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浔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中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对策的研究与实践——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陆浔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校企合作是合作双方通过实现人才资源的利用和实践基地的共享,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能够补充传统教育的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用技能。本文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介绍了中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的发展现状以及出现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了中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的局限,提出如何深化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为高职院校和小微企业的合作提供范例。
中部高职院校;小微企业;合作;商务英语
校企合作是针对市场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学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高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如何提高中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是学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中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除了看到校企合作的优势,还必须注意到其局限性。在高职院校和小微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能够扬长避短。
(一)中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发展现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改革开放,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上更加相互依赖,而且合作机会明显增多。但是,中部地区外贸企业单位较少,导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实践平台少,就业机会也较少。
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的一个分支,其在商务活动中作用明显。在2007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教育部批准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独立学科。商务英语主要包括基础英语课程、国际商务英语核心课程、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翻译等能力。但是,由于中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办学时间短,学生英语水平较低,且中部地区缺乏大型的外贸企业,导致该地区没有足够的实践地,从而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力不足。
(二)中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的原因
在中部地区,由于外企贸易单位少,对商务英语专业的需求也少,这将导致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没有实践的地方,也将导致课堂教学脱离实际工作,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由于中部地区对商务英语需求少,这将影响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以及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中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的局限性
1.小微企业特点
中国中部地区小微企业与中国沿海地区外贸企业的发展不同,该地区小微企业的主要特点是投资多元化,但是劳动密集度高;此外,受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小微企业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表现在向优势地区集中;而且小微企业由于自身经济薄弱,很容易受到外部其他条件的影响。
2.双方合作的局限性
受小微企业自身局限性影响,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不能够全面地开发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学校教育机制的改革。
首先,高职院校和小微企业在合作中不能统一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于高职院校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上依旧以专业知识理论的教授为主,在对教学质量考察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传统的分数考察,这将不符合小微企业多元化结构的发展。小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要专业知识的多样化,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小微企业对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影响能力小,导致小微企业不能真正地得到企业自身需要的人才。
其次,小微企业高密集度劳动,导致高职院校学生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由于小微企业众多,为了能够战胜对手企业,小微企业通过减少企业人数,加强企业在编人员的工作强度来减少用人成本。而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无高强度工作经验,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不能够适应高强度工作。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高强度的工作过程中会缺少时间进行理论上的学习和技能上的培训,这将与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不符。
此外,由于小微企业地域发展不平衡,这将导致中部高职院校在优势地区学生数量少于企业的需求,劣势地区将出现学生无法进行实践、就业。在优势地区,通过小微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学生进入企业的门槛低,导致学生竞争力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劣势地区,在双方合作过程中由于供过于求,企业对学生进行过度的筛选,打击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信心。
(二)深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合作的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知识理论和技能培训的统一
与高校相比,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成立时间相对较短,无法全面学习英语基础知识。但是,企业在人才招聘时,首先会注重考察英语的基础知识能力。为了提高企业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认可,该专业的学生要加强商务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竞争中,避免基础能力输于对方。此外,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加强技能的培训和专业的具体化,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具体的,其更倾向于招聘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学生。
2.选择正确的合作方式
第一,生产线和劳动资源结合。高校利用企业生产线,解决高校的训练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在训练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比较廉价的劳动力。第二,技能培训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分批上课、分批劳动,保证上课与劳动两不误。同时,在劳动期间出现具体的问题,通过讲课以及讨论的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第三,小微企业进入课堂,参与高校的课程设置,并派遣专业人员参与高校课堂教学。企业优秀人员授课,训练学生的实用技能,这将会补充高校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不足。第四,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和毕业工作相关联。企业和学校共同招生,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企业和学校双方共同参加,规划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去企业工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在教师招聘时上,要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学经验。一方面,在学生理论知识教学中,要聘用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且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聘用企业有素质并且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在课堂教学中,准确、高效地掌握专业技能。商务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受行业的影响,对具体词语、句子的翻译,以及翻译的风格和标准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具有翻译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避免商务翻译不符合行业标准。
4.提高学生素质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的比重。学校要避免将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忽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素质教育的提高。
5.成立理事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小微企业的规模小,能力有限,可供高职院校合作的资源也较少,因此可以把一定数量的小微企业联合起来,组成有较大规模的理事会,从而改善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合作时资源少、管理难的困境,为企业和学校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提供稳固的合作平台。
高职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和企业提供专业人才的基地。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局限的分析,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校企合作中,合理规划技能训练和课堂知识教学的比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高职教育为小微企业提供人才资源、企业的支持与推动高职教育的进步。中部高职院校与小微企业相互合作是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能够有效提高中部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通过多样化的办学方式、丰富的教学内容及专业的培训,校企合作能够获得多方面的共赢。中部高职院校和小微企业合作可以使学校的教学、科研更符合市场需求,而学校在与小微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分析和解决企业运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和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发科研课题,并将其转化为科研成果,形成与市场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合作与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1]杜艳红.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9-42.
[2]李冬梅,肖静.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路径探析——以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与爱索公司为例[J].高教论坛,2013(2):77-80.
[3]廉东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以淮安市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40-41.
[4]邢娣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的路径选择[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3-36.
G718.5
A
1673-0046(2016)8-01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