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易华勇
家庭报在养生养老领域发展的转型探索
文 | 易华勇
传统报媒的转型是近几年业内人士谈论较多的话题,各家纸媒使出浑身解数,各显神通。其中,围绕老年读者提供转型服务是一个方向,也初步积累了一些经验。笔者以《现代家庭报》为例,对家庭类报纸在养生养老领域转型的探索做简要分析。
《现代家庭报》创办于1985年元月,作为全国第一份家庭生活报,多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好评,在全国众多订阅读者中,80%是多年订阅本报的老读者,这些老读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宝贵的中老年读者资源,如何在报社转型发展中发挥作用?中老年读者有资金、有需求、对报纸的黏度大,这些特点让报社领导看到了机会。经慎重研究,报社决定在中老年人的养生养老领域做出探索。
多年来,因为《现代家庭报》在中老年人读者中的独特价值,多家专业养生养老机构都是报社的忠实广告客户,广告合作实现了双赢。但近年来,受各类新媒体机构的冲击,报纸仅仅依靠版面传播为客户服务的传统做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面对客户需求更加精细化和务实化的趋势,为这些养生养老机构提供专业定制服务已成为一个新的常态。
济南德圣集团旗下南京保协健康科技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南京保协)在与《现代家庭报》合作的过程就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实现了双赢互利的效果。
南京保协是一家集老年人健康管理、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为一体的专业公司,由于其客户群体的固定性和独特性,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常需要拓展层次较高的离退休人群,这与报纸的受众人群比较吻合,在双方的合作中完全摈弃了硬广合作模式,采用“品牌有偿使用+客户资源共享”的同风险共受益的新型合作机制,这也是传统纸媒向养老领域靠拢的又一新探索。
在这种合作的模式下,南京报协把报纸的品牌和线下稳定受众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在服务读者群的过程中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既满足了读者群体的日常旅游、娱乐的浅层次的需求也满足了这部分群体养生、理财、保健、交友等深层次的需求。而从报社的角度来说,在没有太大风险性投入的基础上嫁接养老企业的专业化服务团队和技术,在纵向挖掘受众群体潜在需求的同时实现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重效果。比如南京保协2015年与现代家庭报社联合在高校退离休群体中开展“预防脑卒中,我们在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健康报告会”,邀请北京三零一医院、北京养生堂知名专家关爱离退休群体的专题讲座几十场,服务在宁高校10余万退离休老年群体,受到了好评,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经济效益。而南京保协通过健康报告会扩到知名度和潜在的客户数据资源,为后期的客户管理做了准备,实现了双方合作的目的,达到了双赢的初衷。
这种合作模式,对于养老企业和报社来说,都是各取所长、实现共赢的举措。笔者认为,类似于这种探索性尝试,对于某一领域的传统媒体转型具有示范意义,不仅规避了较大的投资风险,而且借力专业机构的专业技能扩大了报社影响力,实现了客户资源的迅速变现。
互联网时代迅猛崛起对传统媒体来说是倒逼式的威胁,技术的日新月异是推动所有传播媒介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动力,纸媒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笔者认为,当受众不再以获取新鲜新闻资讯为目的去阅读报纸的时候,纸媒的生产加工者就要摆正姿态以服务者的角色提供精细化的产品,为受众提供更多除报纸本身以外的增值服务。纸媒的从业人员当以务实的精神去深耕细作某个细分领域,找到与自身相匹配的细且精的小生态,踏实开拓迈进。
(作者单位:南京报业传媒集团现代家庭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