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干预的有效策略
刘莎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高职院校中频繁发生校园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创伤和障碍,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弥补学生的心理创伤和痛苦,心理危机干预现已成为高职院校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干预的现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干预的有效策略。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原因引起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不以学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内外压力困境时,激发内在潜在认知、能力或心理特质,运用内外资源积极修补、调适机制的过程,以获取朝向正向目标的能力、历程或结果。面对校园突发事件,学生表现出来焦虑、恐慌、抑郁、压抑、紧张、情绪激动、创伤后应急障碍等心理表征和心理问题。心理弹性干预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们快速有效地从心理危害创伤和痛苦中走出来,恢复到正常的、积极有效的自我认知状态,同时,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方式。但是,目前高职院校重点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心理辅导和心理调控,并且,高职院校关于突发事件的干预预防机制不健全,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处理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1.社会角度分析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干预从社会的角度出发,由于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复杂且多变,东西方文化思潮相互交融和碰撞,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念交互交织,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分化作用,严重的情况会导致个体行为的分化和心理障碍。尤其是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敌对势力利用思想文化渗透、价值观念改造,别有用心地对学生发动政治攻势,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造成游行、罢课、闹事、示威和集会等严重的政治性突发事件。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校园周边各流动餐饮一条街、网吧、歌舞厅、游戏厅、娱乐场所因缺乏有效的监管,社会治安混乱,闲杂人员聚集,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影响,盗窃事件、故意伤害、打架斗殴等刑事治安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此外,校园外因交通事故、校园食物中毒、旅游等意外突发事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巨大的阴影和心理伤害。
2.学校角度分析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对学生心理状况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第二课堂等提供专门的心理援助和心理指导。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的影响,造成学生复杂的心理问题凸显,但高职院校心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能力受限,院校的心理咨询室也很难全面、专业地解决学生的各种类型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心理咨询流于形式,根本无法彻底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指导,造成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难提上日程。此外,许多高职院校几乎是由职业中专升格而成或者是几所中专院校合并的,院校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面对各种问题相互推诿扯皮,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学生的学习条件、师资力量、住宿条件、餐厅伙食等较差,后勤保障工作出现重大的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发生。
3.家庭角度分析
家庭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第一课堂,对学生的知识建构、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成才赋予殷切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期待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但是,由于孩子高中成绩不理想或者高考失利,只能到高职院校就读,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落差较大,通常也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大的影响,长此以往,这种情况会造成孩子自卑、自暴自弃等恶果。在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日常生活关注较少,甚至很少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和交流。由于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关心的较少,造成家长对很多问题的处理不当,孩子与家长的矛盾日趋凸显,严重者造成孩子厌学、抱怨父母,孩子情绪波动明显,将不满的情绪带到学习中,进而抱怨老师、抱怨学校,与老师和同学的矛盾加剧,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快乐成长和完整人格的发展。
4.学生自身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自身情况看,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较为淡薄,逃课上网、打架斗殴,及结交社会违法青年,有些甚至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因法律意识淡薄,甚至会触犯法律法规。目前,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没经历过风雨和挑战,没遭受过挫折和磨难,有些行为我行我素,缺乏自控和监管,甚至有些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产生自卑、苦恼、脆弱、害怕、自暴自弃等心理状态,逐渐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由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较弱,如考试失利、情感问题、心理障碍等各种突发事件,严重冲击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原本脆弱的心理防线被摧毁,由此产生各种心理问题,造成各种心理压力、心理负担,甚至一些自杀、自残等过激行为,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一)提升高职生心理弹性预防干预水平
学校不断加强心理辅导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岗前培训、专业性培训、定期考核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教师应对和解决各种复杂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指导。学校通过开展定期的、专门性的心理辅导和具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提高高职生心理弹性预防干预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主要采用心理弹性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从改变认知的角度出发,积极地配合行为、精神鼓励以及情绪管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此外,学生的社团活动现已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应急反应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独立的人格品质,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预防干预水平。
(二)建立高职生心理弹性自我调控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由青少年阶段向成年阶段的过渡和转型期,学生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强化建立高职生心理弹性自我调控体系。从学生的思想认知角度看,学校通过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第一课堂专题教学,讲授突发事件的分类、产生原因、应急措施、事后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和调控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心理素质训练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不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激发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潜能,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调适技巧和能力。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放松身心、沟通交流、转移注意力、释放压抑情绪等方法进行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弹性干预能力。
(三)健全高职生心理弹性应急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应急干预是指高职院校发生突发事件,学校应该及时、恰当地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给予科学、全面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援助,进一步缓解学生的心理危机状态,使学生尽快从心理困境中恢复和还原,实现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应急干预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和干预过程机理两个方面,其中,心理弹性应急干预机制组织机构包括学生、学校、家长三部分,通过各层次之间的关联和各级之间的联动互助,及时发现和预防突发事件,巧妙地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保障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心理弹性应急干预过程划分为预防、预警和处置三个方面,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现实状况,在日常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发展中,注重心理的自我认知和掌控。借助较为专业的学生组织,建立心理援助电话热线、QQ、微博、微信等网络沟通平台,拓展心理援助的空间。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成长历程,加强心理指导和心理援助,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地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完善高职生心理弹性干预预警体系
心理弹性作为一种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利于缓冲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并促进个体积极适应,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为更好地加强高职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弹性干预预警体系建设,学校应结合实际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通过预前评估、预后总结的一系列评估机制,全面整体把握整个突发事件的发展动向。在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发生中,成立工作小组,掌控事态的发展变化、加强突发事件的管理,建立长效应急机制,化解突发事件的危机。高职院校不断健全心理弹性干预预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院校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微观层面上,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弹性干预预防预警机制、处理机制、信息发布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责任追究机制、评估重建机制等一系列预警体系的建设,院校各部门之间加强沟通协调、齐抓共管、密切合作,实现整个预警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
综上所述,面对高职院校突发事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巧妙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后果和心理障碍,进而不断提升高职生心理弹性干预水平,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稳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1]陶应勇.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7).
[2]鞠鑫.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弹性干预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视角[J].教育文化论坛,2014(6).
[3]鞠鑫,莫映桃,徐晟.高校突发事件心理干预机制研究—基于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的作用[J].教育文化论坛,2013(4).
G718.5
A
1673-0046(2016)7-0096-02
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2014年专项课题指导项目《基于4R理论的高职院校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14FYHL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