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谢淑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江西 谢淑春
众所周知,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们的言行对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影响很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时,努力做好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出一个老师应该有的样子。通常所说的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遗言异性,充分发挥情感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利用这个积极作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的个性特征和健康的心理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培养、精神养成和人格形成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注重学生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合适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帮助学生在情感上与文章作者相沟通,获得共鸣,更好地了解文学价值。因此,合理的情感教育策略在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中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策略
(一)情感交流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师生情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使师生情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会大大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那么课堂教学会变得轻松很多,学生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新知识。
(二)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品格
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还有每一个独立自主的全面的认识,很多时候还处在“幻想”阶段,一旦在现实生活中收到挫折,便很有可能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创伤。如果这个“创伤”没有得到很好的修复,会对他们以后的品格和价值观有一个巨大的影响,而且很难再改变。在小学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重要的,这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小学的语文课文均是挑选文章中的优秀篇章,这些文章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是需要通过学习进行体验的。在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时,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才能真正完全体会其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教学过程中渗透着情感教育,那么这个引导过程就会变得更加顺利且有效。
(三)引导鼓励,让学生富有学习激情
“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唤起学生对老师的亲情与热爱,从而“爱屋及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老师要用自己甜蜜的笑容,得体的仪态,和蔼的语气来使学生与自己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心里认为你是一个充满爱的老师,无形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让学生爱上你,爱上你的这门学科,唤起他们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
(四)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积极行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社会和师姐的认识还比较少,小学生对于社会环境的接触也较少,通常对周围不曾经历过的事物也充满了好奇心。他们通常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去体验心得事物。适当的情感教育将会使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对这个阶段是的学生是非常有益的。
(一)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在学习和生活中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和照顾,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群体。在很多孩子眼里,教师是具有一定权威的人物,会与老师在无形中会有一层隔阂。作为老师不能一直与学生保持着这种权威,既不利于教学也不利于与学生日常相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入一定的情感因素,努力将这种权威向亲和力转变,与学生平等相处,经常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增加互动环节,与学生平等对话。
(二)用情感打动情感
情感教育进行是否顺利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来时只有做到和蔼可亲,赋予对学生的关爱才能让学生收到感染,并且成为老师的良师益友。形成这种良性的教学环境对构建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具有实质性的帮助。在和谐交流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课堂活动和讨论交流,更会加深学生与老师的关系。
(三)增加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富有生机的,互动交流的,而不是老师的“独奏曲”。想要增加互动交流唯有增加课堂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环节中增加老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可以巩固课堂的理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有效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也可以尽量增加教学空间,不能只依靠在课堂的理论教学环节中。同时,在课余时间里老师组织是联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共同参与进来。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感交流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教学能够使课堂教学过程不再那么单调无味,反而能够让原来枯燥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同时通过情感交流,老师和学生能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让原本学生心中具有权威性的老师不再那么高高在上,而是可以接触和交流的。
[1 ]王彬.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98-99.
[2 ]陈莲.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刍议[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7).
[3 ]李意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12-112.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