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突出美

2016-02-14 17:07:31莫英连
珠江教育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语文教师

莫英连

(高要区第一中学,广东 肇庆 526100)

语文是基础学科,其具有的美质是任何学科都不能比拟的。语文的美突出体现在语言美和人文美两大方面。

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首先在于她的文字美。汉字是世界上少有的形音义结合得相当完美的象形字,这种文字令任何拼音文字黯然失色。如“滴”字,使人产生淅淅沥沥、“雨打芭蕉”、“点滴到天明”等丰富的联想;又如“劣”字,少出力气,效果自然就差了;“好”字,男女平等地生活一起就是“好”。能产生如此美妙的联想,有哪种语言能及?汉语言的美其次在于她的音调。汉语言是世界上少有的声、韵、调格外丰富的语种之一,普通话里有阴阳上去“四声”之别,古诗词中有“平仄”之分,念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婉转,产生“间关莺语花底滑”之美妙享受。加之汉语特有的双声、叠韵等修辞效果,在听觉上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令人不禁产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感。

语文内涵丰富的人文性,突出体现出语文的内在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课标强调了人文性对学生的感染影响作用。丰富的内涵表达着对人和人性的关注,对尊严、价值、理想、观念、情操、品德、正义等的书写,对真诚、友爱、情意、心灵的抒发,对真、善、美的追求……,如果说,语言美是语文的外在美,那么,人文性就是语文的内在美。语文教材中任何一篇精美的文章,渗透着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交织着时空感悟、思想情绪、人文情怀、精神品性的综合因素,尤其适合对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心灵内化的培养,是学生成长成人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从深层意义上看,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培植,就是个性生命成长中对文化涵养的吸取和加深。

如此美妙的语文课目却在应试教育的顽固背景下黯然失彩,近几年高考反馈的信息告诉我们,当今语文教学状况堪忧,学生的语文水平日渐下降,一方面由于作为国际通用语种英语的霸权地位,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抢占母语的学习时间,且大考小考都要考英语,大学要考级才能毕业,因此学生花在英语的时间数倍于语文课程。学生哪还有什么余暇去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另一方面,中学语文教学在高考指挥下,众多教师从分数出发,语文课成了应试教学的训练场地,把一篇篇美文肢解成高考考点训练,使“美丽的语文”显得苍白而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如何使学生爱语文,还原语文的璀璨?尽管我们无力去改变各种大小考要考英语的制度,也无法影响语文高考考查方向,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语文的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出发,引导学生去阅读古今中外作品,让他们感受语文之美,从而提高语文素质。

一、课内与课外结合

课内是课外的指导,课外是课内的补充,两者互为依存,又互相促进。绵绵流长的人类文化长廊中,优秀的古今中外作品多如天上的繁星,而选进中学教科书的只是沧海一粟。如果语文教师只是停留在讲解课本的几篇作品上,那么,有限作品加之乏味的讲解,确实难以让学生能窥视到语文的璀璨。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语文教师要不断扩大阅读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语文教师的责任是通过语文教材的教学去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体,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课堂教学精彩,学生就喜欢所教的课,并喜欢教学的老师。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就要求教师首先有一定的语文功底,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能把蕴含在一篇篇文章里的美解析导引出来,让学生叹服。其次,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是一个教案,有的教师教得头头是道,有的教师教得枯燥乏味。这主要是教学基本功问题。口头表达是否生动形象,是否抑扬顿挫、有激情,方法是否多样化,处理问题是否机智灵活等。教师要达到上述要求,最重要的途径是多阅读,博览群书。宋朝文学家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虽有点夸张,却道出了阅读对一个时刻靠保持、保养和孕育自己的敏锐的语言感觉的语文教师是多么重要。浙江省宁波特级教师邓彤《红楼梦圆知多少》中说到对小说课教学的得心应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走上讲坛之初时,注意阅读名著,从名著中吸收教学养分。如阅读《红楼梦》及有关“红学”资料,这些阅读的累积,使她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博得满堂喝彩,而且使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兴趣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从邓彤老师的成功可知,阅读是教师提升素养的源泉命脉,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2.重视讲读课的“讲功”,让学生陶醉于语文课的精彩动听中

对一个教师来说,讲功非常重要,它是“启智”“育德”“传知识”、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工具和手段。随着教改的深入,语文课的教学课型很多,“精读课”“讨论课”“研究性学习课”“四步式自读课”等。但笔者认为,对于每类文体,教师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讲”几篇课文,从“讲”中,让学生领略你的风采——出口成章的口才,对教学的激情,对人生的自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更从“讲”中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语文的美丽——每篇美文呈现的独立的灵魂,反映生活的五彩缤纷,体现作者构思的巧妙、选材的独到、语言的鲜活、感情的充沛。这样,在教师精彩的“讲”中,学生真正品味到语文的韵味,感受到课堂教学的魅力与丰厚的收益,自然爱上语文。

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用灵动的语言引领学生畅游语文的海洋。语文是多彩的生活,是案头上的美丽山水。语文的教学应具有艺术性,要靠生动的语言、流畅的表达,要富有感染性、启发性,要能处处闪现诗意、充盈灵性、涌动精彩,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要做到这些,语文教师须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教师要富于感情。与其它学科相比,语文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情感性,一名好的语文教师,除了有高尚的情操、开朗的性格外,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师要有感情,语文课堂要有激情,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好而爱上语文。但是,目前太多的语文课堂,有许多教师可谓不缺方法,不缺知识,就是欠缺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不但内容照本宣科,且教学语言平板苍白,欠缺感情,欠缺抑扬顿挫,令学生昏昏欲睡,谈何来喜爱?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学会情感丰富地驾驭教学语言,让学生尽享语言的滋养,进而真正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师要有娴熟驾驭语言能力。前几年电视热播的“百家讲坛”中,无论是于丹老师主讲《论语》,还是易中天先生戏说《三国》,娓娓道来,丝丝入扣。或博观约取,要言不烦;或取譬类比,化难为易;或鞭辟入里,深入浅出;让人如沐春风。如果他们没有娴熟的驾驭语言能力,没有用雅俗共赏的语言还原历史的真面目,哪会使人如临其境?哪会受人热捧?成功的教学案例及名家大师的授课都有一个显著特点:点拨语言精辟到位,豁然开朗;过渡语言羚羊挂角,自然巧妙;总结语言精炼睿智,言近旨远。我们一线的教师应该要反思:教学中应该做到“文我合一”,心跳有学生,胸中有文本,口中有文章,相机运用丰富的或典雅或通俗的语言组织灵动的课堂,上活一节课,让学生乐学语文。

要博取众长,创新语言。教师要具有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就要有自觉超越语言的意识,突破来自语言本身的局限,追求语言的创新。于丹老师温和亲切,而词采丰美;易中天先生凝炼风趣。他们之所以在“百家讲坛”中备受追捧,是因为他们突破了语言的常规,对正统历史进行正说、曲说、趣说、妙说,从而引人入胜。这就启发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有突破常规语言规范的意识,追求那些有创造力的、来源于生活的鲜活语言,使其灵动多变而富有诗意,在超常规的组合中达到“无理而妙”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多阅读经典文章、多听名家演讲、努力锤炼自己语言的同时,必须站在时代前沿,关注社会人生,引进时代活水,善于运用当今社会流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潮别致有生命力的语言,有时也可以相机穿插一些无伤大雅的“无厘头”的搞笑语言,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当然,也不能因追求一时的“搞笑”效果而一味将语言“低俗”“庸俗”化,要将语言的新颖性与深刻性结合起来。

3.由课内引申课外,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语文课堂不应只是一篇篇课文的讲解,而应是以一篇课文为基点进行纵深的阅读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古今中外名作。选进教科书的篇目毕竟是有限的,一学期下来充其量不过是二十多篇,远远不能满足语文要“博览群书”才能达到“厚积而薄发”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要有适当的阅读引申、拓展。可以介绍同一作者的文章,如教朱自清《荷塘月色》,可以印发《绿》。或介绍同题材的作品,如学了郁达夫《故都的秋》,可印发罗兰的《秋颂》、欧阳修《秋声赋》等。运用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去欣赏作品,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品质。学了白居易《琵琶行》可印发《长恨歌》等,体会“元轻白俗”的诗歌特色。学了《劝学》《过秦论》《师说》可指导学先秦诸子百家散文,辅以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教育。通过迁移教学让学生受到文学作品熏陶的同时,明白类似这样的精品很多,无疑对学生课余的自由阅读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对传承文化精品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二、开设多样化的阅读课

阅读是基础,又是扩展知识,启迪智力,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靠多样化的阅读累积完成。要达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单凭教材几十篇以及课堂上推荐的美文是远远不够的。如何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触摸到语文的冰肌玉质?最好的办法是倡导开放性的读书教育,开展多样化的自由阅读课,为学生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创设良好的氛围。

1.自由阅读

有人说:“书像风尘仆仆的流浪汉,又像走南闯北的旅行家,肚子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风土人情和天南海角美丽诱人的风光。”书能给平淡的现实世界里的孩子们一个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所以每周要开设1—2节阅读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阅览室“见风使舵”自由地选择书报,认真阅读摘抄美文美句。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和跳动着时代脉搏的时文,让学生从中获得知识和教益,能引导他们关注自然,自觉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和对民族社会的责任与义务。让学生“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从而提升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开展美文共赏课

一位名家说过,“语文的味道在朗读里面”。是的,汉语言最美丽之处在声韵的悠扬顿挫,非朗读不能展现语文的美丽。浙江省宁波市名教师张悦老师在《读出来的语文》中提到,是出色的朗读让她在中小学乃至大学时已“小荷已露尖尖角”,走上教学岗位后,更是凭借朗读的精灵,让学生陶醉在优雅的语文中,用出色的朗读吟诵出语文韵味。

因此,除了讲读课中注重朗读外,平时师生应注重收集一些美文,在上课前利用五分钟或另开辟一节课,一起朗读欣赏美文。或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或让有一定诵读水平的学生来朗读,或师生同读,在摇头晃脑、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一起品味文章所叙之事、所描之景、所抒之情,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深邃内涵。然后,师生共同点评所朗读文章美在何处,在朗读中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同时,在校内或班内开展各种语文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读会,演讲比赛等,既可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又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让语文的美丽点缀学生的平凡单调的生活。

3.作品专题阅读

文学作品专题阅读,是指结合语文教学,定期开展一些文学专题阅读或讲座,如诗词知识讲座。学习唐诗宋词时,要学生理解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绝非易事。可开展专题学习,从诗词意象入手,通过大量有共同意象的诗词的比较阅读,把握古典诗歌中意象的特定内涵,使学生领略文学的奥秘,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技艺。如通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诗词比较阅读,明白“柳”在我国古典诗词是与离别、惜别有关的特有意象,抒发的是离愁别恨的情感。

4.引导对经典名著的阅读

经典是具有典范性和权威性的著作。经典名著陶冶了一代又代人的精神,是名家的代表作,是文化的精品,是人文精神最重要的载体。阅读经典名著对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对于经典文学,爱读是前提,会读是基础,读懂才是目的。因此,我们应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解读经典作品的人物性格,我们不能只是依书照说,要从人物性格的立体化、人性的复杂化、人物的社会背景来客观理解,更要结合当今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来解读。如《雷雨》中对“周朴园”这一人物的解读,不能单纯地说他是个自私虚伪、残酷狡猾的资本家。我们应当从中国的传统观念及人性化的角度来分析。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其感情有其真实的一面,当年一个二十几岁的他曾对当年温柔美丽的鲁侍萍产生恋情,动过真情,而且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爱他所爱的人,这是他的人性。侍萍的突然出现,周朴园自然会担心她会威胁到自己在家庭的名誉地位,立即表现出警惕与冷酷,虽是自私,但也是人性中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让蘩漪喝药这一情节体现其专横中亦体现一种关心和责任感。对罢工处理有敌视工人运动、无视工人要求的反动性,但亦体现他是个有魄力、有政治眼光的企业家,因为他看出来鲁大海“有背景”,便想利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因此,周朴园这个形象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是复杂的、立体的。再如《项链》中玛蒂尔德形象的解读,亦不能单说她爱虚荣,还应看到她还债中所体现的诚实勇敢、勤劳节俭、有责任感的美好品德。

名著毕竟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历史产物,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有它历史的局限性,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整体地、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它所反映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尼采说:“读书就如散步在别人的知识与灵魂中。”是的,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品位,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多阅读,学生要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完善人格亦要多阅读。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课,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诗意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正是语文在生活中散发出的迷人魅力之处。更重要的是,无论学生日后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他们能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他们的生命就是富足的、健康的、美好的,学生喜欢阅读便在精神上站稳了生存的出发点,同时也占领了生存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 吴春风.关于文学经典阅读的尴尬及其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6(3).

[1] 钱虹.语文的美丽与苍白[J].语文教学通讯,2005(11).

[1] 夏天.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11:7-8.

猜你喜欢
语言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