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咏梅 黄汉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同时又指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数学与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是辨证的统一。小学数学教学就要将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向课外延伸,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断获取现代社会生活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激趣
荷兰数学教育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教育的四条数学原则中有一条是“数学现实原则”。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思考着特定客观世界以及反映这个世界的各种数学概念,它的运算方法和数学知识结构,这就是所谓的“数学现实”。数学教学就是从学生具有的“数学现实”作为直接出发点,并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把经验材料“数学化”。这就要求我们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悉的生活事实进入课堂,使数学有亲近性,现实性,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打折”这个概念,在我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要用到。例如, 六一儿童节当天,肯德基特推出了四大优惠套餐。 A套餐原价:15.00元,现价:12.00元; B套餐原价:12.00元,现价:8.40元;C套餐原价:20.00元,现价:15.00元;D套餐原价:9.00元,现价:7.20元。老师想买一套优惠幅度最大的快餐,请你们帮我挑一套。买哪一套最合算?学生开始纷纷说C套餐便宜。可有的学生却说出原价不同,现价也不同,如果利用原价与现价的差,就不能作出正确的比较,争论得出由现价占原价的百分比才能正确的区分出谁最优惠……
二、 结合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实践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促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价值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切,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如教学“利息、利率”这一内容,学生理解利息,利率的含义,知道计算利息的方法,书上的习题学生感受不够“解渴”。此时,教师布置了以下作业:(1)自己做小会计到银行去了解现时利率,把自己春节得到的压岁钱存起来,想一想怎样存最合理?把你的分析汇报写出来。(2)做家庭小组手,帮妈妈理财,算一算妈妈存的钱利息是多少,扣多少利息税,到期后应取回多少钱?是存活期?定期?国债还是存教育储蓄?各有什么好处?
三、 活化数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不能单纯地以学生考试成绩,解答数学题的正确率来衡量,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否通过数学教学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衡量。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只会纸上谈兵的考试状元,数学教育是面向生活,面向所有学生的教育,应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学习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重视生活体验,提高认知水平
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百分数的了解,学生应该有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学时,放开探索空间,让学生调度各自已有的经验,走向新知学习,这样把学生的学习起点定格在各自已有的经验上,他们才能接受自己的经验去建构新知。学生走进课堂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发现教材中虽然也出现了许多生活中的百分数,但与现在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带来不同类型的饮料和酒的商标纸,让学生观察商标纸,找出一个相同的符号“%”。商标纸提供的信息:某啤酒的酒精度是3.6%;某米酒的酒精度是29%;某糊涂酒的酒精度是33%;某红酒的酒精度是12%……这样,抽象的百分数与学生贴近了。因此,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投入,兴致甚高,很快就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2. 回归生活天地,学以致用
21世纪的受教育者已不再满足于是一个只会吸纳大量事实信息的人,而应该是一个知道如何在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进行检查、评价和应用所用信息的人。数学应用于实际,才富有生气。在课堂学习的同时,教师要重视积极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向生活时空拓展,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和应用数学,真正领悟出数学的价值。
四、课处延伸拓展,发展应用意识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教学时空范围也应突破课时和教室这狭小的时间和空间,更多地融入社会。每过节假日,我们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200送200”的促销招牌。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小陷阱呢?问题一抛出,有一学生说:“需要运用我们的数学啦!而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200送2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马上又有学生抢着回答:“就说满200送200元购物券。某顾客先用490元买了一件羊绒外衣,送来了400元购物券。此时得到的四百元购物券,一般顾客心理都会产生一种捡便宜的感觉,于是就产生了较强的购买欲望,意欲花完为快(一般商家的购物券都是限期消费,在一定的时期内没有消费就过期作废)。于是这位顾客又花了更多的钱再买其它物品,比如花248元券买了一双鞋,又用剩下的150元券中的128买了一条围巾。那么顾客到底便宜了多少呢?我们可以算一下128+248+490=8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490/86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六折。这位先生处理还好,因为购物券只能在指定地点使用,如果买了送,送了买……这样循环下去的话,那商家就赚大了!因为你不得不一直在这个地点消费,商家就算把你套上套了,所以经过一算,看来数学真的很重要啊!”还有学生感叹道:“看来购物要尊重客观实际,客观地考虑合理购物。”
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重点掌握学习方法,不断强化训练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主动地运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从而自主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