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曼琼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
城市化进程中的宜昌新区建设路径研究
曾曼琼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湖北宜昌 443000)
湖北省宜昌市,地处经济科技发达的东部与资源丰富的西部交界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改革开放以来,宜昌通过葛洲坝及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兴建这两次大的发展机遇,阔步迈进了大城市的行列。2012年6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对建设“五个湖北”作了重点部署和全面论述,明确了将宜昌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不仅是对宜昌的重大期望,也是宜昌面临的第三次发展机遇。从战略的角度,本文对宜昌新区建设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建议。
宜昌新区;特大城市;建设路径
2012年6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对建设“五个湖北”作了重点部署和全面论述,明确了将宜昌建成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这不仅是对宜昌的重大期望,也是宜昌面临的第三次发展机遇。作为一名专职从事城市旅游研究的学者,更作为一名宜昌市民,深感责任重大。“方向决定命运”,本文现就新时期宜昌新区建设的路径问题谈谈个人的建议和看法。
城市建设,规划第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好城市规划是政府在城市建设中的主要职责及首要任务。关于城市规划,有如下建议供决策层参考:
(一)以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是做好城市规划的前提
国内、外城市建设的经验表明,一个开明的、且具有先进城市建设理念的领导班子和高水平的专家群体是城市建设成功的先决条件。符合宜昌实际的、且代表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城市建设理念是什么呢?
在对城市以及人类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中,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生态文明城市”这一概念,即城市建设要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社会和谐及宜人居住为先决条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目标和本质特征。在宜昌的第三次发展机遇中,“生态文明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应作为宜昌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理由有三:
1.“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生态文明也是当前党中央大力倡导的方针政策。
2.生态文明是旅游依赖的条件和基础。宜昌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生态文明是宜昌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3.生态文明城市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人类经历了痛苦和教训之后的经验总结,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二)以世界旅游名城的标准做好宜昌城市规划
早在20世纪末,宜昌市委、市政府就确定了旅游为宜昌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旅游为宜昌支柱产业的地位,并提出了将宜昌建成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的目标。“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符合宜昌实际,得到广泛认可,对宜昌的这一定位也决定了宜昌的城市规划应是高起点、世界级的。为实现宜昌发展目标,建议宜昌的城市规划:一要在世界级的成功参与过国际旅游名城规划工作的著名设计机构指导下进行;二要坚持旅游规划引领城市规划,将宜昌建设成城景交融的国际旅游城市;三是规划做出之后要多方论证;四是城市规划制定后,应定期请专业机构审核完善,不能一劳永逸。
(三)宜昌城市规划要有宜昌城市特点,忌千人一面
宜昌目前只是三峡旅游的交通中转站和观光过境地而已,城市旅游暂时还不容乐观。要增强宜昌城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发展城市旅游,就要突出宜昌的城市特点,避免复制。宜昌城市建设主要应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顺应自然,尊重宜昌的地域特点
宜昌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很难被模仿或复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宜昌带有浓厚的山地文化特点。宜昌以低山丘陵为主,植被繁茂,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7.4%;二是宜昌的流域文化特点:宜昌背山面水,空间层次丰富。万里长江穿城而过,清江画廊、沮漳河环绕宜昌城区,加上新形成的世界特大型人工湖泊“千岛湖”,构筑了宜昌世界级水生态文化原型。
水平0与水平1:答案错误,占10.0%。水平0的两个学生(如图1)无视题目中给定的参考点1、2,觉得0的后面相继应该是1、2、3……所以①号方框里填2,②号方框里填12。这样的错误在前测中出现得较多。
20世纪50年代,中国系统科学的开创者钱学森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构想,设想利用自然或人工的方法“让每个居民生活在山水园林之中”,揭开了中国城市向生态城市发展的序幕。宜昌的地域特点和瑞士的苏黎世、中国的桂林比较相似,能否将宜昌建设成像瑞士的苏黎世、日内瓦市,中国的桂林那样的山水型生态文明城市?笔者提出三个建议:
(1)尽量保留山水的原始自然风貌,不要随意破坏,更不要削山造城;对已占用的山地,尽量做到退建还林。人工建筑全部建在山脚比较开阔的地带,呈组团式发展。组团式建筑区域像镶嵌在青山绿水中的星星,由自然山体、植被、水系构筑的绿色长廊将这些区域连接而成。
(2)美化长江两岸。穿城而过的长江是游客进入宜昌的门户,代表宜昌城市形象。犭虎亭工业园岸边的众多工厂,让刚刚进入宜昌的游客,就对宜昌的印象打了折扣,是比较影响宜昌形象的,长江两岸不要有工厂。
(3)水体是许多国际旅游城市的主要观光带之一,作为山水城市,宜昌还要重视水文化,善加利用市内水体,突出山、水、林、桥特色。
2.尊重宜昌本土文脉
(1)保护城市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为了让历史为现实服务,就必须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为了使城市优秀历史文化重放异彩,在南京的城市建设中,南京人以“留旧宁弃新”“古城保护第一”为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将南京的城市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城市建设上,南京人对历史的文化理解值得宜昌学习和借鉴。
(2)统一城市的色调和建筑风格,加强城市的认同感:建筑是城市景观的主要元素。目前的宜昌感觉像个万国城,开发商各自为政;建筑没有个性,缺乏本土特色,城市的灵魂不能很好体现。在城市建筑上,欧洲的经验值得借鉴。欧洲对城市建筑的一致性很重视,在盖新的建筑时会考虑到建物本身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一旦建成,就是一个百年建筑。
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将宜昌建成现代化的特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大”“特大”已被摆到重要的位置。城市建设,追求的真正目标应该是什么?下面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认识。
(一)优美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人类建设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已成当今人类的共识。宜昌是个旅游城市,所以在宜昌城市建设中,生态文明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善加利用宜昌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做到宜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不丹的经验值得借鉴。20世纪80年代,不丹政府提出了国民幸福总值(GNH)理论,强调不丹发展的最终目标不是GDP,而是让全体人民幸福。几十年来,不丹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比如不丹和宜昌一样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为了保护环境,为了可持续性,更为了追求国民幸福总值,不丹政府权衡利弊后,选择了修地下水电站。和修地上水电站相比,修地下水电站费时又费钱,但是后期的、长远的“幸福”则能让全体国民受惠。不丹的发展理念,值得宜昌借鉴。宜昌城市建设,应该权衡好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做到保护第一,建设第二。比如在引进项目时,政府要严格审核,划定生态红线。那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经济效益再好,对地方的经济贡献再大,也要坚决舍去。
(二)高品位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的美好,不仅仅是住行的便利、衣食的富足,更需要的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满足及心灵的安宁。良好的城市文化,提升的不仅仅是城市的价值和品位,它对市民的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政府的引导十分重要。
1.建设高标准的能承办国际赛事的文化娱乐设施:目前,宜昌高标准的能承办国际赛事的文化娱乐设施几乎没有。在新区建设中,政府要将高标准的体育馆、博物馆、公园、戏剧院、会展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纳入规划。
2.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大型的公共设施设备,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些设施的建设,最好是由政府统一规划落实。交给开发商的部分,在新区开发和建设中,为保证落实到位,政府应加强有效的监督。
3.举办高品味的文化活动。政府要定期举办高品味的文化活动,为形成积极向上的城市氛围创造条件。
(三)社会和谐
在历史上,宜昌位于巴与楚的交错地段。巴山楚地相互渗透,依水相连,形成了宜昌多元性、交融性、革新性的城市文化特点。总体而言,宜昌是个社会和谐的友好包容之城。宜昌的新区建设,有可能让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发生变化。因此,政府应加大这一方面的研究,一是将宜昌城市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二是建立适应特大城市生活的城市文化(包括行为规范),让市民有个了解、理解到适应、支持的过程,逐步适应特大城市的生活,并发扬光大宜昌的城市文化。
湖北宜昌市委市政府根据省政府要求,拟订宜昌新区建设的近期目标是“一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笔者认为,宜昌一是狭长多山,缺乏大面积的开阔平地,不说人口、经济等限制条件,仅是地域条件就限制了宜昌城市规模。有限度扩张,以“灵秀”见长应该更符合宜昌特点;其次,宜昌扩张路径最好是“规划先行,自然发展”,即政府做好城区长远规划工作,宜昌的经济水平、人口规模等发展到哪一步,城市规模就扩张到哪一步。顺应自然比人为拔高要好。
[1]喻新安,王建国.中国新城区建设研究郑州新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彭道伦,王干江,倪春华.重庆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安俊明.浅谈赤峰新区建设发展思路[J].科技视界,2013(25).
[4]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的城市经营[J].当代经济,2010(14).
F29
A
1673-0046(2016)9-0011-02
本文是作者参与的中共宜昌市委课题《关于推进宜昌新区建设的研究》(项目编号:2013YS0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