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反思

2016-02-13 18:0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陈 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反思

陈娟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能彰显和发挥的作用,受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和网络信息的冲击,其功能发挥遭遇诸多困境。文章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应遵从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推进理论创新,纯洁党员队伍,构筑坚实平台,从理论到实践,多管齐下,全方位促进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最大化。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内涵;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内涵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得以发挥的先决条件。

1.二者的同一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6意识形态则是“特定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利益要求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表达。他们通常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表现为某种哲学、价值观、社会信念、组织信条等”。[2]

很显然,这里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即为“某种哲学、价值观、社会信念、组织信条”的显性表现,这是二者在表现形式上的一致性,同时,它们都是为占社会主导地位的阶级服务的,都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的体现,阶级性同为二者在性质上的体现。

2.二者的差异性

首先,内容不同。二者的内容虽有交叉和重叠,但并不完全等同。相较而言,意识形态的内容更宽泛,它既可以是道德法律、哲学宗教,也可以是文学艺术或政治经济伦理等其他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确实会与上述知识架构发生联系,这是丰富其内涵、完善其功能的应有之义,但它的内容主旨始终围绕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意识形态教育的载体之一。

其次,任务不同。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是“把分散而相近的社会意识形式转化、统合起来,对异质而对立的意识形式进行批判、分化或销蚀,把未建立或未完善的观念形式意识形态化,从而使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体系成为有聚合力、有统摄力的社会统治观念形态”[3]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则包括:传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使之为全体社会成员所认同;分析扬弃非主流意识形态;创新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并传播意识形态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所能彰显和发挥的作用,简单地说,就是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使受众的思想和行为逐渐形成稳定的道德倾向和价值判断,毋庸置疑,这些观念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意愿,是施教者为社会整合努力的集中体现。

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深入了解分析其特征,是使其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其一,一元性。为维护自身的主张和利益,任何一个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都不可能是多元的,即便有多种意识形态存在,唯有主流意识形态才是传播和灌输的重心。其二,渗透性。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并不仅限于单一的层面,而是广泛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至日常生活,对人们的心理认知和行为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三,批判性。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不可能不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应结合当前复杂多变的实际形势,注重定位自身,敢于直面问题,有批判的勇气和决心。其四,创新性。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固步自封意味着倒退。意识形态功能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在目标、内容和手段上不断自觉地进行调整或者改革。

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实现的困境

(一)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干扰

如前所述,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是并存的,尽管后者长期处于次要地位,但依然对前者产生影响,很大程度上干扰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交替出现或同时并存的成规模非主流意识形态包括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西方宪政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以及一些极端的‘新左派’思潮等”。[4]本文仅以新自由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为例对非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分析。

1.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它认为追逐个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主因,坚持个人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换言之,个人的权利凌驾于国家和社会之上,任何事情都不能成为国家干预或侵犯个人权利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新自由主义堂而皇之地主张:经济上要彻底自由化、市场化和私有化;政治上要实行三权分立、宪政民主;外交上要实现全球一体化。

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失衡和经济产业格局固化等问题日趋严重,新自由主义的弊端暴露无遗,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几无信誉可言。尽管如此,当下依然有些人,积极鼓吹新自由主义,藉由这一思潮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趋势愈演愈烈。只有从根本上认清它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肃清其影响,从而有效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2.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一种思潮,它披着“学术求真”的外衣,打着“挖掘并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试图通过歪曲党史和国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地位,否定浴血奋战的战争史、艰苦卓绝的共和国史。它有意忽视客观规律,胡编乱造式地随性解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后经大众媒体大肆传播蔓延,给国民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新生产物,早在上世纪20年代,伴随着“全盘西化”的呼声,已然甚嚣尘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致使这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21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牢牢掌舵中国这艘巨型航帆,开创地锐意进取、坚定地擅变求新,软硬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无不显示着中国的崛起。西方敌对势力正是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才会想方设法包装变换西化的政治阴谋,妄图通过隔断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过往历史的记忆,达到彻底切割民族延续精神的目的,摧毁同呼吸共命运的思想基础,使广大民众对党和国家失去信心,从而在根本上推翻和抹煞党的一切功劳。历史虚无主义以假设取代事实的惯常伎俩,毫无理论基础可言,但它的政治危害确是巨大的,应坚决抵制并彻底消除。

(二)网络信息的冲击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它固然为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其交互的无碍性也使得这项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

1.负面信息的误导

正面信息能够扩大受教育者的视野,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正面信息越多,意味着其意识形态功能发挥和影响的覆盖面越广。但是,负面信息不可回避,它的客观存在,会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情感选择造成困扰,甚至误导。

其一,网络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以黄色、暴力、炫富最为典型。它们背后是赤裸裸的享乐主义,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的毒害至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二,网络媒介的构成没有任何门槛,“遮羞布”也给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以作乱的机会,他们或散布流言或颠倒是非,大放厥词,这些言论毫无责任可言,缺乏对事实最基本的尊重,更有些不法分子,将网络作为违法犯罪的武器。其三,网络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许多自制力较差的网民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把自己局限于网络世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退化,性格和情绪易受虚拟环境的影响。

2.“和平演变”的渗透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华民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自强自信的气势重回世界民族之林。西方敌对势力试图以“和平演变”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渗透,最终目的是彻底摧毁社会主义制度,取而代之资本主义制度。

网络是他们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的主战场,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利用人们在当前社会急剧变化现实下的心理冲撞,实行和平演变。具体表现为:强化网络控制力。借助各种信息化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通过所谓的“信息制裁”和“网络战”动摇民众的心理和意志。推行网络自由。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鼓吹技术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实施政治上的干预。更有甚者,为煽动激化人民内部矛盾,他们在网上集结预谋,妄图组织线下非法集会,制造混乱。

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实际效果受理论、队伍和课程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限制,都会牵涉到整体。

(一)推进理论创新

理论是先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它自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只有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与时俱进,才有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最大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蕴义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蕴义,是深入认识这一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是第一个提出、使用并明确界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概念的人。在他一系列的论述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被进一步表述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本土化,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价值和生命力植根于各国具体的国情;二是实践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解答、解决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两个方面尤以实践化更为突出其本质。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经验,意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深入了解实情。对任何工作都要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把握,而不是空泛的粗枝大叶式的敷衍塞责,既不过分夸大现有的成绩,又不刻意回避当前的困难。善于探求规律。任何规律都是在实践中获取的,经过不断地丰富验证,继续指导并推动实践。落实群众路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成就辉煌的主体。唯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为今后的实践赢得更多的支持和力量。

(二)纯洁党员队伍

党员队伍纯洁与否,直接关乎党正己修身的深度,关乎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广度,关乎党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力度。只有始终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才能得到人民持之以恒的拥护,提高威望,从而巩固执政基础。

1.加强主体性建设

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它既是作为主体的人的特性,又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依据,党员的主体性较一般社会成员应更为显著。

首先,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源泉,它理应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必修课。马克思主义以认识和改造世界为己任,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前者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后者强调,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是生产的因素,二者结合共同构成生产力,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关系就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剥削的秘密,阐明了生产、交换和分配的规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认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员科学思维的基石。

其次,时刻注重党性锻炼。无论世易时移是平淡无常,或是激烈跌宕,党性作为党员的立身之本,应时刻保持严于修身的自律。既要葆有热情,以不计个人名利和得失的胸襟投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在平凡中成就事业,又要享有清俭,不贪图享乐,不追求奢华,讲究生活方式的健康文明,更要乐得吃苦,主动到一线积极作为,勇于承担,甘于奉献。如前所述,当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碰撞,倘若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势必动摇其立场,政治上模糊方向,思想上混淆是非。锤炼党性,就是在较量和斗争的漩涡中具有高度的敏锐力和判断力,清醒坚定。

2.推动制度化建设

首先,加强法制建设。法律制度是最为稳定的,也是最具长远意义的,应将其作为“防腐堵漏”的重要举措。本文仅分析党建机制的建设。党建机制指的是对党员具有约束效力的制度、规则或纪律,它的存在,有效保证了党内各项事务的组织和运行。新的历史背景下,党建机制应与时俱进,做出调整。以民主化为例,“民主化是现代政治追求的普遍价值之一”[6],党内民主机制的构建也应紧跟这一趋势,具体而言,就是“民主的权力产生机制、民主的决策机制、科学的防错纠错机制、强有力的社会整合机制”,总之,机动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指向。

其次,改革人事制度。人事制度的不合理以及改革的不平衡是党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桎梏。一方面,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成绩是提拔人才的重要依据,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的考核存在指标量化不够严密、考核人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普通党员在制定和完善考核体系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简言之,内容和方式较为随意,因此,饱受诟病。当务之急,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和以人为本的评价方法。另一方面,用人制度更为灵活。“会用人,用对人”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制胜法宝,制度的设定者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魄力,更要有“问渠哪得清如许”的自省。

(三)构筑坚实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构筑坚实的平台,找准着力点,充分利用网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双管齐下。

1.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其一,引导和规范网络管理。迄今为止,我国共颁布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近60部,已经组成了世界上最为丰富和完备的互联网法规系统,足以证明政府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当务之急是贯彻实施,监管得力,执行到位。同时,相关部门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变动,综合把握社会动态,针对正负面的消息言论,及时应对。其二,提高网络宣传的水平。首当其冲的是人的素质的提升。一是沟通能力,要掌握最新的交往知识;二是分析能力,要有筛选甄别信息的敏锐度和判断力;三是操作能力,要有必要的反攻击的技术技能。

2.开发利用思政课资源

学校群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的 “受众”,且是关键的“辐射源”。第一,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人们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生硬的灌输,受教育者则是被动地接受,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旨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才能真正开展自我教育。第二,实现思政课的连续性。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不够科学,各教学层次之间几乎都是断裂的,缺乏应有的完整性。第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知固然重要,但落实到行动才算是回归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点,同时也验证了其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许华.关于意识形态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现代化,2010(2):62.

[3]于洪军.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J].求实,2004(10):83.

[4]姜辉.“非主流意识形态”新动向:政治诉求公开化[J].红旗文稿,2015-2-7.

[5]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学习时报,2012-05-27 (A1).

[6]李辽宁.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吕增艳)

D641

A

1008—7974(2016)01—0127—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1.024

2015-04-19

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 “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4B518)

陈娟,女,湖北随州人,讲师。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