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探讨
王华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沟通交流平台,与此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抢抓时代发展的机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和有效抓手。
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讨
所谓的“微时”代就是微博、微信、qq等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这些不仅开启了互联网的新形态,也打造了媒体传播的新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交流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在不断改变,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聚合每一个微小的个体,由“微信息”和“微交流”共同推动“微革命”,同时也在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
如何在微时代视域下把握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和机遇,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及时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和严肃面对的一个课题。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使用微媒介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了解时代的变化,了解微时代的基本特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提供新的渠道、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1.充分施展大学生的才智
目前,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0后,思想比较活跃,个性鲜明,对于新生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而微时代刚好为大学生提供了微博、微信等自由、开放的人际交流空间,提供了一个彰显个性、展现才智的机会,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和展示自我的平台,满足了大学生与人沟通,渴望被关注、被理解的心声。
2.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
在微时代的环境下,信息正逐渐从原来的集权逐步走向平等和公开,信息的共享率也越来越高。据相关统计显示,在2013年新浪微博发送高峰,平均每分钟发送73万条微博,假如一条微博有100个字,那么每分钟就会有大约7300万字出现在网络环境中。在微课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上,每一分钟都会有很多的时事新闻,大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这些方面的信息,实时关注社会中的热点新闻,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
3.一定程度缓解大学生压力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情感、经济、社交等方面的压力困扰了他们,出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这一趋势还在逐年上升。而以微信、微博构建的网络沟通方式,由于不需要考虑现实生活中需要顾虑的东西,成为当前大学生释放感情的主要渠道。通过同学、家人、老师的交流和评论,可以有效地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不仅使情绪得到了宣泄,而且也使压力得到了缓解。
4.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作为在校大学生,需要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而微时代的出现,大学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设备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给予了大学生认识社会的机会。特别是微公益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利用一些小的事情关心他人,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关爱、奉献、担当的学习氛围。
1.影响大学生的思辨能力
微时代信息量非常庞大,信息更新速度快,已经远远超出了学生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大学生只能对各种信息进行简单了解,缺乏思考,只是表面上对信息进行理解,快餐式的阅读模式使学生在阅读时,知识停留在文字信息的表面,有的甚至看了开头和结尾,就转发和评论,有的同学遇到好文章、视频,第一反应是收藏下来,以后有时间认真阅读,这样的同学90%以上以后不会翻开收藏再次阅读,长期发展下去,大学生会很容易产生浮躁的心理,无法静下心来对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书本传递的知识,对事物不具备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
2.误导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在做事时缺乏理性,容易受外界干扰,判断能力不够理性,很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误导。在各类信息充斥的微时代,多元化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正逐渐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内心。上述情况直接导致了大学生道德意识、责任意识的降低。
3.干扰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在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发微信、写微博,很多学生甚至沉迷其中,成为了人们常说的“低头族”。每天醒来和睡前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机打开刷微博、发短信,参加一些活动或与人相处时,也只是玩手机。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听课,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每时每刻地都在关心微博的动态,发布信息后,迫切希望得到别人的评论、关注和转发,互相攀比各自的转发量和评价量。这些都对大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1.不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
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主体,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开展思想教育过程中,应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现实需求,注重激发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大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当前阶段,部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老师的支配地位和权威性,经常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教学方式过于僵硬、机械,管理方法过于粗暴、简单,通过强制命令的方法对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解决,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方面的基本特征,只是简单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和主观想法出发,对学生进行强硬的灌输,学生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达的知识,忽略了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种教育方式完全不符合当前人文关怀的基本教育理念,更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大相径庭。
2.不重视学生的自身需求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将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大学生的成长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社会人才。尤其是当今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存在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对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部分教育人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过于强调大学生身上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总是以社会的需要来开展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不够关心,不能及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忽略了大学生需要的满足和尊重,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失去了生命力和吸引力。
3.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不符合
新时代的大学生过于追求知识实用化,把实用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作为学习的重点。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吸引力,要让大学生意识到人文关怀底蕴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当前,有一部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味地注重课本知识的教育,即便是课本知识已经和实际生活不符合的情况下依然如此,整个教育过程只是反复强调乏味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从不谈起,只是片面地从理论教育上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认识,对人和自然、人和社会的关系进行教育。大学生社会中遇到实际困难时,老师没有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和自己的生活没有直接的联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不是很理想。
1.通过“微平台”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大学生主体意识取决于其自觉、自主、自控的程度。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微时代的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关怀生命,通过完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增强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获得努力增加生命的厚度和色彩的内在驱动力。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各种移动互联平台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充分使用微背景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新的机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基本特点。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就要积极搭设微平台,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涉及到学生自身利益的事情,要积极征求学生的意见,禁止学生在学校中讨论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权利意识、主人翁意识。对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工具进行充分利用,使用富有感染力、活泼生动、学生喜欢的模式宣传思想政治思想。通过微平台发布具有良好励志效果的短语,定期播放一些可以触及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公益广告、励志电影,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远大的人生理想,让大学生珍惜时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充分满足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需要是大学生全部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和依据。大学生只有将社会、时代发展的外在要求,与自身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充分、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根据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思想品德规律,组织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整体文明。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老师要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的基础,对人的本质需求进行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将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身成长紧密地联系起来,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微时代的环境下,需要对大学生的各种现实需求进行分析研究,全心全意地为学生考虑,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满足大学生成长中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更加健康、全面、自由地成长。
3.利用“微”平台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有效沟通和良性互动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者取得良好效果的条件。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和老师互相作用的一个过程,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再利用自身的知识对信息进行优化和选择,老师还要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微时代的环境下,老师通过搭建微平台,设立微讨论区,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及时掌握大学的反馈意见,根据他们的成长与成才的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另外,学生借助微平台积极参与与师生的交流,日渐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引导教师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建设一个老师和学生可以共同交流、沟通的平台,使老师和学生可以积极地进行交流沟通,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建成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4.利用“微”平台,打造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
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是师生所创造、积淀并共享的,影响作用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氛围、环境、传统、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标准的总和;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创造的物化可视的条件保障系统,共同遵守和发扬光大的团队精神和核心价值;是专业发展理念与追求的体现,是指导专业建设的思想精髓。思想教育工作者针对高职教育重技术标准、轻人文素质的现象,利用微信、微博、博客等“微”平台,融宗旨、核心、价值取向和实现路径为一体,针对不同专业,通过提炼专业精神核心,将企业和职业的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开展精神文化建设;通过建设专业文化主题园馆、设立企业文化墙、引入企业奖学金、营造理实一体的职场情境等措施,开展物质文化建设;通过引入企业管理规范、建立专业管理制度、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组织校企联谊、校企共办职业技能大赛等手段,开展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5.整体推进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双向融合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搭建微平台,整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能有效促进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互蕴含、相互塑造,二者的融合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了保证。在形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搭建微信、微博、博客等“微”平台,设立微讨论区,把有效的教学形式和合理安排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在内容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人文素质内容相互融合,并贯穿于日常的教育管理过程中,从而推动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微时代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人文关怀的特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关怀和现实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微时代除了给大学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将时代机遇把握好,取长补短,将微时代和人文关怀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关怀,相互补充,提高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杨威.“微时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28.
[2]丁钢,丁建铭.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态链[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35.
[3]黄蓉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高校理论战线,2008(3):44.
[4]伍揆祁.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三个维度[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3):99.
[5]张毅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薛新.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J].剑南文学,2013(11).
[7]邵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D].西南大学,2012.
[8]邵庆祥.试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89-91.
[9]杨晓华.高职院校校园专业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科技信息,2009(9):5-6.
G641
A
1673-0046(2016)8-0030-03
本文系江苏省2014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高校思政教育“四方协同”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研究(编号:2014SJB78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