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百姓消费 做大众财经——兼议地市报创新财经新闻报道路径

2016-02-13 15:23张伟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财经新闻沧州财经

□张伟

(沧州日报社,河北沧州061001)

说百姓消费做大众财经——兼议地市报创新财经新闻报道路径

□张伟

(沧州日报社,河北沧州061001)

地市级报纸创新财经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地市报财经新闻因专业性太强,而与专业财经类报纸相比又显得单薄的状况,以让百姓生活融入财经选题为创新路径,从小处切入反映大财经背景,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财经话题,以确保报道“落地”、“贴近”和“新鲜”。

近一年多来,河北省沧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的《沧州日报》、《沧州晚报》在尝试创新财经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分众化传播的特色,分别把“财经新闻”版块定位在“说百姓消费做大众财经”上,有效地解决了地市报财经新闻因专业性太强,让普通读者摸不着头脑,而与专业财经类报纸相比又显得单薄的状况,开始“接地气”了。

让百姓生活融入财经选题

财经新闻怎样做才能“‘接地气’,让读者喜欢读又读得懂”?我们认为评价标准包括:第一,新闻选题是不是来源于读者的财经生活;第二,读者是不是真正能从财经新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引导采编人员做到“两个转向”,即新闻的着眼点,要从财经的大效益、大场面、大意义转向关注读者生活点滴;新闻的视角,要从过去的以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为主,转向人本财经、大众立场和百姓消费,让财经新闻与百姓生活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2016年初,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通知,自2016年2月22日起,对现行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进行调整。《沧州晚报》及时刊发了这条消息之后,感觉这一新政在如何影响沧州百姓生活方面还“有话要说”,于是,便在3月3日的财经版对新政做了一整版的深度解读。其中,相当大的篇幅引用的是“沧州题材”——新政实施当天,沧州市房产交易大厅办理增量房(新房)纳税申报、享受减免税款8.37万元及存量房申报的情况。同时,在“算帐:新政惠及你的生活”部分,记者还请出一位“刘先生”,讲述了他“花160万元买的房子,新政之后可省下1.6万元的税”的实例。随后,稿件对主题做进一步拓展,延伸出“卖房给子女或比赠房更划算”等话题。可见,让百姓生活融入财经报道,不只是干涩的财经新闻变得形象、生动、可读,加深了报道主题的厚度,让政策服务性在本地读者生活中落地。

从小处切入反映大财经背景

做好“大众财经”,关键要有个好的切入点,而这个切入点的特点就是“小”:小场景、小情节、小现象……而这些“小”又都来源于百姓身边、百姓生活。由它处切入进去、引申开来,一般都会给读者带来亲切感。不过,选择“小”的目的,为的是从小处入手反映大的财经政策、财经事件和财经背景。

财经新闻报道上的“以小见大”,有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成为便于引导读者读下去的“引子”。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时尚潮流。几乎一夜之间,沧州大街上“冒”出多家悬挂“孵化”牌子的机构。有记者在与朋友聊天时,朋友曾冒昧地问记者,这里是“孵”什么的。听上去只是问问而已的话,却触动了记者的新闻灵感——这种时尚来得迅猛,百姓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和认知。这个时候,报纸得“有话要说”,并藉此向读者讲清楚与“孵化”一词及其背后的经济现象。于是,记者以《孵化基地怎么“孵”企业》为题,深度解释孵化基地专“孵”初次创办的企业、孵化基地怎么提供“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孵化基地的创业者们怎么抱团创业、孵化基地与众创空间的异同,等等。文中还穿插推介了几位创业者的酸甜苦辣。

这种“以小见大”的财经新闻报道带来的好处有三:第一,向普通读者普及了“大众创业”的相关知识和“大众创业”的内涵,了解到这个“孵”到底是孵什么的;第二,向外界展示了沧州方兴未艾的“大众创业”形势;第三,真正起到了营造和烘托大众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氛围。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财经话题

其实,一件优秀的新闻作品很多时候是在向读者讲述一个新闻故事。因为,用讲故事的方式讲新闻,往往会令新闻事实变得生动、形象、有趣、有滋有味,做财经新闻同样如此。

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好财经新闻的因素很多,但有三点比较重要:第一,讲故事讲的是新闻细节。故事性新闻中,最让人提神的材料是那些最能反映主题,最能感染读者,最具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情色彩的生活细节。第二,讲故事讲的是“新闻点”。也就是说,无论新闻中的人或事,都是矛盾的中心、事件的焦点,各种关系、矛盾、故事情节,都紧紧地在这个“新闻点”上交汇。第三,讲故事讲的是新闻背景。盐从哪头咸,醋从哪头酸,有什么样的“因”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果”。交待新闻背景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读者梳理理解新闻的脉络,让新闻更可读更易懂。

2015年秋天,沧州经济领域发生了一件轰动事件:东塑集团1.5亿元斥资收购沧州制酒厂!在沧州,东塑的掌门人于桂亭是著名企业家,制酒厂的“御河老酒”是知名品牌,“硬碰硬”必然会火花四溅、惹人瞩目。《沧州日报》和《沧州晚报》先后分别以《东塑集团1.5亿元收购沧州制酒厂》和《于桂亭慈心“收酒”记》为题,报道了这一重要的财经新闻。两篇报道虽然角度不同,采用的新闻题材也各有区别,但在新闻体裁上都运用了讲故事的语言和方式。于桂亭爱酒——御河老酒情节——“收酒”不在钱上较真——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救活酒厂,造福城市……报道循着这样的脉络有序展开,有人物、有场景,有事件的因果,也有各种矛盾交织,将一个财经故事讲得跌宕起伏、绘声绘色、寓理于情、生动形象。两报的报道给广大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于桂亭“收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创新思路让财经新闻“接地气”

过去,地市级报纸做财经新闻有时会出现“受累不讨好”现象的症结,大多会出在“大财经”的思维上。因为,“大财经”很容易令地市级报纸上的财经新闻单调、呆板,缺乏亲和力,没有可读性。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从“落地”、“贴近”和“新鲜”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有效发挥新闻的实用性功能,让一些重大的财经信息落地。很多财经新闻本身承载着众多的服务功能,只要充分地予以整合,其实用、好用的功能必然会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涉及道路、公交、民航、绿化、物价等行业的财经新闻,以及国家和地方某项财经政策的调整,相关法规的出台等。因为,这类的“基本事实信息”,与读者的生活十分贴近,指导读者的生活有效,所以,读者拿来就有用,用了就有效。

二是充分采用通俗的表达方式,让财经新闻更加贴近当地读者。差不多所有的财经新闻都与普通读者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与百姓日常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话题。因此,地市级报纸财经新闻的优势就在于多做贴近本土的新闻,多做解释性报道,少一些抽象的数据说教,多一些形象比喻与图表阐释;少一些专业术语,多一些百姓语言;少一些高大上的青涩,多一些关乎读者生活点点滴滴的实实在在。如此,财经新闻的贴近与服务就在其中。

三是大胆尝试以社会新闻的报道方式,确保财经新闻的“新鲜度”。衡量一条财经新闻价值,关键还要看它的“新鲜度”。有些财经新闻,虽然做到了时间概念上的“快”和读者心理上的“近”,但忽视了报道方式的创新,恐难保持其“新鲜度”。在这方面,《沧州日报》和《沧州晚报》的做法是:尝试以社会新闻的报道方式来做财经新闻。仅举一例说明,从2016年3月15日起,沧州将施行市民乘坐公交车一小时内刷卡二次换乘免费的新政。在这条直接关乎百姓消费的财经新闻中,社会新闻的属性远远明显于财经新闻。因为,它不仅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同时还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所以,《沧州晚报》就以《一小时内刷卡二次换乘免费》为题,把这条财经新闻变为社会新闻来做,详细解释了百姓怎样才算“二次免费换乘”,什么类型的卡可享优惠,以及多人使用同张卡只限一人免费等新闻要素,并公布了公交公司的服务热线电话。财经新闻做成社会新闻的直接好处是服务味更浓,对于读者而言,这条实用信息基本做到了“拿来就有用,用了就有效”。■

猜你喜欢
财经新闻沧州财经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沧州分行
财经新闻视频化探索——以央视财经为例
财经日历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财经新闻报道的改进路径
沧州鸿发包装技术研究所
财经阅读时代
财经神回复
都市报财经新闻建设的现状与应具备的几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