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综述*

2016-02-13 09:38:28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图书馆建设 2016年5期

张 铁(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综述*

张 铁(黑龙江省图书馆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主要有3个标志:1992年的《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志》、2006年的《献给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创建一百周年》和2012年的“黑龙江图书馆事业百年研讨会”。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创建时间、源流分析与历史沿革、民国时期黑龙江图书馆规章制度、早期馆藏、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及档案史料整理等方面。

[关键词]黑龙江省图书馆 早期馆史 馆史研究

1 引 言

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时间应为1906—1962年,1906年(清)黑龙江图书馆在黑龙江将军府所在地齐齐哈尔创建,1962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在省会哈尔滨市开馆。笔者认为,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以1992年的《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志》[1]为标志,提出:黑龙江省建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5月黑龙江将军署学务处于齐齐哈尔市创办的图书馆;并对1956年7月在哈尔滨筹建省图书馆至1962 年5月5日正式开馆期间的历史沿革、机构、人员、藏书、业务辅导、干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第二阶段,以2006年的《献给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创建一百周年》[2]为标志,提出:作为省级公共图书馆,她的创建年代之早,仅次于浙江、湖南、湖北省图书馆,名列全国第四;并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1906—1954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建、停顿与发展的历程。第三阶段,以2012年的“黑龙江图书馆事业百年研讨会”[3]为标志,提出:回顾历史、正本清源,梳理黑龙江省图书馆乃至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历史;并启动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研究工作。

作为“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研究”一部分的“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1906—1962年)”,以黑龙江省档案馆留存的历史档案为基本依据,广泛查阅《黑龙江志稿》《东三省攻略》《黑龙江公报》等文史资料以及其他可供借鉴的史料和著作,考证历史沿革、整理研究史料、研究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办和发展的背景,对馆舍变迁、规章制度、在哈尔滨建设新馆、黑龙江省各级各类型图书馆的创建历史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研究。

为了对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现状有一个整体了解,本文梳理、回顾了相关文献,希望为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涉及创建时间、源流分析、历史沿革、早期馆藏、规章制度、馆舍建设、历史人物以及学堂图书馆、私立图书馆、通俗图书馆、满铁图书馆等多个方面。

2 创建时间及创办人

有关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建时间、创办人的文献记载较为混乱。例如,《龙江省立齐齐哈尔图书馆概要》(1938年)一书中写道:“于清宣统元年就省城西关外临江设立藏书楼”[4];《黑龙江志稿》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将军程德全奏设图书馆,规模初具”[5];《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提到“光绪三十四年奉天总督徐世昌等奏建设黑龙江图书馆折”[6];吴在《清末主要官办公共图书馆一览表(以创办时间先后为序)》所列最早建立的20所官办大型图书馆中,将(清)黑龙江图书馆列为第7家,于1908年创办,创办人为徐世昌、周树模[7]。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创建时间的考证和源流分析方面。王洪生先生认为,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地点在黑龙江垦务总局东厢,归学务处主管[4]。先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底由善后局拨款银10 000两作为购书费(包括仪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上半年采购图书,四月开始发行和开辟阅览室。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提学使张建勋到任,前学务处撤消,图书馆从垦务总局东厢迁到提学使司西南,归提学使司主管①。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图书馆总资产有银9 010两,其中房地资产银4 000两,设备银300两,图书仪器银4 710两;图书馆全年经费官拨银1 848两。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初四奏建西郊藏书楼,同时又派员进关采购图书。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底竣工,十月一日上呈《图书馆落成片》,随即从学署西南迁到西郊藏书楼筹备开馆[4]。根据《程中丞守江奏稿》卷十二《各学堂额支折》[8]和《周中丞抚江奏稿》卷一《建修图书馆折》[9]的记载,在建修西关外藏书楼以前,黑龙江省已经建立了图书馆,西关外藏书楼不是创建,而是在提学使司西南建设的图书馆房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王彪先生认为,对于(清)黑龙江图书馆的创办时间因宥于某些沿用的证据,没有进一步研究[10]。误读原因主要是以徐世昌上奏的《建修图书馆折》为依据及1908年上奏建修的新馆舍是1909年竣工的,没有再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这些都是因为没有看到程德全的建馆奏折,甚至在民国时期,许多统计数据也都持上述这些观点,这又反过来影响了今人的观点[10]。

3 源流分析与历史沿革

《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志》记载:“黑龙江省建立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5月黑龙江将军署学务处于齐齐哈尔市创办的图书馆,即今齐齐哈尔市图书馆。”[1]

王彪先生认为,清时建的就是黑龙江的省级图书馆,现在的行政区划虽然几经变迁,但这是一种集合型的变化,即始终是以黑龙江为中心的一种变化,从整个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来讲,百年历史是毋庸置疑的,从黑龙江和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看,行政区划的变化及对馆舍、图书等是否有继承并不是重要的因素[10]。

程焕文先生认为,1962年在哈尔滨市新设立的黑龙江省图书馆实际上是1906年在齐齐哈尔市创办的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历史延续,因此,如今的黑龙江省图书馆和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是一种同源分流的历史关系,二者的创办时间应该完全一致②。

综合考证《黑龙江志稿》[5]《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志》[1]《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档案史料汇编》(1906—1962年)[11]等文史资料,笔者认为,黑龙江省图书馆是国内创办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始建于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黑龙江将军程德全倡导创办图书馆,馆址在黑龙江垦务局东厢房,隶属黑龙江将军署学务处;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在卜奎城内(今齐齐哈尔市)普恩寺旧址建新馆舍,定名为黑龙江图书馆;1912年(民国元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黑龙江图书馆更名为黑龙江省图书馆;1925年迁到省教育厅院内开馆,称黑龙江省立图书馆;1930年由时任民国黑龙江省督军万福麟下令,在齐齐哈尔龙沙公园望江楼南侧修建三层宫殿式的新馆舍,定名为黑龙江省图书馆,隶属于黑龙江省政府教育厅;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省会改设哈尔滨市,原黑龙江省图书馆改称齐齐哈尔市图书馆;1956年7月,黑龙江省文化局决定新建省图书馆,并设黑龙江省图书馆筹备处;1957年12月,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批准,筹建省图书馆馆舍;1961年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竣工,1962年1月2日试行服务,1962年5月5日正式开馆。

4 规章制度

1983年,柳成栋先生发表了《民国初期黑龙江图书馆法简述》[12]一文,介绍了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各类型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黑龙江省图书馆建馆之初,就制定了“开办简章,及藏书规则”;1915年10月19日省教育会制定了《省教育会图书阅览室规则》16条;1916年4月7日教育部批准省教育会将民国三年(1914年)省城创立的通俗图书馆改为第一通俗图书馆并冠以公立二字,同时教育部审查了图书馆规程,批复“尚相符合,应准备案”;1916年4月15日龙江县筹设的图书馆开馆,并遵照教育部的要求拟定了《龙江县公立通俗图书馆章程》和《龙江县公立通俗图书馆阅览规则》;1916年6月29日省教育会批准了《木兰县陈氏私立图书馆章程》,并请求教育部给予奖励;192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制定了《黑龙江省图书馆阅览规则》和《黑龙江省教育厅附设图书馆章程》。

黑龙江省在民国初期特别注意图书阅览室规则的制定,几乎每个图书馆除了本馆的章程之外,还都有本馆的阅览室规则。这些规则是图书馆章程的补充,也是各馆章程的附则。这些规则中既有本室宗旨、开馆闭馆时间的规定,还有阅览方法的规定;既有对读者的要求,还有对管理人员职责的具体要求。这是因为阅览室是启迪文化的工具、关系教育前途的大事。这样就使图书馆成为向社会公开,用以普及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手段。例如,在开馆时间上,《省教育会图书阅览室规则》规定了四至七月、七至九月、十二至三月不同季节的开馆时间。《龙江县公立通俗图书馆阅览规则》共19条,第3条就规定了岁首先后七日、春夏秋冬四节日、扫除日、曝书日等为该馆的停览日期[12]。《省教育厅附设图书馆章程》详细地规定了管理员、书记应该负责完成的具体事务,其中管理员具体负责编辑图书目录、图书整理、图书检查以及出纳和晒晾;书记具体负责收发阅览图书、登记图书簿册、检查图书号数、帮助晒晾图书及整理图书部位等[12]。这些规章制度促进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可以看出,这个时期黑龙江省图书馆法规的特点是各个类型的图书馆、阅览室规章制度完备,无论从省图书馆到县图书馆,还是从公立图书馆到私立图书馆,直至各图书阅览室都有详细的章程或规则,从而保证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

5 早期馆藏

杨力在《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文献藏书概况》中介绍:1906年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建时,将军署学务处就派人到北京、上海等地采购图书,即“程将军时,宋都督由京师购书归,设立图书馆于垦务局之东厢”[13]。这就是程德全任黑龙江将军时,将军署文案处总理兼学案总理宋小濂为图书馆采购的第一批古籍文献。1908年,黑龙江图书馆在省城西关外奏建藏书楼时又两次派人到各地广购经、史、子、集各种古籍文献和东西方各国图书译印精本以及各省书局刻印之书。黑龙江将军程德全离任时将个人收藏的《黑龙江乡土志》等77部古籍图书捐赠给图书馆,黑龙江巡抚周树模离任时也向图书馆捐赠了个人收藏的7部古籍[14]。此后,黑龙江省学务处提调林传甲、将军府文幕张朝墉以及卜奎书院等都曾向图书馆捐赠古籍文献。1930年,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官、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万福麟个人出资两次购买古籍文献141种、1 900余册捐赠给图书馆[13],每一本书上都盖了他的藏书章。

在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发展进程中,图书馆主管部门开展了3次征集古籍文献活动。第一次是1913年省教育厅开展的古籍文献征集活动,负责这次征集活动的齐齐哈尔正黄旗协领、达斡尔族藏书家敖庆善带头将个人收藏的满蒙文古籍文献近百种捐赠给图书馆,为馆藏满蒙文古籍文献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是齐齐哈尔市解放初期,1946年,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于毅夫得知省教育厅原厅长于驷兴是齐齐哈尔的藏书大家,于是和时任省教育厅厅长关梦觉亲自登门拜访于驷兴之孙于尔同,动员其将藏书捐献给图书馆,以泽惠后人,于尔同慷慨地将家藏古籍文献10 000余册及书箱全部捐献给图书馆[13]。第三次是1948年,全省开展了征集古籍图书和文物活动,从甘南、讷河、安达等县及市区各有关单位、个人征集到线装古籍文献70 000余册[11]。

6 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的早期发展

清末,在黑龙江地区建立省级公共图书馆之前,哈尔滨市亦建有图书馆。例如,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3月14日,中东铁路俱乐部图书馆开馆,初定名“松花江市图书馆”,向市民开放[15]。在省会齐齐哈尔及哈尔滨建立图书馆时,黑龙江省部分县也陆续建立图书馆(室)。1905年,汤原县建立图书馆;1908年,巴彦知州在巴彦宣讲所建立图书馆;1908年,绥芬厅(今东宁)同知亦在官署建立图书室;1911年,呼兰、嫩江两县劝学所建立图书室[15]。

辛亥革命以后,黑龙江地区近代图书馆获得发展。1912年黑龙江图书馆改称黑龙江省立图书馆;1926年6月,哈尔滨市图书馆在炮队街开办。1928年8月,东省特别区投资修建特别区立图书馆(即哈尔滨市图书馆)大楼,馆址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旁山街(今一曼街东北烈士纪念馆),面积4 283平方米。1930年10月,黑龙江省立图书馆藏书大楼竣工开放,成为中国东北地区主要的图书馆之一。

1917年2月,黑龙江省教育厅草拟了《普设通俗图书馆分年筹备办法》,推动基层图书馆发展。1912—1931年,黑龙江省先后组建县(区)图书馆33所,民众教育馆书报阅览室14处[16]。由于社会动荡,各县图书馆开馆时断时续,极不稳定。据1935年《全国图书馆调查表》统计,当时黑龙江省有县级图书馆18所[16]。

“九一八”事变后,日寇侵占了东北,黑龙江地区公共图书馆遭到破坏。多数县图书馆被迫关闭,还有一些图书馆被日军征用,遭受了严重损失。例如,桦川县图书馆和依兰县图书馆的馆舍均被日军强占;1934年1月,哈尔滨警察厅占用了东省特别区立图书馆大楼(现东北烈士纪念馆),图书馆被迫迁址;1945年5月,日伪政府征用了齐齐哈尔市图书馆楼驻军,图书馆不得不迁至“五教道德院”,开馆大受影响。

日本投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挺进黑龙江省,东北民主联军及各级政府非常注意保护接收图书馆,积极抢救图书资料,开始把接收的图书馆改组为民众教育馆或文化馆、图书室。哈尔滨市立图书馆交由东北行政委员会教委领导,并在此基础上筹建东北图书馆。东北图书馆于1948年8月15日开馆,1949年1月迁馆至沈阳市。

建国后,黑龙江省的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在东北图书馆迁往沈阳后不久,哈尔滨市图书馆于1950年10月建成并开馆。1949—1955年黑龙江省有县文化馆附属图书室64个[16],1956年在条件较好的县文化馆附属图书室基础上,建立了第一批县图书馆。1956年12月11—14日,黑龙江省文化局召开公共图书馆工作会议,贯彻全国图书馆会议精神。这时,黑龙江省的图书馆已发展到11所,有齐齐哈尔市立图书馆、哈尔滨市图书馆、牡丹江市图书馆、佳木斯市图书馆及绥化、双城、巴彦、讷河、富锦、依兰、瑷珲县图书馆[16]。此时,黑龙江省的图书馆网虽已基本成行,但由于没有省级馆,省内的图书馆在业务上互不联系,对各市、县公共图书馆难以进行业务辅导工作。1956年全国仅吉林、山西、黑龙江3个省没有省级图书馆,因而在1956年由文化部召开的有各省文化局长参加的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上,中央文化部提出:没有省级图书馆的省分要建立省级馆③。因此,1956年7月,黑龙江省文化局决定重新组建黑龙江省图书馆,在哈尔滨市成立了黑龙江省图书馆筹备处。1957年12月经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批准,馆址选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22号。1962年5月5日黑龙江省图书馆正式开馆,馆舍面积8 663平方米,藏书80万册,是全省最大的图书馆[17]。至此,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网已基本形成。

注 释:

① 提学使为官名,清末省级教育行政长官职衔,其官署称为提学使司。

② 本资料为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办时间的初步考证,来自2012年5

月23日黑龙江图书馆事业百年研讨会。

③ 本资料来源于1957年黑龙江省文化局档案“黑龙江省文化局关于建立省级图书馆的报告”,档案号为137-1-294。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图书馆开馆三十周年纪念文集编辑组.黑龙江省图书馆馆志[J].图书馆建设, 1992(S):199-200.

[2]徐朝晖.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创建一百周年画册[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图书馆, 2006:1-22.

[3]焦芳梅.黑龙江省图书馆事业百年研讨会[EB/OL].[2016-01-05].http://www.hljlib.cn/yjdt/sgdt/201205280006.htm.

[4]王洪生.关于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设立的年代[J].黑龙江图书馆, 1986(1):43-45.

[5]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2: 11-20.

[6]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1:268.

[8]宋小濂.程中丞守江奏稿·卷十二(清光绪三十二年)[M].[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 1909:14.

[9]周树模.周中丞抚江奏稿·卷一(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四日) [M].[出版地不详]:[出版者不详],1910:21.

[10]王 彪.黑龙江图书馆事业百年肇基:纪念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建馆100周年[J].图书馆建设, 2006(3):4-6.

[11]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发展史研究课题组.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档案史料汇编(1906-1962年)[M].哈尔滨:黑龙江省图书馆, 2015.

[12]柳成栋.民国初期黑龙江图书馆法简述[J].黑龙江图书馆, 1983 (1):50-51.

[13]杨 力.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文献藏书概况[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6):136-138.

[14]王 彪.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藏古籍源流初探[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2):95-97.

[15]夏洪川.黑龙江公共图书馆[M].哈尔滨: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史志办公室, 1989:1-2.

[16]刘经宇.发展中的黑龙江图书馆事业[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3):3-5.

[17]王海泉.黑龙江省图书馆四十年[M].哈尔滨:黑龙江省图书馆, 2002(5):3-11.

[中图分类号]G259.296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2013-2014年度黑龙江省图书馆课题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图书馆早期发展史研究(1906—1962年)”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 铁 男,1969年生,现工作于黑龙江省图书馆,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6-02-18]

Review on Early Histo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brary

[Abstract]There are 3 main signs in the study of early histor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brary: Historical Annual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brary (1992), Dedicated to 100th Anniversary of Qiqihar Library (2006) and Symposium on Centennial Heilongjiang Library held in 2012.Research content mainly include: foundation time, origin and devleopment analysis, library law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early collections, and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brary.

[Key words]Heilongjiang Provincial Library; Early history of library; Research of the library history