莫黎比肩,其著作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他毕生研究易学,著有《周易属辞》十二卷、《通例》五卷、《通说》八卷,以及《毛诗异同》、《汉书汇钞》、《鹿山杂著》若干卷。另有《鹿山诗钞》四卷,收入诗歌六十四首,内容涉及咏物、咏怀、纪乱以及一些唱和之作和怀古咏史之作等。这些诗歌或写景状物,或抒情言志,或缘事而发,或自述生平,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认识与感悟,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注与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并呈现出鲜明的学人之诗特点。
宋诗派诗论家陈衍在《石遗室诗话》提出了“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也”[2]的理念,这既是对清代诗歌创作的理论倡导,又是开辟清诗取径的一种探索。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陈三立、陈衍等都是晚清学人兼诗人的典型。萧光远与郑珍、莫友芝时常诗酒唱和,作诗宗法唐代诗人杜甫、韩愈,且一生不曾出仕,作为纯粹的学者,其在宽广学术视野下创作的诗歌,成就弥足可观,值得深入研究。
萧光远“虚淡寡欲,不鹜仕进”(黎庶昌《萧吉堂先生墓志铭》),毕生致力于研究《易经》,诗歌方面正如好友郑珍所说:“由来揅经徒,吟咏非所暇”(《吉堂老兄示所作鹿山诗草奉题道意》),创作并不是很丰富。但其诗取径高深,思想厚重,以质量取胜于同时期那些“抱残守缺、挦扯古人旧衣衫而自诩‘唐音宋调’的平庸之辈。”[3]
在“因物而兴怀,取象而明理”的咏物诗中,萧光远的《甘薯》《苦笋》《刺梨》《李仪轩遗郑子尹九子包,子尹作九子木禾歌,次其韵》《诸友集云麓精舍饮芦酒》诸诗均为吟咏身边食品的诗作,这些诗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甘薯》先是指出了甘薯亦为蔬菜亦作谷物的特点:“颇怪甘薯子,蔬谷两欲专”,然后写到甘薯的生长:“传茎无草秽,结卵胜瓜绵”,甘薯可以制成薯粉、酿成薯酒:“薯粉白似雪,薯酒甘如泉”,并肯定了甘薯的经济价值:“岂云储蓄广,频岁还戈鋋。乃知十二胜,如取三百纏。因所利而利,谷蔬皆民天”,最后感叹“繄孰司农政,种薯令早宣”,希望司农政的长官能够在当地推广甘薯的种植,让百姓能够获得丰收,体现了萧光远关心民生的民本思想。
《苦笋》一诗从苦笋的品味写起,“人爱其品清,我喜其味苦”,再用白描手法状其形:“间有长盈尺,亦或肥似肚”,然后写食用之法:“佐食得清心,点酒更涤暑。常买付中馈,沸汤含壳煮。煨剥尤绝佳,屡戒近羞脯”,并引用宋黄庭坚乞苦笋诗“南园苦笋味胜肉”来赞美苦笋,“南园味胜肉,黄九非浪语”。此诗选取生活中的常见物象,将日常生活写得趣味盎然,诗人的真性情流露无遗。
此外,《刺梨》从刺梨的生长、形态写到其味道和药用价值,并表达“我爱此乡产”“旨哉悦我口”,化用《世说新语》中“哀家梨”的典故,认为其美味不逊于哀仲家“大如升,入口消释”的梨子。《李仪轩遗郑子尹九子包,子尹作九子木禾歌,次其韵》写“九子包”这种面食,“其色脱苞黄灿金,休夸秬米黑似玖”,《诸友集云麓精舍饮芦酒》写和众好友畅饮芦酒,“何如芦管细嚼醇且香,宛似碧筒生清凉。”这些诗歌描写生动细致,充满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
在萧光远以“遣怀”“述怀”“感怀”等为题的咏怀诗中,诗人抒发了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的感悟。如《醉经山房中秋述怀,并示诸友》一诗中自述生平际遇:“弹指卅五年,廿岁已落魄。……朝夕把笔耒,勉效农耕作。中身急向诮,已诮檀维箨”,进而感伤自己功业未成而头发将白:“况如此碌碌,转瞬头将鹤”,最后勉励在座诸友“诸生为君子,凡事争先着”,做事应有敢为人先的精神。
《岁在甲子,行年六十,不敢言寿,不足言诗,感述生平,自遣怀耳》这首七言长诗先追溯古代长寿之人,再谈到历代人事变迁:“三皇寿皆一万八千岁……唐尧至今四千二百有余年,其中圣贤豪杰王侯将相代迁徙”,认为佛家仙家轮回长生之说均不可信,“佛说轮回既不经,仙求长生亦吊诡”,接下来回顾自己:“我生遽周六甲轮,回头少壮一瞬耳”,然后引用郑均、杜林、潘岳等人事迹,来证明“男儿生世间,穷饿原小事”,再写到“人生有盛则有衰,世运一泰而一否”,表示自己六十以后老当益壮,将更加潜心著书立说,“往岁刻羲经,今年镌汉史。剩余杂著及小诗,乘闲钞取付良梓”。此诗援引古今,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富贵、盛衰否泰、得失荣辱的思考,并对今后的人生作出了设想。
当诗人七十岁时,他又写了一首《年已七十,遣怀示孙,并辞诸友祝,非诗也,俚语也》。诗人在年迈之时感慨时光飞逝:“百年如一日,才幼忽称老”,回忆自己前半生的行踪“冒险出黔山,长歌游蜀道”“忆昔曾北征,里荆豫燕赵”,长期离家在外,面对家中亲人心感歉疚,“不复见季弟,不及事寡嫂。平生彝伦歉,艰哉如集蓼”,感叹人生多艰,苦难重重,惟愿隐居书斋,著书度日:“寂寂鹿山堂,闭门芟旧稿。”
萧光远身逢封建社会末世,战争频繁,地处偏远的贵州更是盗贼不断,于是写下了较多的诗歌来反映社会民瘼,表现忧时伤世之感,在其《纪乱》九首及《乙卯纪苗变》《送李仪轩避乱入蜀》等诗中,诗人采用纪实手法,将播州之乱的实情记录下来。这些缘事而作的诗篇活画出了封建末世的民生之哀,可谓是黔北历史的真实写照,晚清社会动乱、吏治腐败、民生凋蔽的一个缩影。
郑珍曾评价萧光远之诗作:“此气韩之气,此话杜之话”(《吉堂老兄示所作鹿山诗草奉题道意》),认为萧光远在诗歌写作上受到唐代诗人杜甫与韩愈的影响。
诚如郑珍所言,杜甫对萧光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以时事入诗,以议论入诗的写作手法等。萧光远表示“在昔杜陵老,浩歌感时事”“郑李先时论,长吟老杜诗”,表现出对杜甫的景仰和学习。萧光远的五言长篇《邑侯于伯英东乡平贼,喜而有作》《送李仪轩避乱入蜀》等,及时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在主题上近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等作。萧光远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作品如《人和篇》《自强篇》《招降篇》,当是继承了杜甫即事名篇的传统。而其《纪乱》组诗九首,形象地展现了晚清黔北衰败凋敝的社会景象,又近似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羌村三首》等作品。
《纪乱》组诗写于同治元年(1862),对咸丰四年(1854)爆发的农民军起事经过作了真实的记录。咸丰四年(1854)八月,萧光远奉诏组建团练,联络遵义县北乡建立“和气团”,为团首,令和气团在桐梓九坝至遵义城间阻击杨龙喜、舒光富农民军。和气团战败后,萧光远寓居遵义县县城。同治三年(1864),萧光远总揽遵义县北乡团务,联合刘世官等十七个团练围困盘踞龙岩山(海龙屯)的农民军。次年在清军协同下,将之击溃,解遵义县城之危。莫砺锋在《杜甫评传》指出,“优秀的诗人都是时代的晴雨表,……他们的内心都会因时代的疾风骤雨而引起巨大的波澜,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激昂慷慨,哀伤愤怨,忧来无端,长歌当哭。”[4]作为生逢乱世的诗人,萧光远“悲悯托歌吟”,《纪乱》九首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乱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破坏,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在遭遇动乱时内心悲愤、忧虑,希望保境安民的种种心情。
《纪乱》表达对连年生乱的忧虑:“乱已乱又生,抢攘八年中。不自我先后,感时忧心忡。安得拨乱才,一剑扫氛雺。”《纪乱二》《纪乱三》表达自己不能平乱的愧怍:“飞剑思鲁连,投笔愧班超。诗书不知兵,北山胜笑嘲。”“嗟哉嗷嗷雁,何处谋稻粱。书生把铅刀,抚时独慷慨。”《纪乱七》表达自己胸中感时忧世之情无法排遣,只能寄情于诗的悲愤:“自非元道州,亦非杜工部,发愤作此篇,吾气聊一吐。”诗中元道州、杜工部分别指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元结和杜甫,体现了诗人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
除了学杜,萧光远在诗歌艺术上对韩愈的学习也是比较成功的。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指出韩愈诗歌的特点是“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萧光远咏物、咏怀、纪乱、唱和及怀古咏史诸诗,也可以说是达到了描摹物态生动传神,叙写人情真实可感。如其《陈雨亭病痁,用昌黎〈谴虐鬼〉韵》,即是依韩诗之原韵所作的一首五古,“非独痁齐侯,因嚚触祸机……校官齑盐淡,饲尔梁肉絺。是邦桓桓士,将兴泮水旂。决战人鬼关,芟薙如葑菲。一麾自兹去,昭德而塞违。”此诗不但语言生新奥衍,立喻取譬新奇巧妙,且化用齐侯病痁、鲁侯征服淮夷等众多典故来写病情,深得韩诗务去陈言、奇崛险怪之精髓,因而杨兆麟评价萧光远道:“即其所为诗,气骨直追昌黎。”[1]
黔北硕儒郑珍“张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一之帜”[5],诗歌成就与其才力与学问有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杨兆麟认为萧光远的诗:“与子尹轨辙相合”[1],亦呈现出才力与学问相结合的风格。
萧光远“一经方释手,一史又沉酣”(《钞汉书,有感故友罗东村兆仑,明经聚南应奎太学》),对经史颇为精研,并将自己的学术研究融入诗歌创作中,体现出他深厚的学术功底。经史典籍为诗人从思想、题材、意象、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诗情与学问在萧光远的创作中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融经史入诗及化用经史句意与文辞,成为萧光远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兹举数例略作分析。
对《周易》的化用:萧光远在易学上造诣颇深,他的诗虽然没有专门的篇章阐述易学的要义,但却经常引用、化用《周易》中的内容,力图将易学思想与吟咏的事理打通,可以说,易学内容已成为其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醉经山房中秋述怀,并示诸友》一诗中“及尔进修时,乾乾夕惕若”一句,就化用《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希望诸友每日勤力做事,常自警省,不辞辛劳地自我修炼。
萧光远曾在其诗中盛赞郑珍的学问:“读君当日《木禾》章,《广雅》、《山经》引证够”,在他的《李仪轩遗郑子尹九子包,子尹作九子木禾歌,次其韵》一诗中,也体现了博引旁征、化用经典的特点。诗的开头写道:“卦画以八畴列九,中宫至无合始有”,诗句中的八卦、九畴、中宫均是《周易》中的内容。后面“大生广生莫匪极,谁云万物为刍狗”中的“大生广生”出自《周易·系辞传》上篇中的“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同一诗中还有“其数用之协乾元,其甘作之禀坤厚”,亦是化用易学内容。乾元,出自《易经》“大哉乾元,至哉乾元”,“乾”是八卦之一,意为天,“元”意为卦。另《易经》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坤厚”意为应像大地一样增厚美德,容载万物。用易学的内容来写食物,赞“九子包”其数为九,暗合天道之始,其味甘美,可助修为德行,正是典型的学人之诗了。
对《左传》的化用:“凤律八风宣”(《壬戌元旦》)一句出自《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融风。”“一麾自兹去,昭德而塞违”(《陈雨亭病痁,用昌黎〈谴虐鬼〉韵》),引《左传·恒公二年》中“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一句来形容病情变化,可谓别开生面。“数载愧皋比,孤陋惭疑义。”(《郑子尹主奖湘川,借育才书院居,释菜日,次少陵〈题衡山新学堂〉韵,依韵和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杜预注:“皋比,虎皮”,指铺设有虎皮的座位,古代将帅军帐、儒师讲堂、文人书斋中每用之,后因以皋比指教席。萧光远曾主湘川、培英、育才书院讲席数十年,弟子众多,故有此自谦之辞。
对《尚书》的化用:《醉经山房中秋述怀,并示诸友》“沉潜与刚克,各因病而药”一句,化用《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九德归疆毅,六极终于弱”中的“九德”是指《尚书·皋陶谟》中提到的:“皋陶曰:‘都,亦行有九德,亦言其人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禹曰:‘何?’皐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六极”则出自《尚书·洪范》: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年已七十,遣怀示孙,并辞诸友祝,非诗也,俚语也》“平生彝伦歉,艰哉如集蓼”中的“彝伦”指常理,常道。语出《尚书·洪范》:“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对《诗经》的化用:《醉经山房中秋述怀,并示诸友》“已诮檀维箨”出自《诗经·小雅·鹤鸣》“爰有树檀,其下维箨”,在园里种有檀树,它的下面有落下的箨。魏源认为“君子学古之道,犹食笋而去其箨也”,(《治篇五》其三),此句意谓不能泥于经书成法,要有所扬弃。《刺梨》“愿君频采摘,葑菲期无遗”化用了《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美时有恶时,采之者不可以其。”《书张节妇传》中的“剪发遗母家,两髦实我仪”,“天只犹不谅,苦心当诉谁”,化用的是《诗经·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为我仪”,“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两句。《年已七十,遣怀示孙,并辞诸友祝,非诗也,俚语也》“平生彝伦歉,艰哉如集蓼”,“集蓼”谓遭遇苦难,语出《诗经·周颂·小毖》:“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其他化用情况,《朱子生日,率诸生释菜》,诗中的“释菜”亦作“释采”,是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语出《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郑玄注:“将舞,必释菜於先师以礼之。”《甘薯》一诗中的“渤海种葱薤”出自《汉书》:“龚遂为渤海太守,令人一口种五十本葱,令民一口种百本薤。”《李仪轩遗郑子尹九子包,子尹作九子木禾歌,次其韵》一诗中的“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杨文卿避寇来郡城,作此慰之》:“人生富贵不愿多,如鹪栖枝鼠饮河”,化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意谓人生的物质需求是有限的,不必过多追求荣华富贵。
郑珍认为萧光远之诗“亦从学养化”(《吉堂老兄示所作鹿山诗草奉题道意》),经学史学内容融入到萧光远的诗作中,与之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了诗人的学识修养。汪辟疆曾经指出中国诗人在创作上“于诗外别无专门学术也。若学术可称,而诗又为余事;且以学赡而累及于诗者”[6],但优秀的学人型诗人当不在此例。可以说,萧光远正是这样的将诗情与学问相结合的典范。他生在晚清动荡的黔北地区,历经种种浩劫,仍以精深的学术造诣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创作,表达自己深沉丰富的生命体验,写出了感时忧世的优秀诗篇。清人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感叹元好问的诗歌成就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亦可以移之以评价萧光远的诗歌创作。
参考文献:
[1]杨兆麟.守拙斋集,遵义历史文萃(2)[Z].遵义市政协编,2002.
[2]陈衍.近代诗钞[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3.
[3]严迪昌.清诗史(上)[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9.
[4]莫砺锋.杜甫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47.
[5]钱仲联.论近代诗四十家,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407.
[6]汪辟疆.汪辟疆说近代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7,18.
(责任编辑:罗智文)
On the Poetry by Xiao Guang-yuan
TANG Yan-fei
(School of Humanity and Media,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0,China)
Abstract:Xiao Guang-yuan,an respectable Scholar listed in“The Figures of Famous Scholars of Guizhou in Qing Dynasty”in the northern Part of Guizhou,was well versed in the studies of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tory,and besides,he also made a good achievement in poetry.The poems in the fourth volume of“The Anthology of Deer Mount"by Xiao Guang-yuan can be comparable with the ones by Du Fu and Han Yu,two famous poets in Tang Dynasty.Xiao Guan-yuan added Confucian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to his poems to express his life experience about the late feudalism,which shows strong realism spirit with scholastic features.
Key words:The Anthology of Deer Mount;Zong Du Xue Han;poetry with scholastic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I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066-04
收稿日期:2015-12-17
作者简介:唐燕飞,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