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状况探析

2016-02-13 18:37吴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信仰思政

吴群

(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状况探析

吴群

(江西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

笔者在开展的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状况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程度表现不一,同时,高校没有形成科学的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培养教育体系。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实现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转变的依从路径应从教学内容上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形成一套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教学体系,即尽一切可能条件开展政治实践活动,促成和强化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转变;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及时、敏锐地观察和把握学生思想状况,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提高。

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转变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应当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状况也极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政治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再加上社会形势依然严峻,致使部分大学生对我国当前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有了不同的看法,甚至产生怀疑和动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在这样的情况和条件下,任务异常艰巨。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实现对大学生从“政治认知”到“政治认同”的正确引导,乃至于形成共同的“政治信仰”,是高校思政教育始终必须努力的方向。

一、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状况调查

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是指大学生在政治实践中,对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权力等政治客体,由认知、认同到拥护以至身体力行,并上升到理想信念的升华过程。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产生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首先是对各种政治现象进行接触、了解和认识,比如政治人物、政治活动等,并在这一基本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对这些政治现象的情感状况:喜、怒、拥护、支持、反对、抗议等情绪,当大学生对主流政治实体、政治制度、政治价值产生情感上和意识上的接受,就达到了政治认同。这种政治认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会随着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当政治认同在客观现实和主观认识的共同作用下升华为政治信仰,就具备了稳定性,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轻易改变和放弃,并且还会努力实践和维护。但是,即使形成了一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认同,也有可能因为某些政治认知导致改变和崩溃。为了了解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基本状况,也为更好地开展高校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教育提供依据,课题组在南昌6所本科院校,对276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68份,有效调查率为97%。

问卷维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问题为大学生政治认知层面。对“你认为什么是政治?”33.27%的人认为政治是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30.35%的人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22.52%的人认为政治是各种政治制度和体制的总和,主要用于协调公共事务和利益;13.86%人认为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清楚、不了解什么是政治。对“你是否关心政治?”60.35%的人很关心;32.13%的人比较关心;7.52%不关心。对“你的政治资讯主要来自于哪里?”(可多选)来自课堂、学校的占50.68%;来自手机、电视、杂志、报纸的占78.52%;来自其他渠道的占3.51%。第二部分问题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层面。对“你对当前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认同?”97.56%的人认同,2.44%的人不认同;对“你认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成效如何?”40.37%的人认为有明显成效;37.56%的人认为有一定成效;22.07%的人认为亟需改革。“你对中国梦的认识”,65.39%的人认为中国梦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24.68%的人认为中国梦凝聚了民族力量;9.93%的人认为中国梦太抽象。第三部分问题为大学生政治信仰层面。“你是否有政治信仰?”40.13%的人回答有,35.67%的人回答没有,24.2%的人回答不清楚。“你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充满信心?”90.67%的人回答有信心;6.52%的人回答没有信心;2.81%的人回答不清楚。“你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否有信心?”83.72%的人回答充满信心;12.57%的人认为有信心,但仍需改进提高,3.71%的人认为没有信心。

二、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程度表现不一。大部分同学对政治、政治活动、政治规范有较深的认知,能够意识到个人生活与现代社会政治活动密切相关,自觉关心社会、关注时事,对政治现象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参与政治生活,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政治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甚至认为政治就是权术争夺,对政治避之莫及。对我国当前的基本政治制度、路线方针、政治体制的政治认同度较高。大多数同学能够从我国的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角度对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我国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作出肯定的评价和判断,同时对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提出了迫切要求。但也有不少同学迷信西方的民主自由,崇拜西方的政治制度,对西方体制存有幻想,政治信仰程度偏低。政治信仰作为个体在政治目标、政治立场上的一种信念和理想,大多数同学的认识较为模糊,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政治信仰。有的则以功利主义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认为暂时不能实现和达到的就不能作为政治信仰。

(二)高校没有形成科学的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培养教育体系。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高校亦在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上非常巨大,但无论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育目标大多仍停留在政治认知层面,由于目标单一、体系分散、对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规律认识不够,导致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层次不高、效果不好。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通过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渐趋式教育,使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政治教育内容通过富有成效的形式和手段,在尊重教育客体主观需要和内在要求的基础上,达到教育客体的内心认同,并促使教育客体积极将已接受和认同的政治观点、政治价值在政治实践中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检验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及时改变目前停留在认知层面的状况,加快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真正实现由政治认知层面到政治认同层面,最后升华为政治信仰层面的转化。

三、高校思政教育在实现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转变中的依从路径

(一)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政教育主渠道,应从教学内容上改变传统的灌输方式,形成一套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教学体系。高校思政课尽管开展了多年的教学改革,但从思政四门课程的教改趋势上说,大多仍然停留在理论和概念的讲授和灌输上,或者说注重理性认识和分析,忽略了感性的吸引和升华,考试评价也以知识的掌握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导致思政课堂教育还停留在政治认知层面。要实现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转变,应当从教学内容上提炼和明确认知、认同、信仰目标,并根据目标需要设计对应的教学内容和环节,配合学生喜欢的教学手段,达到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内化接受的教学目的,并且在考试评价中强化和增加运用理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考核,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的能力。

(二)尽一切可能条件开展政治实践活动,促成和强化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转变。虽然教材和课本提供了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基础,但仍然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提升,社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认同—信仰”转变的催化剂。高校思政教育应当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一系列针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政治认知、政治认同、政治信仰的政治实践模式和教育机制,比如参观走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基层社区,深入企事业和政府部门,模拟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等。通过具体生动的政治体验,让学生们在实际操作和运用中真正领会政策理论的意义,产生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逐渐达到政治信仰的形成。

(三)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及时、敏锐、观察和把握学生思想状况,积极、有效引导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提高。大学生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转变,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正确引导。思政教师不仅要对政治理论和知识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要谙熟教育手段和方法,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递。同时,教师还必须敏锐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当他们产生疑问和困惑的时候,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理论说服人,用感情感染人,用正确的政治价值观纠正和引导学生,实现学生的政治“认知—认同—信仰”的转化和提高。

[1]王恩江,丁兆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及其价值[J].人民论坛,2012(20).

[2]陶蕴芳,叶金福.当前我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实证研究[J].求实,2012(10).

[3]孔德永.政治认同的逻辑[J].山东大学学报,2007(1).

[4]邱杰,张瑞,左希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7).

[5]程竹汝.政治信任研究:三个基础性问题[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7).

G641

A

1673-0046(2016)9-0083-02

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高校思政课“认知—认同—信念”的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15YB08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信仰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信仰
铁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