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视域解读泉商爱拼敢赢精神

2016-02-13 18:01林春蓉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冒险泉州海洋

林春蓉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

基于海洋视域解读泉商爱拼敢赢精神

林春蓉

(黎明职业大学,福建泉州362000)

该文基于海洋视域考察泉商产生的区域历史及文化因素,系统梳理并剖析泉商从冒险犯禁本真意识到爱拼敢赢商业精神的转化过程及其文化诱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泉商未来发展要进一步拓宽海洋视野,继续走国际化、市场化的路线,提升爱拼敢赢核心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时俱进,以期促进泉商群体的蓬勃发展。

泉商;海洋性;爱拼敢赢;时代升华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商业群体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与地方文化交相辉映。古今中外凡能在商海纵横驰骋的商人族群无不受到本族群世代相承的商业文化的浸润,闽商的杰出代表泉商也概莫能外。纵观泉商发展的千年历史,不免会有这样的感触:商业是文化的产物,而商人则是这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两者相互依存。泉州境内多山地丘陵、海岸线绵长的地理条件为泉州人的海洋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环境的可能性,不屈服于命运的移民秉性,以及宋元、明清时期两次洲际海洋贸易兴起与全球化发端的时代诱因共同铸就了泉商的海洋文化精神。在此过程中,泉州籍商人为代表的闽商是这种区域性海洋文化的完美实践者。他们深深扎根于闽南本土,却能兼容并蓄中原黄土文明、洲际海洋文明、世界多元文化及现代商业文明,坚守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舞台上成长,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一支奇葩商帮,不自觉地引领中国走向海洋经济时代。本文拟就海洋文明视野探析泉商如何从冒险犯禁的本真意识内化为爱拼敢赢的商业精神,在当前“一路一带”的大背景下,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精神内涵,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泉商冒险犯禁的本真意识溯源

有人用“杀头生意有人做,蚀本生意没人做”来形容泉商的冒险犯禁精神,这种无所畏惧的冒险精神恰恰是 “行船泛舟于海上”极为需要的勇气与品质,这一海洋特质使得泉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国海洋经济活动并成为重要的推手,使泉商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泉商冒险犯禁、敢为人先的商业精神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本文拟从地理文化、移民文化、边陲文化及海洋文化四个角度来探析泉商独特的海洋气质的基本文化诱因。

(一)地理文化诱因

北宋惠安进士谢履在《泉南歌》里载“泉州人稠山谷瘠,虽欲就耕无地辟;洲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尽管是文学作品,但诗中用朴素的唯物主义笔调道出了古代泉州人民因为人多地瘠,仅靠传统农耕难以为继,只能背井离乡、远涉重洋“通异域”。其实泉州的原住民闽越人早有重商逐利的思想,如《闽中金石录》一文中见载:“闽越旧风,机巧剽轻,资货广利,与巴蜀埒富。”《汉书》载:“闽越,习于水斗,便于用舟。”显然,泉人重商逐利,勇于向大海讨生存的风气由来已久。此外,泉州一带地多盐卤,赤土黄沙不宜种植水稻,加上汉晋以来北方汉人几度南迁入闽,使得闽地人口激增,人地矛盾自宋元以降就越发突出,很多家庭一年中有半年多要靠地瓜丝划稀粥度日。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古代泉州人民选择舍本逐末的多元生计模式,南宋泉州知州真德秀对此曾精辟地指出:“盖生齿繁而可耕之土狭,故良农寡而逐末之俗成。”[1]从来不轻易低头的泉州人在这种艰难的生存条件下,利用闽地绵长的海岸线及丰富的海洋资源,拓海为业,并积累了丰富的航海和造船经验。大海的凶险莫测和广阔无垠练就了泉商“胜不骄败不馁”、“输赢笑笑”的乐观主义精神。“走海行船三分拼七分命”、“六死三留一回头”、“惊死没胆的,胀死大胆的”等民间俚语所描绘的正是古代泉商出于生计大胆挑战 “重农抑商”传统,冒险犯禁、向海求存的海洋精神风貌。

(二)移民文化诱因

泉州自古以来就有移民的传统,泉州先民多数是从中原南迁而来的汉民,后来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又融入了阿拉伯血统、侨居地血统等,出现多种血统混合杂居的局面。泉州居民的主体部分是由汉晋以来历经唐朝几次大规模南迁而来的中原汉民,他们在“安土重迁”的传统农业社会里,敢于背井离乡、不惧艰险南迁到陌生的蛮荒之地,的确需要敢于离经叛道、铤而走险的大无畏精神。东南浩瀚凶险的大海,更强化了这些中原移民骨子里的强悍性格和冒险精神。常年出海远洋的商贸经历,加上明清时期对海上贸易的禁锢,他们一次次从冒险走私转化为出洋谋生,大批大批的泉州先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一带谋生计,这些华侨在侨居地深受海外现代商业文明的熏陶,他们又把这种海洋精神自觉地融入到艰辛的创业历程中,之后又回传泉州。这种双向移民的历史活动激活了泉州商人独具一格的冒险犯禁的文化精神。

(三)边陲文化诱因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部,土地稀少贫瘠,经济开发较晚,而且长期远离历朝统治中心,游离在中原主流文化核心区之外,处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边陲地带。“天高皇帝远”使得历朝专制王权鞭长莫及,这也使得原来血液中就充满了崇尚自由和力量本性的闽越先民及具有强烈反叛意识的中原移民的冒险犯禁基因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从而锻造了泉州人敢于冒险犯难、不耻于言败的人文性格。由于远离中原主流文化中心,泉商受中原儒家思想“重农抑商”观念的束缚较弱,为了能在恶劣的地理环境下生存发展,他们重视能直接带来物质利益的商工贸易,农贾兼营、重义逐利,自古以来鲜有循规蹈矩之风,而是大胆冒险、下海求富,尤其是宋元时期开放的对外贸易使得原本就游离于统治中心与封建权威边缘的泉商眼界更为开阔,因此蔑视权威、锐意进取,善于在体制边缘求发展的边陲文化特征越发凸显。

(四)海洋文化诱因

泉商较为显著的人文特征莫过于浓郁的海洋气质。他们承袭了闽越先民“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2]的传统,向海洋要生路,注重物质生活的改善,敢于冒险犯禁、乘风破浪进行海上贸易。自唐宋以来,泉州境内的海上贸易活动就异常活跃。当时的封建王权从唐五代起对海外贸易就采取鼓励甚至扶持的政策。宋朝廷对海外贸易更是重视有加,北宋中期还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与“来远驿”,专门负责对外商贸及接待外商事宜。尤其是南宋赵构偏安江南,泉州成为都城杭州吸收海外香料奢侈品最为便捷的口岸,泉州的海外贸易由此进入一个空前繁盛的时期。当时南宋泉州的知州真德秀指出:“惟泉为州,所恃以足公私之用者,蕃舶也。”到了明朝,统治阶级为了孤立盘踞在沿海小岛屿上的元朝残部,下令沿海百姓“不得私自出海”“禁止民间用番香番货”,只由官方包办与周边国家实行有限的朝贡贸易。但是无以为生的泉州沿海居民仍然冒着“杀头”的危险,犯禁下海走私,其亦商亦盗的走私行径却得到民众及乡族的庇护,泉漳一带更是崛起了一批具备强大武装力量的海商集团,如明末异军突起的安平商人,以郑芝龙为代表的福建海商垄断了中国东南沿海400多年的贸易主动权,当时“海舶往来,非郑令旗不与通行。每舶税三千金,岁入千万计,而至居奇为大贾,故八闽以郑为长城,称雄闽粤”。[3]泉州商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来的“冒险犯禁”“爱拼敢赢”“兼容天下”的海洋性格,促成泉商群体在中国海洋经济活动的历史长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二、泉商爱拼敢赢精神的形成

泉商爱拼敢赢精神的形成,是从敢于冒险犯禁开始的。人多地少的生存危机激发了闽越先民潜在的商业基因,宋元时代开放的海外贸易政策及明清时期封闭僵化的闭关政策,推动了泉商文化敢于冒险犯禁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在这样一种惯性情愫的推动下,泉州一带崛起了近代海商集团如郑芝龙集团,晚清绅商及民国时期富甲一方的郊商,计划经济体制下敢于“顶风作案”的小商小贩及改革开放以来勇立潮头、开创“晋江模式”、谱写福建财富神话的现代泉商。

明清时期中央政权对沿海居民制定了诸多的政策限制和压迫措施,不仅没有扼住泉州一带商人下海私商贸易的势头,反而促使泉州海商冒险犯禁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泉州商人早在晋代就航行海外、贸易从商,宋元时期与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到明清时期由于海禁,私商贸易日益凋零,安平商人却能继续扩大行商区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及东南亚国家,当时的安平港发展成规模较大的走私港口。如万历《泉州府志》里载:“晋江人文甲于诸邑,石湖安平番船去处,大半市易上国及诸岛夷”。可见当时安平海外贸易十分兴盛,这种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安平商人冒险犯禁的商业精神。

民国时期的泉州,虽然传统农业和手工业在洋货倾销充斥市场的打击下几乎破产,但商业尤其是海外贸易却依然兴盛。由于泉州自汉晋,一直有大批北人南迁,人口剧增,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衣食无着的泉州人开始前仆后继远涉重洋出国谋生。因此,当时的泉州成了依赖侨汇带动的非生产性消费城市。各种专门从事闽台地区海洋贸易的商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台湾郊专门做泉台之间棕叶、糖、杉材、柴火等贸易;漳州郊则主要经营泉台之间果品、米丝、布匹生意;永春郊则专营铁锅、纸、碗、铁器、炭、竹等生意;厦门郊则主营洋货、大豆、豆饼等贸易。[4]这些郊商资本雄厚,结成同一行业联盟,垄断泉台的土特产贸易。如当时专营米粮批发的鹿港郊商许志湖,船只来往于泉州与鹿港。可见闽台地区的郊行自清代以来,贸易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海洋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无论是打探商机,还是运输贸易,代买代卖,都“海味十足”。漂泊不定的海洋贩运生涯更进一步强化了泉商冒险进取的精神,郊商文化是一种典型的海洋商业文明,在它的影响下,泉商爱拼敢赢的商业精神渐趋成熟。

泉商在千年历史长河中一脉相承的冒险犯禁、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一直薪火相传,即便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他们也大胆冲破“姓资与姓社”的思想枷锁,趋利若骛。哪怕是在极左的文革时期,全国各地都在忙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口浪尖,睡不着的晋江石狮人却能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发现商机,他们居然在政治狂涛中做起了“红色”生意。有人嗅到当时国营工厂生产的毛主席纪念章供不应求的商机,大胆的石狮人自己画出纪念图章、打出模具,砸锅捣铁,粗制滥造,短时间内冒出了30多家地下工厂,生产像章并组队销往全国各地,很快形成一条毛主席像章的产业链。尽管后来这些“顶风作案”的弄潮儿轻则被罚款重则判刑,然而泉州人这种善于钻营、超常的胆略和勇气却是商海沉浮中非常重要的秉性和品质,也许泉州人常说的“再咸的海水也有口渴的人喝”,正是泉商爱拼敢赢商业精神的写照。

1979年改革开放春风开始吹拂神州大地的时候,泉州人就敢为人先、勇闯禁令,大办社队集体企业。社队企业是泉州农民利用“文革时期”的混乱状态,乘机冒险发展商品经济的非常态生产方式,这一时期社队企业和创办这些企业的农民都不可能有合法的名分,而是被称为“地下黑工厂”“黑包工”和“黑供销”。这些社队企业艰难地在计划经济体制内“逆向行驶”,受沉重打击后又复工,复工之后又受冲击,然而富有冒险爱拼精神的晋泉人民没有退缩,当地政府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也对此故意作为不力。1978年晋江县陈埭镇首开“联户集资”的先河,申请20张集体企业的营业牌照,下面挂靠190多家联户集资企业,村民们联户集资,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快一年之间晋江县就开办了500多家联户集资企业。到1984年,陈埭镇的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1027万元,成为福建省首个亿元镇。泉州土地上的农民们纷纷洗脚上岸,各显神通,从“三闲”起步,掀起了兴办乡镇企业的热潮。与此同时,一批又一批的农民企业家们在一浪高过一浪的改革浪潮中终于百炼成钢,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激情创业的乐章。

回顾泉州经济发展的艰辛历程,从蛮荒之地发展到今天成为区域经济的领头羊,无可争议的是以爱拼敢赢为核心内涵的泉商精神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近年来也有部分学者提出这种以爱拼敢赢为核心的泉商精神似乎也有 “赌场文化”的意味,“硬拼”精神已经不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性要求。以下本文将对爱拼敢赢精神作更深入、全面的历史反思,并对该精神应作的转换及提升提出几点拙见。

三、泉商爱拼敢赢精神的时代升华

尽管众人对泉商爱拼敢赢精神的看法不一,认为应该继续弘扬的不在少数,如陈水德在《泉州文化核心精神与文化立市》一文中提出应继续弘扬泉商硬汉精神。但是批评的声音也不少。比如有的学者提出此精神是典型的赌徒心理,也有人认为是爱拼成就了第一代泉商,但这种爱拼精神也可能会发展为“硬拼”,即容易形成不畏权威和法制,盲目从众和恶性竞争的危险性格。这些质疑的确应该引起我们对泉商爱拼敢赢精神作出理性的历史反思。

(一)从泉商及泉商企业的角度来反思,应尽快转变观念,突破非理性意识的束缚,拓宽全球化视野,以期更进一步地提升

首先,适应时代特征,转变思维方式,增强理性认识。爱拼敢赢精神是泉州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与文化交相辉映的产物,这样的历史人文积淀免不了带有时代局限性。第一代泉商绝大多数就是靠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和离经叛道的拼劲白手起家的,所以“爱拼”的行为容易带有冲动性,盲目性、粗放性的非理性意识。而目前泉商基本上处于“二次创业”时期,以前拼搏是为了生存,现在是求发展,以往拼搏大不了搭上个人身家性命,如今则关系到整个企业员工切身利益及企业责任等等。所以企业家们应转变创业时“冒险犯禁”的原始冲动,进一步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及理性精神。

其次,开拓视野,锐意创新,变“爱拼敢赢”为“善拼会赢”。泉商独具一格的拼搏精神在泉州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前泉商的大胆实践为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的探索上作出了卓越贡献,所以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批判继承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爱拼敢赢”精神的形成固然有些非理性的成分,这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及生存危机所迫,这样“急功近利”的性格和“硬拼”精神导致泉商企业局限于局部的区域和产业,缺乏全球化视野,在品牌创新、产业升级及企业现代化管理等问题上较为注重短期效益和家族利益。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泉商企业竞争的对象,已经从区域同行业扩展为国内及国际同类企业,这就要求泉商必须注重提升自身及企业员工的素质,在发扬爱拼敢赢创业精神的同时,应确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克服目光短浅的“蛮拼”作风和不惧权威、缺乏规范的“硬拼”意识,将“爱拼敢赢”精神确实提升为“善拼会赢”精神。

(二)从泉商所处的社会角度来反思,应该推动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爱拼敢赢的核心精神,加强宣传,通过典型示范以达到普遍推广

首先,对待爱拼敢赢为核心的泉商精神要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宣传再加以正面引导。泉商爱拼敢赢精神的形成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也是环境玉成的结果。这种精神是在改革开放和海西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它留给后人精神上的启示和力量上的激励是不可估量的。泉商群体自古以来屡屡犯禁,敢于冲破封建重农抑商及统治阶级政策的束缚,大胆下海开洋贸易;在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敢于勇立商品经济大潮的风口浪尖,改革开放的春风更是激活了他们“爱拼敢赢”的商业基因,最终在成就自己辉煌人生的同时也推动了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可见,泉商群体所犯之禁并非都是正确之禁,他们所冲破之禁忌才是当时封闭僵化的历史错误。媒体和政府包括学界在传扬泉商精神方面应该先正确认识这一基点,深刻领会泉商精神的科学内涵,即思想比较大胆开放、观念相对超前、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富有创造的活力和激情。在此基础上科学引导泉商群体扬长避短,从提升泉商的道德规范和法制意识入手,推动他们在谋取私利之时不忘公共利益,在冒险创新的同时不忘道德底线。

其次,通过树立典型,在教育界及工商界等社会领域培养企业家精神。政府在泉商文化建设这一问题上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如拍摄专题片、办企业家主题展等多方位宣传泉商精神,也可以定期举办“优秀泉商”的评选活动,可以借助一些文化机构和文教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谈、或者通过网络调查,对优秀泉商资源加以挖掘,对其成功的经营之道及创业精神加以全面推广。泉州地区中小企业多如繁星,奋发有为的企业家也不胜枚举,政府可以组织人员汇编整合这些企业家资源,提炼泉商精神并将之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科建设中。如中小学的校本课程教学就可引入本土企业家精神教育,而针对大中专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可进一步优化和利用泉州丰富的企业家资源,比如组织优秀企业家进高校巡回授课,从而直接推动大中专学生的就业及创业教育。

综上所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千年历史涤荡、海洋文明洗礼的泉商爱拼敢赢的商业精神将成为带动泉州区域经济及地方院校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隐形翅膀,也将留给泉商后人们源源不断的精神激励和有益启示。

[1]真德秀.真西山文集(四部丛刊本)卷一五[M].申尚书省乞拨降度牒添助宗子请给、东岳祈雨疏文,卷五十祈风文.

[2]越绝书(卷八)[M].

[3]郑成功传[M]//安海志(卷二六).

[4]刘树勋,魏子熹.中国国情丛书之晋江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10-11.

(责任编辑:章永林)

G122

A

1008—7974(2016)01—0087—04

10.13877/j.cnki.cn22-1284.2016.01.016

2015-07-11

泉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委托项目)“建国以来泉州商人的崛起与发展”(2012W02)

林春蓉,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冒险泉州海洋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不冒险的生活才是最大的冒险
第六章无奈的环球冒险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等一下,冒险还没结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