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标准研究*

2016-02-13 16:47卢艳兰
图书馆学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细粒度社会化标签

卢艳兰

(河池学院图书馆,广西 宜州 5463006)

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标准研究*

卢艳兰

(河池学院图书馆,广西 宜州 5463006)

[摘要]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已经从传统知识体系中脱离出来,进化为当今的立体空间网状结构。空间中每个知识节点关联一系列其他知识和信息。知识体系空间的节点细分程度越高,越是能够满足用户多角度、全方位的知识需求。因此,研究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有助于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的发展标准。从当前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分类研究入手,引入细粒度知识体系的概念;以细粒度知识体系的原理和重要性,构建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标准,并实现打通馆际知识体系融合的目标。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标准馆际知识体系融合

当今国际科技发展与创新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是信息服务质量和知识服务环境,应运而生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系统满足了这一要求,成为知识信息集成的平台,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基础保障和关键组成部分。因此,提升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质量和服务能力成为孕育国家创新产出的摇篮。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建立更为细致的知识供给模式,使不同领域的不同需求者高效实现知识满足,是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模式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传统的文献、信息转变为信息时代的知识,概念化和知识化的组织趋势引导学者不断构建海量大数据下的知识系统。知识间的关系从传统“标题词表”的并列关系,发展到“知识树”式的“等级”关系,再到今天数字图书馆条件下的知识组织的“关联”关系,技术条件下的知识组织认知已经获得了极大的进化,并使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在大数据技术条件下,发展成为立体的空间网状结构。当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工作的本体化研究成为热点时,知识服务体系越是需要足够的细粒度划分,以进一步拓展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广度和深度。

1 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分类研究的阐述

1.1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的研究

“泛在知识环境”是一个新概念,是200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研讨关于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方向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意义是以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科技为依托,将传统信息服务和专项知识服务提供给用户时,要建立多语言、多媒体、可移动、语义环境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为用户提供通过网络满足其检索人类知识的需求。因此,美国将构建泛在知识环境作为国家科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者针对这一数字图书馆发展建设目标,提出了以下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构建的标准:①知识信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处不在。②知识信息即时性发布和获得。③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知识信息。④形成广泛的互动关系。⑤让知识信息成为终生学习的快乐动力。

以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泛在知识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构建,其核心指向数字图书馆知识的传播与有效性,对于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深度与广度的拓展较为缺乏。

1.2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概念的提出

上述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研究,总体基于用户传播与服务而进行,这既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也是未来的知识呈现方式。而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研究,是以知识组织内部本质联系的概念为基点,明确本体论等多种知识组织体系的方向和技术应用,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研究面向标签的网状结构的知识组织划分。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的构建思路是,当用户行为产生元数据时,网络层级标签收集和划分用户行为的需求和变化,以此为基础构建基于用户兴趣的知识组织体系模型。并以此作为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深入揭示用户标签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知识组织的有序性和更为友好的用户呈现方式。

2 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的构建

2.1构建原则与标准

数字图书馆用户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用户的知识需求存在着个性化的、跨知识领域的综合性需求特点。比如,用户搜索美国动画片《埃及王子》,会出现影视制作公司、宗教、《圣经》、动画片、文学作品、历史等等的系列标签。这些系列标签的产生就是通过既往用户行为产生的数字图书馆网状知识结构的节点。进一步的标签选择中,用户可能会依据自身需要选择总体类目以下的任何标签,其需求的满足表现为依托于知识本身本质内涵的关联性。同时,任何标签的指向是多维度的关联关系,因此出现了细粒度知识体系构建中的原则和标准:第一,强调知识关联和知识链接通路的构建,实现网状知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细分。第二,以研究用户内在行为为基础,实现知识关联的本质和内在机理方面获得突破。第三,明确知识关联中受控词表的进化路径为:标题词表-叙词表-本体的细粒度。第四,实现所有数字图书馆用户都能通过网状知识结构的细粒度化,满足需求。

2.2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的标准化研究

先进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造就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借助于网络和通讯技术,实现了互动交流的手段和服务方式;并进一步实现了数字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知识服务的模式。其技术发展,如全文推送技术、智能检索、指引库技术等,将全球作为知识传播的通讯空间、查询空间以及信息发布空间组织到同一个网状结构中。因此,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的标准化研究必须满足: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服务的观念统一、思维统一、方法统一与技术统一。

以当前我国各个高校的数字图书馆为例,很多图书馆由于建设接口的不一致,导致馆际合作无法展开;有的图书馆对馆藏资料设定了诸多存取条件,限制了数字图书馆的开放性发展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肇始原因就是因为缺乏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的统一标准化研究。因此,建立具有全国通用性或者是地方通用性的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建设标准,有利于打通各类数字图书馆之间的壁垒,真正实现全网知识的互通互联。

3 构建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的共享空间

3.1细粒度知识组织体系实现技术概述

当前基于本体的细粒度知识体系在数据处理模式上有流处理模式和批处理模式。

流处理模式是指由于知识数据随时间发展,数据价值不断流失;因此快速处理最新数据,使用户获得的数据更具价值性,而采取直接处理数据的方式。比如:数字图书馆网页点击数量的实时统计,同一标签搜索频率的统计等,并对这些数据流进行即时处理。

批处理模式是先存储后处理。首先是动态存储过程:先针对用户原始数据分区,通过不同任务区的处理结果,产生数据集合,参照用户自定义条件加权获得中间结果,最后在本地硬盘中记录结果。其次是静态处理过程:硬盘数据排序后,对同值数据进行组织,以用户自定义函数作为排序影响因子,输出最终处理成果。

3.2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资源共享空间的实现环境

信息技术环境实现,需要硬件和软件的支撑。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同构成了独立的数字图书馆信息环境。信息存储、数据处理、信息资源安全等,在当前信息资源开放度越来越高、技术条件越来越完备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资源共享的条件已经具备。

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资源共享空间的构建,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思考。其中包含基础物理设施硬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开发与应用平台技术、资源整合层面的技术发展、应用层面的技术发展以及访问层面的技术应用与发展、信息资源安全技术等。现在流行的数字图书馆共享资源空间建设的一般性做法是基于Web技术,采用API服务模式满足用户需求。

4 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共享空间的技术实现

4.1细粒度知识体系处理技术与实现

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处理技术最大的特点是面对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由于数据来源复杂、数据量庞大以及类型复杂等,其技术实现需要3个阶段:①抽取和集成数据;②分析数据;③解释数据。

抽取和集成数据在数据库处理时代已经广为应用,其过程是首先对数据源提取其关系和实体;通过统一的结构定义将关联和聚合后的数据进行存储。基于细粒度知识组织的用户行为是随机的,因此,为了实现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对初步采集的数据需要做清洗工作。由此可见,细粒度知识组织是先有数据然后有具体的模式。数据不断变化,造成模式不断演变,数据的抽取和集成也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当前较为成熟的抽取和集成模式有4种:基于物化或ETL方法的引擎、基于联邦数据库或中间件方法的引擎、基于数据流方法的引擎、基于搜索引擎的方法。

分析数据是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组织共享空间构建的核心。从抽取和集成所获得的原始数据当中,对全部数据或部分数据进行分析,这种海量的工作再一次将细粒度本体理论推到了应用领域的前沿。基于用户服务目标的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共享空间的构建,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拓展,也将不断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分析结果的质量。

数据解释就是给用户呈现最后的数据分析结果。在当前的数字图书馆细粒度数据解释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基于可视化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的数据呈现工作。可视化技术是采用标签流、空间信息流、历史流等进行数据呈现;交互技术则主要是通过数据起源技术,联合用户一起进行数据分析的过程,并最终对过程予以呈现。

4.2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共享空间技术实现路径

多个数字图书馆之间实现共享空间的建设,都基于物理层、平台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如果我们将数字图书馆比作“汽车”,支撑汽车运行的就是高速公路,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组织的共享就是实现数字图书馆馆际间的存储、管理与分析,既所谓的高速公路。

物理层是通过虚拟化软件系统管理物理设备,根据馆际间的应用需求自主分配虚拟硬件资源。经常以虚拟化技术提供laas服务。

平台层是数字图书馆馆际间进行协同工作,依托于云技术实现超大规模的数据计算和海量存储服务。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并行处理关键技术为用户提供PaaS服务。

应用层是针对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智能检索、资源导航等需求,构建数字图书馆馆际间统一接口、单点登录、一站式访问等协同与服务。

4.3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共享空间的安全保障

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共享空间的安全保障主要体现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用户操作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方面。当前较为可靠的安全措施是数字签名技术,该技术保证了信息安全基本可以做到: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真实性、法律凭证保障以及可追溯性。这一技术发展最为成熟的Google和IBM。针对细粒度知识体系的海量数据特征,为了避免网络过载采用云计算实现分布式、异构信息资源的负载均衡;在保障信息安全时,采用冗余备份、容错容灾等技术,实现数据丢失、病毒侵入、服务中断等安全性问题的回避和防止。所以,我们在使用数字图书馆的时候,会经常遇到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安全存储等各类服务。

5 基于社会化标签的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研究展望

5.1社会化标签

社会化标签的社会属性是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反映出了特定的人际,从而呈现出了其社会化的独特作用。用户行为产生的元数据产生了大量的社会化标签,并能够反映用户的需求与变化。但大众参与构建社会化标签不能简单以用户兴趣构建细粒度知识组织模型,否则会出现杂乱无章的情况。因此,寻找社会化标签的共性关系,实现标签网络的有序化,是当前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组织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这种社会标签网络的构建,不但要找出其中所蕴含的规律,更要揭示其内在关联,实现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的有序组织。

5.2社会化标签网络

社会化标签含义,很清晰地反映出基于用户行为的细粒度知识体系节点的出现,这些节点共同构成了社会标签网络的本质内涵,既共现网络。要梳理其在数字图书馆资源中杂乱无章的用户行为特征,我们用用户层次社会化标签和数字图书馆层次社会化标签来定义社会化标签网络。

用户层次的社会化标签是将单个用户的数字图书馆使用行为作为社会化标签分析对象;数字图书馆层次的社会化标签网络是对图书馆所有用户使用行为作为分析对象。在该系统中,一旦出现两种层次标签共现的状况,则可以认为共现标签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并建立关系。因此,存在了两种社会化标签网络模式,既用户模式和数字图书馆模式。两种模式的构建需求是基于用户兴趣的多元,所以两种网络模型包含了若干彼此不连接的社会化标签网络,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社会化标签网络模型对应的是主题领域,而用户社会化标签网络模型对应的是单个用户兴趣领域,因此,社会化标签网络处于不断的动态演变过程中。而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基于用户行为产生不断的进化。

以上社会化标签的细粒度知识体系构建,正是未来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方向。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划分之初,学者们已经发现很难用传统知识分类进行网络条件下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随着泛在知识环境的出现,学者们发现,在信息时代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利用分布于全球的庞大计算机系统,提出了泛在网条件下的知识呈现。而用户行为是多元化的,其产生的信息也是杂乱无章的,因此,为了使这些无序的知识需求信息有序化,学者们构建了基于本体论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构建原则和技术方法。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无序的知识组织当中更加需要知识本质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组织体系得到有序划分和使用。这种知识体系结构已经不是“树状”或者是“盒子”或者是“目录”结构的知识组织,形成另一种全新的网状知识结构。在这一网状知识结构中,各个知识标签节点的划分越是细致就越能够满足用户需求,因此,数字图书馆细粒度本体知识体系为用户需求实现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虽然,当前的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研究还不是很完善,但作为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未来研究方向一定会取得巨大的突破,使用户需求获得更大的满足。研究数字图书馆细粒度知识体系,有助于构建数字图书馆知识体系的发展标准。

参考文献:

[1]齐勇,罗英伟,孙毓忠.网络资源虚拟化技术专题前言[J].软件学报,2014(10):2187-2188.

[2]陈传夫,钱鸥,代钰珠.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7):40-41.

[3]张兴旺.大数据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3(2):12.

[4]李晨晖,崔建明,陈超泉.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构建关键技术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3(2):29-34.

[5]郭自宽,张兴旺,麦范金.大数据生态系统在图书馆中的应用[J].情报资料工作,2013(2):24-29.

[6]秦晓珠,李晨晖,麦范金.大数据知识服务的内涵、典型特征及概念模型[J].情报资料工作,2013(2):19-23.

[7]张兴旺.图书馆大数据体系构建的学术环境和战略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3(2):13-18.

[8]张晓林.研究图书馆2020:嵌入式协作化知识实验室[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13-22.

[9]黄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与内容的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6):51-55.

[10]陶飞,等.云制造特征及云服务组合关键问题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1(3):31-40.

卢艳兰女,1976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分编与读者服务工作。

[分类号]G250.76

收稿日期:(2016-05-11;责编:王天泥。)

*本文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大数据知识服务体系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编号:13BTQ002);CALIS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项目“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移动用户行为研究”(CALISGX20150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细粒度社会化标签
融合判别性与细粒度特征的抗遮挡红外目标跟踪算法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基于SVM多分类的超分辨图像细粒度分类方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基于型号装备?角色的IETM访问控制研究
基于web粒度可配的编辑锁设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