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璐(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关于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税源建设的思考
——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
周璐
(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摘要:遵义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支柱性”税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植“扩展性”税源;促进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建设“稳定性”税源;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增添“持续性”税源;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形成“均衡性”税源。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关键词:税收;税源建设;措施;建议
税收是国家征税所得到的收入,是国家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它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税源,即税收收入的来源,税源建设是指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强税源建设,着力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是进一步巩固税收基础、保持税收稳定增长、增强地方财力的根本前提。遵义市是革命老区,地处贵州省北部,近年来,该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植后发优势,奋力后发赶超,加强税源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4.36亿元,同比增长14.4%;财政总收入412.66亿元,增长15.7%[1];税收占财政总收入78.6%,其中全市国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20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92%;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各项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8%[2]。遵义市财政总收入在贵州省各市(州)中绝对数排第二位,增幅排第二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绝对数也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省会贵阳市。遵义市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税务部门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减免各项税收75亿元[2],为促进遵义市税源建设,增强地方财力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上级的表彰。遵义市在西部贫困地区是怎样运用税收手段促进税源建设的,有哪些经验和启示,笔者对此进行了调研,并进行了认真分析,他们的做法和经验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遵义市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响烟、酒、茶、药、竹和食品六张名片。遵义的烟质地优良,是全国著名的名烟基地;遵义是国酒之都,遵义的白酒在全国享有盛誉;“两烟一酒”是遵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遵义市的支柱税源。2014年,遵义卷烟厂完成生产任务55.6万大箱,实现工业总产值71.15亿元,比上年增长8.42%,上缴税金39.91亿元[2]。对于烟草行业,税务部门一是全力扶持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时兑现免征增值税政策和末级烟叶免征烟叶税政策,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其发展壮大。二是积极向上级建议和争取有关政策,对于金融机构向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其利息收入减免按50%计入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从资金上扶持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三是抓住增值税转型良机,用好用足政策,遵义卷烟厂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税务部门及时为该厂办理固定资产抵扣,促进技改,打造遵义名烟基地。
2014年,遵义市白酒产量40.62万千升,实现产值5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贵州茅台集团产量6.06万千升,营业收入408亿元,上缴税金158.72亿元,增长12.49%[2]。全球知名品牌评选机构华通明略,于2012年6月12日在纽约公布全球最具品牌价值百强企业名单,贵州茅台酒位列第69位。2014年,茅台以1015.86亿元的品牌价值,在中国酒业中率先突破千亿元品牌价值大关,被评为首届“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2]。税务部门合理利用政策空间,抓住重点,支持贵州茅台集团做强主业,加速推进茅台集团“十二五”技改,提升高端白酒的产能和规模,为茅台酒技术改造固定资产抵扣创造条件;提高茅台酒生产能力和质量,实现了茅台酒产量以每年4000吨以上的速度增长;简化出口退税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茅台酒在走向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税务部门积极建议对为遵义市名优白酒企业生产基酒的小企业减免地方税,引导其为名优白酒企业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白酒企业集团,增强遵义市白酒企业“规模效应”,使一批财务健全的企业能为税收收入作出贡献。对在仁怀市新办的专门为遵义白酒企业服务的包装印刷及物流企业,建议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地方税减免,以促进白酒行业配套产业发展,打造我国实力最为强劲的白酒名都,形成丰厚的税源。
遵义市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期,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完成交通投资240亿元,新开工4条高速公路145公里;水电讯设施明显改善,完成水利投资51.8亿元,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6.8万亩;完成电力投资12亿元,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完成通讯投资23亿元,在贵州省率先实现移动4G信号乡乡通,与贵阳市、安顺市实现通讯同城化。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累计投资332.8亿元[2],实施中心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城市环境明显提升;“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工程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提升,33个市级精品示范点成效明显[1]。该市荣获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基础设施建设既吸纳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又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植“扩展性”税源。
遵义市高起点完善城市规划,高强度推进绿色城镇建设,优先保障投入,将基础设施贷款纳入了财政偿债机制,支持产业园区、高新技术项目争取贷款,并将产业园区财税收入市县留存部分全部用于滚动发展。遵义市属西部贫困地区,财政资金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有限,只能是作为一种“引导资金”,该市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创新招商方式,改善投资环境,强化项目建设,并通过税收政策把省外资金吸引到遵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来。2014年,遵义市引进500强企业10家,重点引进了中国国电、杭州娃哈哈、广东美的、海尔集团等企业;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30%;省外到位资金达1587亿元,增长35.6%[2],招商引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当前国家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规定,对在西部新办交通、电力、水利的企业,其上述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可以享受如下所得税优惠政策:内、外资企业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而2008年出台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可以看出,企业投资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反而要比其他地区少享受了一年免征优惠。要用足用好有关政策,凡投资遵义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企业,建议享受10年免征一切税费及期满后实行15%税率的优惠,对于为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其利息收入前五年免征、后五年按50%征收企业所得税,通过这些优惠的政策吸引省外客商投资遵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关税源的扩展。
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扩大社会就业和确保税收稳定增长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微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小企业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据全国税收资料统计,仅2008年,中小企业缴纳流转税15003亿元,在流转税中所占比重达到了86%;缴纳企业所得税4952亿元,所占比重为76%[3]。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它们却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企业税费偏重也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发展空间。据民建中央专题调研报告《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转型与创新的调查与建议》显示:目前全球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欧洲和日本为12.5年、美国为8.2年,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7年[4],生存时间确实很短。
2014年,遵义市加大了对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争取各类财政资金6.6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3.15亿元,市级资金3.5亿元)[2],主要用于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科技发展等方面。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967.3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1.9%[2],为遵义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要进一步推进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改变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低成本竞争和个体分散竞争、偏重粗放型发展的现象,注重品牌品质和创新,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5]。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增强中小微企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保障遵义市税源的稳定性。对中小微企业实施税收扶持,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要用好用足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强化生产要素的扶持,遵义市可以学习重庆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一拖三”的政策和经验,即个人投资5万元、财政补贴5万元、税收优惠5万元。二是对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设立可以扣除的风险准备金,享受所得税和营业税减免。三是增强技术创新的扶持,建立中小微企业技术准备金制度并允许税收扣除;对其购买的固定资产和专利技术等实行加速折旧和快速摊销。
遵义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铝、钛等为基础原料的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遵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努力发展航天航空智能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电子元件等制造;依托0六一军工基地在遵义的企业技术、人才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扶持长征电器公司,研发和生产太阳能、风能、沼气配套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煤电铝、煤电化、煤电冶等一体化发展,提升遵义化工产业的竞争力[1];加快绿智园区建设,强化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企业的引进,着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使遵义市的税源高质量增长,从而增强地方财力。
实现上述目标,要用好用足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建议对于新兴产业筹建期间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及筹建后的房产税、教育费附加、价格调节基金等地方有减免权的税费全额予以减免。二是建议对生产的新材料或新能源汽车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1%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并提高其产品增值税出口退税率及在西部大开发中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期限,其企业所得税税率使用与高新技术企业同样的l5%优惠税率,并降低享受的条件限制;对新能源汽车还应减免其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和定期减免车船税。三是针对遵义小水电多的实际,建议对小水电站生产的电力比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其增值税可以即征即退50%;其他沼气、风能等产品即征即退100%,积极为企业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四是建议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免征煤层气抽采企业的资源税、技术转让所得税;免征直接为煤层气抽采服务的企业的所得税、营业税等。
遵义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发展遵循山地经济规律的现代高效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突出区域统筹,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工程责任制,加快经济强县强镇建设。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道真、务川县的中药材,绥阳、遵义县的辣椒,凤冈、湄潭、余庆、正安县的茶叶及绿色有机生态大米、植物油,赤水市的竹产业等,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区域产业带,实现遵义市农业产业的“规模效应”。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35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支持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和茶叶等重点品牌打造。加大农村土地流转,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休闲农庄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2014年,遵义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5元,增长12.7%;农业增加值267.47亿元,增长6.6%;粮食总产量291.55万吨,增长12.2%[2]。
针对遵义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税务部门从税收的角度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大对各县、区(市)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加大产品出口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出口退税税率。二是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农产品精加工企业增值税一律实行减半征收,并对其税负超过1%的实行即征即退,新办农产品精加工企业实行减免五年企业所得税并实行20%的低税率;对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其利息收入减免其营业税及按50%计征企业所得税。三是从地方税收优惠角度,在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营业税等方面给予农产品加工业以扶持。
总之,税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遵义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于地方经济实际,集聚正能量,妥善处理好税源建设与财政需求之间的关系,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2014年减免各项税收75亿元;着力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增强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巩固了税收基础,保证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加速全面小康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郑礼志.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隆重开幕[N].遵义日报,2015-1-21(1).
[2]刘作会.遵义年鉴(2015)[Z].北京:中国文化出版社,2015. 198-265.
[3]辜胜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J].中国中小企业,2014,(9):76.
[4]晏琴.民建报告称中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3.7年[N].中国产经新闻,2010-12-22(2).
[5]佟磊.中小企业产业化战略转型探析[J].企业研究,2014,(11): 46.
(责任编辑:徐国红)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rce of taxation:Taking Zunyi City of Guizhou Provence as an Example
ZHOU Lu
(School of Marxism Studie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its economy to the new normal economic development,Zunyi City adopted some strong measures to foster and consolidate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taxable source,such as,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dominant industries to consolidate its mainstay taxable items,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to foster extended taxable items,developing small-and-mid-sized enterprises to cultivate stable taxable items,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ies to increase sustainable taxable items,and speeding up the modernization ofagriculturetobalancethe taxableitems.Inaddition,thecity makesgood use of thetax policies to motivate itseconomic endogenous vitality.As a result,its general economy is obviously strengthened.
Key words:tax revenue;construction of taxable source;measure;advice
文献标识码:中图分号类:F812.74A
文章编号:1009-3583(2016)-0050-04
收稿日期:2015-11-22
作者简介:周璐,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农”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