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价值观为魂 行成风化人之效
——从《滨州日报》谈党报如何引领社会新风尚

2016-02-13 18:27李志武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7期
关键词:滨州风化党报

□李志武

(滨州日报社,山东 滨州 256600)



以核心价值观为魂 行成风化人之效
——从《滨州日报》谈党报如何引领社会新风尚

□李志武

(滨州日报社,山东滨州256600)

习近平总书记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个字,为我们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总书记提到的“成风化人”,笔者理解就是:新闻舆论要倡导树立良好的风气,引领社会新风尚,弘扬社会正能量,起到启迪人、教化人、塑造人的作用。党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行“成风化人”的使命呢?

成风化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正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履行成风化人使命,发挥成风化人作用,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所谓“成风”,就是要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气。党报作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就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宣传报道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2013年4月14日,《滨州日报》开辟了“滨州原生态的‘真善美’”栏目,该栏目的主旨,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镜头去发现生活中的真,用文字去记录生活中的善,用版面承载生活中的美,大张旗鼓地宣传、传播滨州的真、善、美,进而凝聚成建设生态、美丽、幸福新生活的正能量。特别是针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公民个人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滨州日报》深入基层,挖掘了一批生动的百姓故事。如2014年2月18日报道的《牛可珍:81岁成了预备党员,我骄傲》,新闻主角牛可珍生于1933年,6岁时就没了母亲,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他跟着叔叔一起逃荒要饭长到十二三岁。新中国成立后,牛可珍家分上了土地,他也上了学。1960年,牛可珍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建筑,1966年,牛可珍成为城建集团的一名职工。退休后,他一直把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心愿,直到自己81岁时心愿最终实现。像牛可珍这样的百姓故事,带动了更多市民全身心地投入到岗位上,干好本职工作,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也为自己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成风化人,要靠身边的典型引领

我们常说,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好人就是一盏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善于选树和善于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更加需要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多聚焦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聚焦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近年来,全国各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不断涌现。作为党报,重要的就是及时发现这些典型,对照时代特征和先进性要求,找准闪光点,选择契合点,科学进行选树、宣传和推广,运用先进典型不断传递正能量,深深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

老人摔倒了,到底要不要扶,近几年来一度是一个颇令人纠结的社会现象。这一现象如果不加以关注和介入,社会风气必将向坏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做的“成风”也必将成为一句空话。2014年2 月14日,滨州一位70多岁的老人在街头摔倒,几名城管队员毫不犹豫将老人扶起,并迅速将老人送往医院。《滨州日报》了解到消息以后,感觉这是一个先进向上的群体。报道他们,有助于回应人们对扶不扶的关切,为社会注入正能量,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客观看待城管等这类人们印象不太好的群体。于是,本报派出记者进行采访,果然找到了好新闻,发现了好典型。《滨州日报》发表《路遇摔倒老人,滨州人给的答案是“扶”》,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同时还配发了评论员文章《扶起向美向善的“正能量”》。随后的日子里,《滨州日报》又进行了跟踪采访,对市民的反应,网友的评论作了报道,还采访了市文明办的负责人。于是,一种浓厚的氛围形成了,达到了“成风化人”的效果。

成风化人,要确实转作风改文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想引领社会风气,行“成风化人”之效,就必须用人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对接受对象形成影响。

当前,新闻采访的交通工具、通讯手段、传播途径,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反而更懒了。有些记者的采访手段变成了电话、QQ、微信,写稿也越来越依靠网络,依靠材料。长此以往,所写的新闻作品越来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格式化、材料味更是让读者厌烦。可想而知,读者都不愿看,何谈“成风化人”。好新闻都是用脚一步步跑出来的,只有深入到群众中,才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才知道什么是人民群众爱读的语言,什么是人民群众爱看的故事。无论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采访写作手段多么先进便利,都代替不了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只有俯下身子,脚踩在坚实的大地上,思想感情才能有变化,作风文风才能转变。

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一直是我党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地市党报本身就根植于基层。当前,我们需要进一步发扬这种优良传统,深入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才能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持续推出细节丰富、鲜活生动、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如此这样,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也才能实现“成风化人”之效。

猜你喜欢
滨州风化党报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样本传播的图像风化方法
飞阅滨州
滨州学院插画作品选登
全风化花岗岩路基设计与应用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