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责任感的贫困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实践

2016-02-13 18:37:15蓉,徐剑,吴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责任感贫困生资助

巫 蓉,徐 剑,吴 丽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就业与创业]

基于社会责任感的贫困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实践

巫 蓉,徐 剑,吴 丽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高校贫困生在思想心理、价值观取向等方面的偏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精确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公益创业不仅能够帮助贫困生解决生存和就业问题,更能丰富其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形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文章以江苏科技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探讨基于社会责任感的贫困生公益创业教育实践。

公益创业;社会责任感;贫困生

目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高校高度重视并关注的问题。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困境,无法满足更多课外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加之社会对于人才要求的难度加大,影响全面发展,表现出自卑、消沉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等现象。因此,有效开展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国家无论是从政策规范还是财政投入上都下了大工夫;各高校也通过感恩、诚信、心理健康等教育,帮助和引导贫困生解决心理、思想和实际困难。然而,笔者从实际工作观察发现,贫困生入学后往往缺乏主动、积极参与实践锻炼的意识,高校贫困生工作与“励志与强能”的目标差距较大。

2012年,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就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具体意见。实践育人是指以学生获得的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开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加强综合素质,形成责任意识、实践能力的一种新型育人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公益创业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社会责任感为首要理念,本文尝试基于公益创业实践角度,对贫困生价值观、就业创业、提升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做一些有益探索。

一、公益创业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在联系

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才能完成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目标,大学生作为责任主体,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的客观要求。只有重视并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公益创业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和实践形态,进入学界视野短短二十余年时间,却因其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的独特性引起社会瞩目,并得到快速发展。

(一)社会责任感明确了公益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

第一,公益创业教育有效地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增值。第二,公益创业教育不仅使得大学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更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第三,开展公益创业教育,通过大学生参加各类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如校内外公益社团、志愿服务组织等,实现公益实践的普及开展,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二)公益创业教育丰富了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形式

第一,在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社会责任感理应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首要地位。公益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实现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化。第二,公益创业教育将社会责任感培养贯穿于整个教育进程中,着实增强了培养的实际效果。第三,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循序渐进,通过公益活动、课程学习、创业教育等实践活动增强情感体验和社会认知,才能将服务社会的意志和担当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帮助他人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逐渐找到个人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二、公益创业对高校贫困生教育管理的意义

(一)弥补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不足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各校也相应建立了合理的资助体系。但是,目前总体采用的仍是无偿注入为主的“输血模式”;这种无偿的、简单的货币资助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贫困生“免费午餐”的心理,不利于他们培养自立自强的品质。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关键在于转变思路,从无偿向有偿转变,变“输血”为“造血”,让贫困生明白暂时的困难并不可怕,更重要的是发挥自身潜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激励他们通过劳动、服务、奉献来创造财富、回馈社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要将工作的重心由直接“输血”放到提高贫困生综合素质、就业创业能力上来,着眼他们的长远发展。公益创业是一种很好的资助模式和创新路径,减少无偿资助的比例,加大勤工和创业比例,辅助以志愿服务的要求,逐步建立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模式。

(二)满足贫困生就业创业全面发展的诉求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贫困生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打工赚钱上,课外活动和班级活动更是很少参加,其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较差,社会资源不丰富,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就业期望往往达不到自身要求。

事实上,优秀的贫困生更希望在就业能力、创业技能、创新意识、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而创新创业能力又成为其核心能力素质,因此,造血式的“授渔”资助才是贫困生们真正需要和摆脱困境的资助方式,高校应注重为他们提供就业实习、创新创业孵化等方面的推荐和帮助,不仅通过劳动获得资金帮助,更为今后进入社会提前打下良好基础。公益创业正是两者的有益结合,通过引导他们参加志愿服务,培养奉献精神,用健康的心态真正实现精神上的脱贫;同时,通过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和创业活动,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不断培养和提高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实现就业竞争力增强和自我脱贫的本领。

(三)公益创业因其特殊性,更适合培养社会责任感

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其受到国家与社会资助的同时,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应尤其强烈。公益创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将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感有机结合,既能够解决现实就业问题,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国家、社会解决民生以及环境保护等系列问题。贫困生进行公益创业,能有效放大自身优势,在回报社会的同时解决自身就业问题,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公益创业成本低,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并且能够促使贫困生的责任感增强。

三、大力开展以社会责任感为导向的公益创业教育

(一)高校做好创业教育工作,培养贫困生公益创业,以实现社会价值

高校开展专业的公益创业教育,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实际智力支持,培养贫困生为实现社会价值而创业的思想。高校可创建与贫困生公益创业相关的论坛,介绍贫困生公益创业相关知识,为贫困生公益创业集思广益;亦可邀请创业成功者来校分享其成功经验,将其创业经验传授给更多的贫困生,从而提升贫困生公益创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公益创业社团的创建来培养贫困生公益意识,通过校园公益创业实践来积累创业资本。

(二)社会提供技术资本支持,推动贫困生公益创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非盈利组织与贫困大学生公益创业项目进行对接,促使大学生深刻理解公益事业,锻炼其综合能力,贫困生也可去非盈利组织实习,接触公益项目的运作流程以及经营模式,积累经验。社会为贫困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创业氛围,为公益创业项目提供了资讯服务。“创业带动就业”,公益创业为社会解决了一部分公益和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定发展。

(三)政府落实扶持政策,加强贫困生公益创业,推动就业的信心

政府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税收,放低创业门槛,并在贫困生公益创业上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从而鼓励公益创业。政府邀请各行业专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并协助学生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与预算处理等,以提高创业成功率。政府应加大公益创业的推广力度,让社会公众了解公益创业,让公益创业走入公众视线,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江苏科技大学船海学院青年公益创业实践探索

江苏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团委以“四点半七彩辅导站”“爱心咖啡书屋”为平台,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社会责任感培育的新途径。

(一)项目的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外来或留守儿童并没有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并不能很好地关心他们的子女,这就造成了大多数儿童在学习、情感等方面遇到较大问题。项目解决了孩子们每天下午四点半之后的“管理空档期”问题,通过“微课堂”“兴趣学堂”,给予他们学习、心理、兴趣方面的帮助;同时,与咖啡屋融合开展公益沙龙,义卖爱心咖啡,以书换咖啡等活动,所获得资金及物资将反哺于辅导站运作,诠释公益创业经济与社会的双重价值。

(二)项目建设情况及其效果

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在江科大附小内的七彩小屋为留守儿童、新城市儿童提供辅导,不断深入对儿童的精准关爱。在周末,结合学校专业特色,给孩子们讲述现代船舶知识、叠纸船、制作船模。融入“爱心咖啡书屋”项目,以流动图书馆、爱心咖啡、公益沙龙等形式进行公益创业,创业收入反哺七彩辅导课堂所缺,实现项目可持续化发展。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是一个长期渐进式发展的过程。通过公益创业等形式在工作内容和引导方式上不断创新,培养贫困生独立自强的精神和就业创业技能。公益创业这样一种“授人以渔”的创业模式,在构建新型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上,拥有无法替代的作用。贫困生应正确把握公益创业的核心价值,更好地发挥公益创业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1]徐勃.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6(6):124-125.

[2]何少群.从实践育人视角解决高校贫困生精神困境[J].新西部,2016(12):146-147.

[3]唐亚阳,杨超.公益创业教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新抓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0):10-14.

[4]谢俊青.贫困生资助由“输血”转为“造血”的绩效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41-44.

[5]杜银伟.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G64

A

1673-0046(2016)9-0024-03

猜你喜欢
责任感贫困生资助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8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当代陕西(2019年18期)2019-10-17 01:48:58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中国火炬(2014年9期)2014-07-25 10:23:07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5期)2012-07-25 10:44:08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中国火炬(2012年10期)2012-07-25 10: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