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天黎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高校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转型探讨
孙天黎
(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
环境设计作为景观设计、建筑装饰等多学科结合的产物,是当前较为热门的学科。针对当前教学现状与问题,探讨了环境设计教学社会实践转型的重要性,并提出其社会实践转型的路径,以期对丰富完善环境设计教学提供参考。
环境设计教学;社会实践;转型
环境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学科的时间不长,但其发展较快,深受学生的喜爱。从环境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教学中仅通过理论以及基本的实践课程教学,无法满足毕业生适应当前激烈的岗位竞争,毕业生需要一定的社会实践方能在设计行业站稳脚跟。而如何进行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职场过渡,搞好学生职业规划,提升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降低学生的就业门槛,是当前所需思考的重点和值得探讨的课题。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发展已有二十余年,近些年来我国从事环境设计、策划、制造的公司在各大城市中蓬勃发展,环境艺术年产值也早已超过千亿元大关,并呈现出几何级数增长的态势。整体上来看,众多市场就业机会给环境设计职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作为一门现代艺术设计学科,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展现出了鲜明的特征。首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环境设计为多门类的综合学科,将传统园林、建筑以及广告等艺术门类充分结合,在遵循高等教育实践以及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构建起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其次体现出了人文性特征,环境设计的核心在于人,其提倡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理念。此外,环境设计专业也有着实践性与创造性的特征,从环境设计专业内涵来看是社会实践、生产实践以及科学实践互相融合的产物,作为一个非常重视动手能力的专业,同实践的结合非常紧密;并且环境设计既是静态,也有动态,既包括视觉因素,又受到嗅觉、听觉等因素影响,它聚集了人类环境艺术知识的各项资源,是环境艺术科学理论与实践的载体,因而有着极强的创新性与前瞻性。从环境设计专业的特征来看,环境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决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达成此教学目标,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转型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转型,具体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无论在设计能力、设计创意,还是技术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精神上,都有巨大的提升。
1.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环境设计专业在高等院校开办规模不断扩大,诸多院校在办学中不断进步,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自身课程培养模式。教师往往通过安排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调查制作等方式,提升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从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近年来实现膨胀性增长,但从就业率来看却在逐年递减;而从另一角度来看,目前社会上许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优秀设计人才难以获取,多数应届毕业生难以胜任单位的设计实践工作。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的一点则在于现有教学体系偏重于理论技能,社会实践性不强。由于与实践的脱离,导致学生对实际设计中的各个系统与程序的掌握不成熟。
2.环境设计专业教学问题。
权威教育机构调查显示,环境设计目前是我国离职率最高的十大本科专业之一。此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设计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构建起教学同社会实践之间的有效联系是培养高水平环境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当前高校专业课内容设置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理论与实践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步入职场中面临诸多困惑。
同时,从环境设计实践教学来看,目前实践课程教学大多由教师进行命题,学生的实践活动大多是教师结合当前环境艺术的发展动态所设定的虚拟课题,向学生布置一些虚拟课题与任务,由于学生对市场以及产品的不了解,不仅无法获取理想的实践教学效果,也容易成为学生学习的阻碍。通常教师设定的虚拟课题具备专业发展的前瞻性与研究性,但同时也暴露出课题设计缺乏明确评价体系的问题,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完成课题实践,但往往无法获取客观标准的检验与评价,教师通常只对作品设计色彩的搭配如何、设计图表现形式如何以及形式感强不强等基本要点进行评价。而对于广大学生而言,学生在毕业后走向工作单位,所面临的将是非常严格的评判标准,如方案的可实施性、方案质量标准、设计的个人风格表现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是评价设计作品的重要基准。总体来看,高校环境设计教学缺乏全面、系统且具备市场评判标准的实践课程来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设计创新能力。对于环境设计教学而言,这也是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丰富实践教学资源
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光靠设计作业等传统的方式去强化实践教学,不但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日常教学当中,有必要丰富实践教学的资源,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自身能力。例如将赛事展览同教学相结合,近年来各类设计展览以及竞赛等活动层出不穷,这类活动中也时常能够看到高校的身影,因而将设计展览与比赛作为一个教学元素引入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具体实施方法为: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设计,使竞赛设计充分融入教学环节。通常大三时期学生有大量专业课,因而可将竞赛设计教学放在大三进行;同时可将竞赛学习情况与学生课程评价合理结合;教学方法上,应对各层次的竞赛活动进行分类选择,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应课程内容的竞赛展览活动。如家具设计课程当中可选取“中国座椅设计大奖赛”等,让比赛与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再如在指导学生准备毕业设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中国高等学校环境设计学年奖”等活动,为学生步入社会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专业教学中有必要结合社会企业的生产活动来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实现社会实践的转型,提升学生进入社会岗位之后的适应性。例如家居空间设计教学当中,首先应当掌握同其相匹配的岗位具体内容,如家居项目设计师、计算机制图员以及家居空间三维立体建模师等;同时需要明确不同的岗位应当掌握何种软件技术,从而能够进行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构建起同岗位相符合的软件模块。例如中央美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业教学,其非常强调在课程设计当中引入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积累同实践环境问题处理能力的有效整合。如在教学环境生态理论知识过程中,在学习传统民居生态学意义的基础之上,教师牵头为地方农民设计符合生态原理,并且具备地方特色的民居以及周边环境。有效的教学实践不但拉近了同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也极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构建产学研一体教学模式
构建产业、教学以及科研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首先,实施环境设计“模块化”教学,教学课程结合市场需求标准为导向进行设置,其课程具体可分为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等几大模块,学生结合自身需要选取合适的模块学习。“模块化”教学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精度。其次需搭建起产学研结合工作室,例如实验设计中心、设计工作室、仿真实训基地等。以校内仿真实训基地的构建为例。仿真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承接校企合作模式下一些项目制作与设计,学校可以具体针对企业的作业标准与模式,在实训基地当中构建起家装设计室、环艺工装设计室等,将其打造为校企合作之下的实践性工程设计项目,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当中学习到更丰富的现代科技以及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让学生在仿真的岗位当中工作学习,充分激发自身才能,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此外应构建起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的构建是产学研教学模式的重要内容,其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中可获取大量锻炼学习的机会,全面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企业也能够通过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招聘来补充自身设计师数量。
3.加强校企合作
为确保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能够顺利走上社会岗位,学校在教学中有必要安排学生在校园范围中参与到实际训练操作,并且要想全面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应用顶岗学习,安排学生融入真正的企业环境当中,接受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利用校企合作,高校也能够充分依托企业资源优势,共享教学资源。如可充分依托企业的项目资源,将学生带入企业的项目现场实施实地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每一个在建的项目都可以作为一线教学课堂,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到工程施工等内容,促进学生将理论同实践进行更好地融合,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当前许多学校面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模式,积极加强同企业合作,开发特色课程,实现教学的社会实践转型。对于环境艺术专业教学而言,注重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式”应用型本科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社会需要大量环境设计人才,环境设计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教学的实践应用性是提升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新就业形势下,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转型势在必行,教育工作者应当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探究环境设计教学的社会实践教学路径,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1]陈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1(1):129-130.
[2]吴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型教学与社会接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0):92.
[3]张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成组课教学模式研究[J].大舞台,2014(1):20-21.
[4]张胜全.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5(8):271.
G718.5
A
1673-0046(2016)7-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