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飙,郭珊珊
(1.大朗镇中心小学,广东 东莞 523770;2.云南大学 人文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新世纪以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社交媒体,以及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理念的蓬勃发展,“微”教学模式方兴未艾。吸引为数众多的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教学的可行性探索。自2014年起,广东东莞市教育局在全市及各镇区中小学启动了教师微课制作的培训活动及优秀微课作品的征集评比工作。市美术教研会连续2年开展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取得良好成效。在此背景下,大朗镇中心小学以东莞市市级课题为依托,加大了基于以Camtasia Studio为制作平台的儿童小幅水墨画(本文指画心不超过60厘米的水墨作品)校本微课程的开发力度,并荣获市级奖项,丰富了儿童小幅水墨画的校本教学资源。
曾经有研究者在对“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进行调研发现,传统意义上的视频教育资源存在诸多不足:一是视频内容播放时间较长,动辄几十分钟甚至一个小时以上;二是视频容量较大,小则几十兆,大则上百兆,容量庞杂则影响下载时效,用户资源下载困难、使用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应用资源的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以国内几大主流视频门户网站“优酷”、“土豆”、“爱奇艺”、“56网”为切入口径,检索儿童水墨画相关视频,发现确实存在教学视频时长相对冗长的问题,并且需要安装相关视频软件方可进行下载离线使用。此外,通过检索水墨画视频主题词,我们也欣喜地发现一些相关微课视频业已出现。但是,当前儿童水墨画教学视频资源网站检索存在不足、视频交互体验不强、资源应用方式单一等也是目前无法回避的问题。以此维度而言,如何对这些容量大、时间长的教学视频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有学者提出将视频按照知识点或时间点进行切片处理,将视频格式转变为支持在线播放的以Flash流媒体为主的格式;也有学者针对课例视频资源提出优化教师技能教学的四个环节:形学、口学、神学和身学。此外,还有学者在视频活动设计方面提出依据协作知识建构理念,构建基于视频播客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微课”就是基于此种理论层面的教学实践。微型学习视频的可操作性强,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的编排组织。帮助发掘学生的优势、潜能和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有助于提升使用者与学习内容、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体验。
“微课”又被称为“微课程”,国外有“micro—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courses”、“small—lecture”等多种称呼。它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总时长不超过10分钟。“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亦或是教学片断),可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短小精悍,灵活性强。
微课的制作方式多样,大致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摄像机辅以黑板或电子白板,对教学过程进行同步摄像。第二是用笔在白纸上展现并摄录全部教学过程。第三是使用屏录制软件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时下,比较常用的有屏幕录像专家、拍大师、Camtasia Studio等屏录制软件。其中,Camtasia Studio因其内含的“zoom in”(特写)功能,可以很好的体现水墨画视觉教学的特质,教师可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种媒体素材,利用power point等媒材进行屏录制,整合教学资源,使其成为较为理想的小幅水墨微课的制作平台。
Camtasia Studio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视频处理软件,提供了从屏幕录制、视频编辑、音频编辑到视频输出整套工具。其输出格式包括Flash、AVI、MOV、RM、GIF动画等多种常见格式,目前来看具备多种版本。大致包括下列组件:1.录像器(Recorder);2.音频编辑器;3.播放器(Player);4.菜单制作器(Menu Maker),可以制作Autorun光盘。5.电影设置器(Theater)。一般来说教师通过Camtasia Studio主程序进入,只需使用录像器(Recorder)即可实现屏幕录像的功能。其强大的视频与音频编辑功能能够很好的实现儿童小幅水墨画教学视觉的呈现。
1.小幅水墨画校本微课的制作
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智能”的存在,利用Camtasia Studio制作小幅水墨画的微课并不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步骤:
(1)视频的制备
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知识点对课程进行讲解,每个知识点的讲授时间一般应当不少于10分钟,不多于30分钟,也可以是公开课教学视频中的核心部分或者是教学中需要个别呈现的教学环节,比如说在岭南版小学美术《快乐的黑天鹅》一课,教师就使用电子白板着重录制了黑天鹅形体的分解步骤技法。要注意的是,每个视频文件大小应适中,方便后期的编辑与剪裁。
(2)音频资源的制备
教师可在制作前准备好适宜教学的音频资源,如较为轻缓活泼的WAV、MP3音乐。或者是教师的语音解释旁白,比如在校本课程《千奇百怪的树》一课教师准备了清新愉悦的WAV音乐《花漾物语》,用以展现传统绘画二维世界的空灵之气,并配合在后期软件编辑中录制插入的教师讲解的旁白。
(3)课件的制备
教师可在微课制作前制作好相关教学单元的Power-Point课件,包含相关教学知识点与图片。比如在校本课程《小幅水墨——猫头鹰》一课中教师事前在课件中制备了猫头鹰的相关知识点、实物图片,并在课件中插入了自己剪辑的卡通视频“猫头鹰阿力”,以及WAV乐曲《星光夜语》。在以上教学资源制备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利用专业的屏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进行音频的“渐入”、“渐出”、混音以及视频的“zoom in”特效的多样化转化与穿插编辑,最终将教学资源格式转换为适合移动终端的FLV、AVI、MP3、WMA、MOV等格式。
这样编辑制作的微课视频以浅显的方式、简洁直白的关键词语和令人敏锐感知的鲜活布景设计、插图和影像音效、互动屏相结合,使学生持有好奇心,激发想象力与绘画创作热情。
2.小幅水墨画校本微课的开发
(1)音视频资源
音视频资源为开展基于移动终端学习提供最大的支持。可以通过数字化的采集、获取、编辑、存储等加工处理形式不同类型的课件。其中,音频可以包含教师自制的与教学相符合的语音旁白,亦可以包含恰当的背景音乐,比如较为轻柔和缓的大自然声音等。视频资源就比较多样化,如前文所述,但要注意视频资源文件的大小合益,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与制备。
(2)文本类资源
在文本类资源开发过程中,主要应以简洁、概括性强的文本为主,图片少,容量不宜过大,符合移动终端的特点。可提供的文字脚本囊括课程简介、课程目标、重、难点等。文字脚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部分,通常是Word或者Power-Point格式。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思考、多积累相关文本类资源。
专家指出,社会化媒体的内容产生机制是由两种信息流组成,一条是分享数字大江,一条是推荐数据汪洋。移动设备存在屏幕小、存储空间、带宽等囿限,开发微课资源应用必须适合在移动设备上使用,以减少繁冗操作,文字务求简明扼要。针对此种特点,我们认为,微博、家校掌上通、主流门户视频网站等自媒体是比较适宜微课进行发布的平台。
顾名思义,微博是指140字的微博客(又称迷你博客)服务。作为新兴起的web.2.0的表现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利用集成化和外部API应用等多种途径实现电脑和手持终端与受众的无缝对接。根据2014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整个新浪微博有5亿普通用户,五六百万达人用户,近百万实名认证用户。微博由于其便捷性和实时性,在当今的互联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浪微博的相关数据显示,手持终端的用户发博比例高达70%以上。移动学习的特点是学习地点多为零散,学习时间不连贯,易受外界干扰。但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微博的微课资源信息发布简便,方便教师发表自己的情感与想法,提供小幅水墨微课视频分享的平台;聊天、交流、提问、答疑,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这都为打造心心相印的学习共同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许多手机已整合掌上电脑的部分功能,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多人际交往的渠道。目前我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经常性的开展诸如展示学校形象、开展家校互动,展示美术作品校园活动。其中,学校今年引入的家校掌上通APP采取模块化设计,模块设计简洁、实用、清晰紧凑,体现服务于学生的宗旨。可以供学习者浏览学习信息与文件。家长或者学生可查看学习平台中的课程状态、学习进度、考试信息、课程成绩等。教师也可以在相关的版块发布一些学习信息或资源,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网,展示班级活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将校本小幅水墨画课程制成微课发布到家校掌上通来学习,支持移动终端的浏览,具有携带方便、内容容量大、存储空间小等优点。学习者还可以下载后可实现脱机浏览,可以节约学习费用,家长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美术学习的进度。在家校通平台上建立学习共同体包括了与学校领导的沟通、美术科教师间的协作、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质量。因而,家校通也是一种很适合儿童进行移动学习的资源类型。
时下,视频网站作为一种自媒体平台,实现了跨终端提供视频服务,全面支PC、手机、平板电脑播放,满足了用户需求并提升用户体验。它主张鼓励以微视频形式出现的视频收藏、自创与分享。其中,优酷网是国内首家为微视频免费提供无限量上传与存储空间的网站,为自媒体的发行与推广提供了崭新平台。笔者选择在优酷上发布自制的微课视频,也是出于其所提倡的“拍客文化”,倡导“谁都能做拍客”的概念,这种全新网络生活方式,与我们校本小幅水墨微课发布的初衷相契合,将自媒体直接发展为传播者,便于本校学生观览学习的同时,也可实现与全国美术教育工作者、学习者的共享与交流。
另外,我们还利用校本课题所开发的循环教学课模式——课堂本位循环教学和课外拓展循环教学,双管齐下适时向学生开展相关单元的绘画技法微课教学,已在学校的校园开放日向家长们进行展示。这样,教师在线上与线下对小幅水墨微课资源的同时发布,使得儿童小幅水墨画的微课教学视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收到较为良好效果。学生水墨画技法在整体上有所提升,2013-2014年教师所辅导的特长生在市级赛事上取得优良成绩,学生创作的小幅水墨作品在省级刊物多次刊载。特别是笔者自制的校本小幅水墨微课《小幅水墨——猫头鹰》在东莞市首届微课大赛上取得优异名次。与此同名的校本课程在2014年东莞市丘陵片区的送课到校活动中得到了公开展示并收获众多好评。
熊才平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将引领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变革,教育信息资源利用从静态的“单一获取”到动态的“利用、建设”;信息资源使用者从单一的信息资源用户转变成既是信息资源使用者又是信息资源建设者双重身份。并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动态发展利用模型。以Camtasia Studio为平台制作的小幅水墨微课,容量轻简,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儿童小幅水墨画的教学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观者与创作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微课学习之余有拓展空间,为深入掌握绘画技法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 蒋家傅,冯伯虎.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 张国安.服务的力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3] 徐一峰.多媒体制作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4] 徐福荫,黄慕雄.教育技术协同创新与多元发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
[5] 欧阳友权.网络文学词典[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3.
[6] 尹少淳.当代美术教育研究第1辑[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