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丽平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紫砂作品《一粒珠》的实用性与艺术性
严丽平
江苏宜兴宜兴214221
《一粒珠》以纵横有象、随转起合的“线”条来表达相应的“体量感”、“空间感”与“形象感”。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和多方位考量、研究,将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气”与高雅的“线形”风貌糅合在一起,对多角度、多层次的热衷体面关系进行微妙处理,极力精雕细琢、引人入微,以求得在工艺上的艺术升华。
一粒珠;圆器造型;艺术性
紫砂陶器尤其是紫砂壶,是我国陶瓷众多门类中较为特殊的陶瓷工艺品,虽只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然而它的产生和演进与各个重要时期诞生的其他陶瓷品种一样,主要是由于材料的发现和利用,成熟的工艺和受到人们的接受给它烙上深深地文化印记,而产生并孕育紫砂壶的地域与氛围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文特征和文化背景,这就是受到灿烂的吴文化的影响。而宜兴地处太湖西岸,处吴腹地,饮茶风尚早已被古人所咏,故饮茶的载体和颇有人文特征的紫砂壶及其所反映的传统文明也在吴文化的氛围中滋长。
紫砂虽小,却壶通大道。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需要精神世界的建构。紫砂壶的存在,使人们有了一个养气的媒介。一块紫泥,在点石成金的巧思里,承继着文人风雅,流转着世代交替,同时也将人类的才情融捏握于寸土之间。壶中天地大,这天地是排除一切物质、利益、私欲之外的另一种境界,集儒释道三家之精华,包含了人们对自我、对自然、对人生以及对世界的思索和感悟。于繁杂世事中,觅得一处沉静的心灵空间。《一粒珠》包含了一种生活情趣及对人生的热爱。
《一粒珠》顾名思义就是要塑造出如珠似玉般圆润光洁的效果,这与传统紫砂圆器的要求相吻合。圆器的造型艺术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其艺术要求口、盖、的、嘴、把、肩、腰的配置比例要协调和谐、匀称流畅,达到无懈可击的艺术境界,致使器型上的标准要求为“柔中寓刚、圆中有变、厚而不重、稳而不笨、有骨有肉、骨肉亭匀”,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美的高度浓缩。该壶壶身饱满圆和,质感于细腻光滑中透露着柔美,轻盈的线条在无形中勾画出协调婉转的比例,将行云流水之姿、刚柔相济之态渗透进壶器的造型骨骼中;半圆轮廓的壶把随曲线的走势由细到粗、由粗到细;壶嘴如滑过珠玉的水滴,带着曼妙的旋律,顺着壶身的流线方向自然而然地牵引出另一生动的形象,壶盖采用嵌盖方式,以保持整体形象的完美,盖上嵌以一粒珠,形成大珠怀揣小珠,层层珠玉的造型,叠造出双重的视觉感受,加强了审美效果。
《一粒珠》以纵横有象、随转起合的“线”条来表达相应的“体量感”、“空间感”与“形象感”。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和多方位考量、研究,将流畅的“线韵”、充沛的“线气”与高雅的“线形”风貌糅合在一起,对多角度、多层次的热衷体面关系进行微妙处理,极力精雕细琢、引人入微,以求得在工艺上的艺术升华。该壶的“线韵”以形体为骨干,以气韵为灵魂,使一切创意、技艺、灵气随着“线”气任意流走,着力追求“线”的舒展,“线”的神韵、“线”的生命气息,多层次、多角度、多空间地展现自己的独特风采,以全方位打造“线”艺术的无穷魅力来支撑整个壶体的美学情韵。
宜兴紫砂器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它的创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力。文人参与紫砂器的制作活动,有着多种的形式,除了邀请艺匠特别制作外,大多文人是自己亲自设计外形,题刻书画,运用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形式,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追求紫砂器的外在鉴赏价值。紫砂器外在形制的古朴典雅,凝聚着茶文化的深厚的自然气韵,文人在冲泡品饮的意境中寻求到了天地间神逸的心灵感受。紫砂是宜兴得天独厚的原料。天然形成的合理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其具备了可塑性好,延展性强,生坯强度高,乾燥收缩小等工艺性能,为多种多样的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条件。
[1]《古今名壶集》 香港英泰贸易公司 友谊出版社 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