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书名辨识

2016-02-13 23:07程茜衣兰杰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书名古籍中医药

程茜,衣兰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中医古籍书名辨识

程茜,衣兰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古籍为例,对中医古籍书名进行了辨识。中医古籍存在有书无名、一书多名、同名异书、篇名即书名等复杂情况。中医古籍书名依次经历了以经命名、以方命名、以专科命名、以全书命名等漫长历史过程。中医古籍书名用语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出现了圣人托名,使用珍贵、禁秘之词,使用典故,特殊名词指代,以作者名、地名、室名、朝代、年号命名,以儒、道、释专有名词命名的文化现象。通过书名辨识,可以准确快捷地整理、利用中医古籍,有效解决古籍研究中的信息障碍。

关键词:古籍;中医药;书名;文化

【引文格式】程茜,衣兰杰.中医古籍书名辨识[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6,40(4):38-40,47. DOI: 10.3969/j.issn.2095-5707.2016.04.010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在200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及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作为全国中医院校中唯一首批入选单位,共收藏中医古籍 2300多种,3万余册。古籍内容涉及中医经典、中医医案、诊法治则、中药方剂、综合医籍以及临床各科等。在对馆藏古籍整理、利用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古籍可以直接根据书名判定其归属,如《妇人大全良方》《本草汇纂》《袖珍方》《经络全书》《续名医类案》等。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古籍,由于无法从书名确定其内容,难以轻松归类。因此,本文对中医古籍书名进行调研,在发现其体例共性,探讨其时代特征,体会其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希望为今后的古籍整理、利用提供帮助。

1 体例

中医古籍书名的体例,遵从普通古籍书名的一般体例,大致分为以下 6类。⑴有书无名。原书没有名称,书名为后来整理者拟定,如马王堆帛书《养生方》《五十二病方》等。⑵篇名即书名。原书只有一篇者,多以篇名、主题为书名,如《脉书》《揆度》等。⑶一书多名。一本书有多个名称,如《灵枢》曾称为《九卷》《针经》《九灵经》。⑷同名异书。多本书同为一书名,如明代赵献可撰著《医贯》,为医学基础理论方面著作;明代万宁撰著《医贯》,为儿科及医案方面著作。⑸同一部书中出现多个书名。如明代马蔺所撰《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清嘉庆十年古歇鲍氏慎余堂刻本)一书,封面、目录与正文之前均作“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扉页却为“黄帝内经素问”,版心为“素问”,序言前题为“重刻素问灵枢注证发微”。出现这类同书同版异名现象,往往是由于刊行者或序跋作者的别出心裁或各行其是。为了著录的统一与学习利用的方便,目前国家文献著录标准规定,凡同一部书中不管有多少书名,均以正文前所题者为准。如上例,就应以“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为标准书名。⑹一书一名。一本书只有一个固定的名称。大部分中医古籍为此例。

2 时代特征

两汉三国时期,出现了存世最早的中医著作,是有据可寻的中医源头。医书的名称多以经命名,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

晋唐时期,临床医学成为医学发展的主流。以方命名的医书大量出现,正如南北朝时期的医家褚澄所言“由汉而下,有方无说”,如《备急千金要方》《肘后方》等。

宋金元时期,随着临床各科医学的全面发展,出现了大批的以专科命名的医书,如《外科精要》《妇人大全良方》等。这个时期文人知医成为风尚,出现了很多儒医,因此一些医书名称带有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如《儒门事亲》《养老奉亲书》等。另外,以医字冠名的医书也从这个时期开始普遍出现,如《医说》《医学启源》等。

明清时期,全面总结阐述前人医学成就的综合性著作大量产生,在书名上表现为《古今医统大全》《伤科大成》《疮疡经验全书》等。另外,在明清两代,温病学说脱离了伤寒学说体系而独立出来,出现了以《温疫论》《温热论》等为书名的专著。

3 中医古籍书名中的文化现象

中医古籍书名用语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出现了圣人托名,使用珍贵、禁秘之词,使用典故,特殊名词指代,以作者名、地名、室名、朝代、年号命名,以儒、道、释专有名词命名的文化现象。

3.1托圣人先贤所著

在医书名称中冠以古之圣贤人名,原因有二:一是托古圣贤之名确立本书的权威性;二是使后世相信泽被后世的经典之作,不可能是一般人所为,必定是大圣上智之作。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3.2多用珍贵、禁秘之词

金匮石室是古代国家秘藏重要文书的地方,用于书名中,暗示其书籍内容的珍贵。如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清代陈世铎的《石室密录》。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自序中说:“人命至重,贵有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以“千金”比喻生命价值。而针灸类古籍,以金针代指针灸术,如清代李瞻《时代金针》。

“秘方”古称“禁方”,二者同意,指秘传而不公开的药方。如唐代鉴真《鉴上人秘方》、明代龚廷贤《鲁府禁方》。

3.3多用典故

常出现在中医古籍书名中的典故有橘井、仁术、折肱、青囊、春脚等。

“橘井”以喻良药之典。《神仙传·苏仙公》中苏仙公得道仙去时,谓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翌年果疫疾,远近求治者悉活。后遂以“橘井”为良药之典。以此命名者如明代王章祖《橘井元珠》[1]。

“仁术”“仁寿”喻指医术。《孟子·梁惠王上》云:“无伤也,是乃仁术。”孟子所谓“仁”,本于孔子“爱人”之说。《论语·雍也》:“知者乐,仁者寿。”《汉书·董仲舒传》:“尧舜行德则民仁寿。”此故将仁寿比之医术。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张洁《仁术便览》、清代孟葑《仁寿镜》。

“折肱”喻指良医。《左传·定公三十年》曰:“三折肱知为良医。”《楚辞·九章》曰:“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乃知其信然。”南宋时期朱熹《楚辞集注》:“人九折臂,更历方药,乃成良医,故吾于今,乃知作忠造怨之语,为诚然也。《左传》曰:三折肱为良医。亦此意也。”后遂以“三折肱”“九折臂”以喻良医。以此命名者如明代吴承昊《折肱漫录》[2]。

“青囊”为古代医家的书囊,喻指医书。以此命名者如清代赵濂《青囊秘效方》。

“春脚”寓意医者可以愈病回春,出自《开元天宝遗事》:“宋王景为太守,爱民恤物,时人谓有脚阳春。”言之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以此命名者如清代孟文瑞《春脚集》。

3.4以特殊名词指代书籍的所属内容

养生类古籍常以“养性”“卫生”“摄生”“尊生”“保生”“颐养”等方式命名。如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原题唐代孙思邈撰《孙思邈卫生歌》、元代丘处机《摄生消息论》、明代高濂《仙灵卫生歌》《尊生八笺》,以及清代魏祖清《卫生篇》、知非山人《保生造福录》、冯曦《颐养全要》等[3]。

针灸古籍,以金针代指针灸术。以此命名者如明代李瞻《时代金针》。

眼科医籍常以“银海”暗示,宋代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其中“银海”指眼睛。以“银海”命名者如原题唐代孙思邈《银海精微》、清代顾锡《银海指南》。

妇科医籍有时以“邯郸”指代,如明代赵献可《邯郸遗稿》。邯郸寓意妇科,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名医扁鹊,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带下医也指妇科。

“游秦”“过秦”指儿科,出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如明代沈惠《扁鹊游秦》和赵养葵《过秦新录》。

3.5以作者名、地名、室名、朝代、年号命名

其中作者名包括作者的正名、字、号。有反映作者姓氏本名的,如清代冯兆张《冯氏锦囊》、明代万全《万氏女科》等。有反映作者字号的,如《笔花医镜》作者为清代江涵暾,字笔花;《景岳全书》作者为明代张介宾,号景岳;《丹溪心法》作者为元代朱震亨,世居丹溪,号称丹溪翁。有以封号冠名的,如《新刊医林状元济世垒书》作者为明代龚廷贤,获“医林状元”之封号。

明清两代多有以书斋、堂室名书的,如缪希雍《先醒斋广笔记》、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尤怡《静香楼医案》、张志聪《侣山堂类辨》。“先醒斋”“西溪书屋”“静香楼”分别是缪、王、尤三氏的书房,“侣山堂”乃张氏聚徒讲习之所。

《开元广济方》为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一年(723年)主持撰成。《太平圣惠方》是北宋翰林医官王怀隐等人奉诏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开始编撰的一部大型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编成刊行于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故又称《大观方》。

3.6以儒、道、释专有名词命名

中医学不仅是一门应用科学,同时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道、释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三家的思想、学说、术语大量地渗透到中医古籍中,书籍的命名往往因此而带有其印记。

例如金代张从正《儒门事亲》,儒门指儒学之门,亦即古代知识分子阶层。儒家提倡忠君孝亲的道德观,而以医药侍奉双亲,正是这种道德观的直接体现。《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曰《儒门事亲》者,以为惟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也。”

元代倪维德《原机启微》,书名取自道家《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之语,意谓眼目的功能是为思维提供客观材料的关键。作者把“机”作为“目”的代称,并以之名书,提示该书是一部眼科专著。

晋代葛洪《肘后百一方》,“百一”一语双关,既实指书中载有 101类药方,又暗喻佛经含义。陶弘景自序云:“佛经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佛教认为,人与世间万物皆由地、水、火、风四大要素构成,若有一大不和,便会产生101种疾病。

4 从中医古籍书名的辨识谈中医古籍的整理

以上从中医古籍书名的体例、时代特征和中医古籍书名中蕴含的文化现象 3个方面对中医古籍书名进行了辨识。对古籍书名辨识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更准确、快捷地整理、利用中医古籍。

4.1针对一书多名和同名异书现象

书籍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因素,致使某些书名呈现出的共性特征日益突出,如由于标新立异、避讳等原因,导致同书异名现象;由于书籍内容的限制或流通不畅,导致同名异书现象等。虽然书名是了解书籍的第一窗口,但单从书名有时不但不能得知准确信息,甚至会做出错误判断。类似问题,要求研究者理清特殊书籍的历史发展脉络,知晓作者、成书年代,并参考书籍的具体内容,认真对待,仔细辨核。

4.2针对中医古籍书名的时代特征

伴随着时代变迁,中医古籍书名从直观质朴趋向委婉多样,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研究者掌握了各时期中医古籍的命名特点后,可以根据书名大致了解书籍的内容,并初步判断其成书时间。

4.3针对中医古籍书名中的文化现象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的主要载体,而中医学术除了医学意义之外,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医古籍以其特有的形式彰显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取向,研究中医古籍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要对书中所包含的知识内涵进行多层次的主题标引,为读者构建多角度的检索途径,才能更好解决古籍研究中的信息障碍。

参考文献

[1] 黄威.中国古籍书名研究问题解析与理论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1(2):134-138.

[2] 裴丽,常存库.中医古籍书名的信息障碍及文化分析[J].中医药学报,2006,34(3):59-60.

[3] 刘瑜,黄一卓.从中医古籍书名中管窥先贤医家的医学精神[J].江苏中医药,2010,42(5):68.

(修回日期:2016-06-13;编辑:魏民)

中图分类号:R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07(2016)04-0038-04

收稿日期:(2016-05-2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基于数据库建设的历代江苏名家医案整理研究(2014SJD14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江苏古代针灸医籍的整理与研究(13LSC013) 第一作者:程茜,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医文献学。 E-mail: whiteint@163.com

Title Identification of TCM Ancient Books

CHENG Qian, YI Lan-jie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iangsu Nanjing 210023,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ancient books in the Library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the study conducted title identification of TCM ancient books. It was found that the names of TCM ancient books are complicated, such as books with no names, one book with more than one name, and different books with the same name. The titles of TCM ancient books in turn have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long historical process, medical classics, medical formula, specialist books and pandect. Affected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 have been lots of interesting phenomenon about titles of TCM ancient books, e.g. title reflecting the name of the saint, using uncommon or secret words, using allusions, the term referring to a special noun, naming after the name of the author, place, dynasty and reign, and naming the proper nouns in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By title identification, readers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organize TCM ancient books and effectively break ancient research information barriers.

Key words:ancient books; TCM; title; culture

猜你喜欢
书名古籍中医药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译书名《为什么》)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我是古籍修复师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