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铁(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从馆舍变迁述略黑龙江省图书馆的早期发展*
张 铁(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20世纪初,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创建实施是从馆舍建设开始的,在清末各省巡抚向朝廷奏请的《建修图书馆奏折》中反映了当时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舍建设的急迫性和重要性。馆舍变迁、馆名更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创建、困顿、停滞与发展的百年历程。
[关键词]黑龙江省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史 图书馆馆舍变迁
2012年5月是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建106年暨在哈尔滨开馆50周年。笔者在黑龙江省档案馆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在学习中国公共图书馆史方面的相关著作、论文及浏览一些省级公共图书馆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国近代绝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并不是由古代藏书楼演变而来的,近代公共图书馆只能重新创建;20世纪初,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创建实施是从馆舍建设开始的,在清末各省巡抚向朝廷奏请的《建修图书馆奏折》中反映了当时省级公共图书馆馆舍建设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黑龙江省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始建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倡导创办,馆址在黑龙江垦务局东厢房,隶属黑龙江将军署学务处。王彪先生认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的(清)黑龙江图书馆是紧随1904年湖南、湖北图书馆建馆后建立的第三家省级图书馆,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史上第一批建立的图书馆之一,是黑龙江省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家公共图书馆[1]。夏洪川先生在其主编的《黑龙江公共图书馆》中认为,“黑龙江省建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5月黑龙江将军署学务处于齐齐哈尔市创办的图书馆,即今齐齐哈尔市图书馆。”[2]程焕文先生认为,1962年在哈尔滨市新设立的黑龙江省图书馆实际上是1906年在齐齐哈尔市创办的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历史延续①。因此,如今的黑龙江省图书馆和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是一种同源分流的历史关系,二者的创办时间应该完全一致。馆舍变迁、馆名更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创建、困顿、停滞与发展,本文从馆舍建设与变迁开始,回顾黑龙江省图书馆百年的发展历程。
黑龙江省图书馆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建。从黑龙江省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看,有过5次较有规模的馆舍建设,其中,3次在当时的省城齐齐哈尔,2次在现在的省会哈尔滨市;创建初期涉及2份清代奏折;发展过程经历了2次省份合并,10次更改馆名。
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奏折《各学堂额支折》中记载:“终苦风气未开,急设宣讲兼阅报处两处,分派员司宣讲《圣谕广训》并演说新闻纸类。又设图书馆,采办各种图书、仪器,俾供众览。”[3]当时黑龙江百废待举,省库维艰,刚刚设立的图书馆,从实际出发,因陋就简,馆舍暂借于垦务局东厢房,隶属于学务处,又称学务处图书馆,边开馆边派员赴关内采购各类图书加以充实。
2.1 十间平房馆舍
第一个较有规模的馆舍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在省城齐齐哈尔万寿寺址后面筹建的十间平房馆舍,名为图书馆房舍即图书发行所,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初三日,由提学使②张建勋呈请建设的。最初规划建图书馆二十间,后因“工程图纸未定,屡造屡易,难于合格”③等原因,先建十间平房作为图书馆馆舍。呈请文中有这样的记载:“就司署西南万寿寺后空地建图书馆二十间,北十间临街为发行所、展览所,南十间在内,可设编校所、印刷所。估银四千两。”③提学使司所在地,旧为水师营衙门,年久失修,1900年后,又为俄国人毁坏。程德全下令就其基址重新修改作东西两院。东院为提学使司,西院为学务公所。新馆舍建成后,图书馆从垦务局东厢迁入。从1906年在垦务局东厢设立学务处图书馆,开始发行和开辟阅览室,到司署西南建设图书馆房舍十间,又到“添购书籍、订展览规则、派员管理”[4],黑龙江图书馆初创阶段完成。从此黑龙江省图书馆迈出了百年征程的第一步,成为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图书馆之一。
2.2 图书馆第一座藏书楼
第二个较有规模的馆舍是省城齐齐哈尔西关外临江建筑,定名黑龙江图书馆,是时任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初四日奏请的,其奏折《建修图书馆折》记载:“伏查学部奏定各省学务官制内称,图书馆亟须筹设。江省原有图书馆,向仅租屋数椽、市廛湫隘,册岌不全,非择地另修,无以广储藏而资披览。”[5]在奏章中又称:“现于省城西关外,勘得原有古庙基址,拟改建图书馆一区,屋式略求宽敞,并添修藏书楼、检发室、阅览室,以期完备。”[5]《建修图书馆折》经御批后,立即将嫩江畔普恩寺(俗称娘娘庙)内的佛像迁移,改为图书馆址,施工1年多。清宣统元年12月8日(1910年1月18日),黑龙江图书馆第一座藏书楼落成开馆。经查证:该馆隶属于提学使司,开办费银400两、办公经费月支银40两,民政司支领,加委候补知县游家为图书馆管理员,总司图书馆一切事宜,设司事3名、杂役4名④。
1910年1月25日,黑龙江图书馆制定了“本馆章程及各室规则”⑤,以“输进文明、转移风化为宗旨”,规定“所有图书不准移借出外”,“每逢星期六,只准女客及女学生参观阅览”,“所藏图书一律用本馆钤记以重官物”,“楼中陈列图书应立书目以便检阅”,“本楼所藏图书于每年立秋后通晒一次以除虫蛀”等。该章程对图书馆的定名、地址、人员、经费、检阅等事项,均作了明确规定,比1910年7月清朝学部奏拟定《京师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还早半年。
1912年,民国肇始,黑龙江图书馆更名为黑龙江省立图书馆。1920年,因经费短缺,黑龙江省立图书馆被迫关闭,省城西关外临江建筑图书馆房舍被改为黑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舍。
2.3 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内三层宫殿式的新馆舍
第三个较有规模的馆舍是齐齐哈尔龙沙公园内建筑的省立图书馆楼房。1929年2月,万福麟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上任后不久,就召开省政府会议,决定重新扩建黑龙江省立图书馆,选址在齐齐哈尔龙沙公园望江楼南侧。1930年4月,教育厅呈请并立合同,由德国工程师马克斯设计、哈尔滨宝利公司承建,它采用近代最新建筑材料建造,是一座中西合璧宫殿式的仿古建筑,外观仿照北京故宫内的“延春阁”。合同预算:“完全工程共现大洋九万柒仟元”,包括:楼房工程、楼房暖气工程、卫生装置、电灯装置五十五盏、围墙铁大门走道门房及厨房⑥。合同规定:“开工日期至晚不过四月十五日并于本年十月三十一日完工;每误工一个月罚金壹仟元。”⑥馆舍面积1 620平方米,1931年初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
1945年4月,侵华日军将图书馆所有房屋强行征用,图书馆被迫迁到兴隆街五教道德院院内东西厢房暂时安顿,图书馆的业务活动被迫停歇。同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图书馆重新迁回龙沙公园内原馆舍。
1954年,此处馆舍整体移交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2000年省里拨专款将藏书楼修葺一新,著名作家、原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贾宏图将修缮后的藏书楼誉之为“万卷阁”。“万卷阁”的冠名是对图书馆卷帙浩繁的赞誉,是对求知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褒扬,是对万福麟文化理念及历史功绩的感怀,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万国权(万福麟次子)题写了“万卷阁”3个字。
2.4 欧式建筑风格的馆舍在哈尔滨落成
第四次馆舍建设是1958年在哈尔滨市重建的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改设在哈尔滨市。1956年7月,黑龙江省文化局决定新建省图书馆,并设黑龙江省图书馆筹备处;1957年10月8日,黑龙江省文化局在向省人民委员会并文化部递交的《关于建立省级图书馆的报告》中说:“从1956年11月份开始筹备省图书馆新馆,从省内外搜集的中外文书刊资料达16万册,订购了一些苏联出版的期刊资料,另外订购了300余种资本主义国家出版的期刊资料;由于没有馆舍,这些书刊资料现在都成捆堆积,不能发挥作用”⑦;同年12月6日,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第288号⑧同意从1958年起在哈尔滨市新建省级图书馆一处,分两年建成,总投资100万元。1958年6月馆舍动工,9月因“让路”停工,1959年复工,1960年冬再度停工,1961年6月复工,1961年底馆舍全部落成,建筑面积8 663平方米,6层书库,设计容纳藏书110万册[6];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1962年1月2日试行服务,5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这个馆舍建筑已成为保护建筑,标有“前苏联社会主义民族风格建筑”字样。1989年8月成立“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舍扩建规划小组”。1992年在图书馆院区内新建一座1 200平方米阅览楼,此时,省图书馆拥有馆舍面积达到9 863平方米。1998 年1月,阅览楼正式对外开放,自助借书处书刊实行全开架借阅,运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流通管理。2004年此处馆舍整体移交黑龙江省档案馆。
2.5 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落成
第五次馆舍建设是2003年10月落成的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位于哈尔滨市长江路216号。1998年4月,经黑龙江省省长办公会研究决定,省图书馆新馆舍建设项目正式确定。1999年2月,新馆设计揭标,采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方案。2000年5月新馆破土动工,2003年10月竣工,新馆建筑由主楼和裙楼组成。主楼为地上6层,地下1层,裙楼为地上3层。2005年新馆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建筑面积33 000平方米,设计藏书规模350万册,阅览座位1 700余个,成为当时省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新馆造型简洁、流畅、新颖、庄重,以其独特的“文化方舟”形象展示了黑龙江省文化建设的新风貌。
黑龙江省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经历了两次省份合并,10次更改馆名。
● 黑龙江将军署学务处图书馆(1906年创建),隶属黑龙江将军署学务处。
● 黑龙江图书馆(1910年正式定名),隶属黑龙江省提学使司。
● 黑龙江省立图书馆(1912年改称):1915年,改归黑龙江省通志局管理,通志局局长史锡永兼任馆长;1920年交黑龙江省教育厅管理,因经费短缺,黑龙江省立图书馆被迫关闭。
● 兴权图书馆[7](1925年称):1925年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以个人名义资助图书馆2万元,借10余间房屋添置新书、设备后,图书馆重新开馆,以吴俊升字“兴权”命名,称“兴权图书馆”(与“黑龙江省立图书馆”木牌一同悬挂)。1926年,黑龙江省财政厅将省立图书馆经费纳入计划,按期拨款,摘掉“兴权图书馆”木牌。
● 黑龙江省图书馆(1930年11月定名)
● 黑龙江省立齐齐哈尔图书馆(1932年称),隶属黑龙江省民政厅。
● 齐齐哈尔市立图书馆(1946年8月改称)
● 嫩江省立图书馆(1947年改称):1945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将原龙江省和兴安南省行政区域合并为嫩江省,11月14日宣布成立嫩江省政府,驻齐齐哈尔市。
● 1949年4月,嫩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图书馆改称黑龙江省立图书馆,隶属黑龙江省文教厅。
● 黑龙江省人民图书馆(1950年改称)
● 黑龙江省图书馆(1953年称),隶属黑龙江省文化局。
黑龙江省能在全国率先设立图书馆,与文化发展较早的其他省相比,有其独特的历史特点:黑龙江图书馆与各类学堂同步诞生。《黑龙江志稿》学校志学务:“黑龙江省学务,固不能与内地各省比,即视辽宁、吉林亦远逊。盖边地苦寒,地利未辟,夙以武功著于世。至清季改省,始兴文教。科举时代应试者寥寥。迨科举废、学校兴,为中国一大改革,而江省则无异创始。盖无旧习之染,无歧途之顾,可专一于斯。是以敷教最迟,而进化颇速。论程度则居后,论速率则超先。由此以观将来,学务振兴,必有为世所惊异者,此非臆说也。”[8]从《黑龙江志稿》中可以反映出黑龙江省当时兴办教育和图书馆的急迫。
笔者认为,黑龙江省图书馆应继续搜集整理反映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始资料,包括清代奏折,有关政府机关的公文、函件,图书馆章程、工作计划、总结、日志及对黑龙江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各时期报纸杂志的相关报道、评论等。经过整理筛选,结合黑龙江省行政区划的变迁及重大历史事件,将这些原始资料以时间为序进行编排,时间跨度可自光绪三十二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上奏朝廷《各学堂额支折》中提到的“又设图书馆采办各种图书仪器,俾供众览”始,历经各个历史时期,形成《黑龙江省图书馆史料汇编》(1906—1962年)。
黑龙江省图书馆从1906年创建,历经社会的动荡,政局的变换,战火的煎熬,经济的大萧条,虽然也历经了停滞、困顿和颠沛流离,然而它始终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从一个兼有图书发行、阅览的旧式图书馆,逐步完成了自己的蜕变,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
注 释:
① 本资料来源于2012年5月23日召开的黑龙江图书馆事业百年研讨会——关于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办时间的初步考证。
② 提学使为官名,清末省级教育行政长官职衔,其官署称为提学使司。
③ 本资料来源于光绪三十三年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为提学史修建图书馆拨银四千两由”,档案号:21-6-147。
④ 本资料来源于宣统元年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提学使司详为造报图书馆工程核销”,档案号:21-8-1665。
⑤ 本资料来源于宣统元年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图书馆开馆及章程”,档案号:21-10-147。
⑥ 本资料来源于民国十九年黑龙江省财政厅档案“省立图书馆建筑工程用款”,档案号:72-6-1104。
⑦ 本资料来源于1957年黑龙江省文化局档案“黑龙江省文化局关于建立省级图书馆的报告”,档案号:137-1-294。
⑧ 本资料来源于1957年黑龙江省文化局档案“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同意新建省级图书馆”,档案号:137-1-117。
参考文献:
[1]王 彪.黑龙江图书馆事业百年肇基:纪念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建馆100周年[J].图书馆建设, 2006(3):4-6.
[2]夏洪川.黑龙江公共图书馆[M].哈尔滨: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史志办公室, 1989:1-2.
[3]宋小濂.程中丞守江奏稿·卷十二(清光绪三十二年)[M].[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1909:14.
[4]林传甲.黑龙江教育状况第 [M].上海: 商务印书馆, 1926(6):24 章.
[5]周树模.周中丞抚江奏稿·卷一(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四日) [M].[出版地不详]: [出版者不详], 1910:21.
[6]黑龙江省图书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编辑组.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志[J].图书馆建设, 1992(S):199-200.
[7]齐齐哈尔市志总编室.齐齐哈尔市志稿 文化艺术志[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地方志办公室, 1993:66-67.
[8]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1104.
[中图分类号]G259.29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2013-2014年度黑龙江省图书馆课题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发展史研究(1906—1962年)”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 铁 男,1969年生,现工作于黑龙江省图书馆,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6-02-18]
Study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brary Based on Its Removal
[Abstract]In the beginning of 20th century,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public library in China started from library buildings construction.It reflected how urgent and importants to construct provincial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memorial to the throne of building libraries submitted by the provincial governors to the court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removal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change of library names reflect the foundation, being trapped, stagn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Heilongjiang Lirbary.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brary; Public library history; Removal of the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